行至年末,中国经济又迎来一个反思、前瞻与调整的时期。2021年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而言都是特殊年份,产业结构与经济底层逻辑加速转变,长远挑战也扑面而来。在眼花缭乱的变动面前,人们充满迷思。2022年是新的一年,但它并不独立存在,而是过去与当下的延续。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认为,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全面落实的一年,新发展格局全面布局的一年,更是地方政府全面换届之后的一年,因此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将极大缓解,甚至出现相对景气的状态。但是刘元春也提醒,新冠疫情防治进程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会经济活动常态化的进程,加之欧美防疫可能全面放开,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美国新刺激政策落地,届时中国经济将面临更复杂的局面。
2021年,中国前三季度GDP增速逐季下降。在并不乐观的市场情绪中,刘元春认为,在疫情下,复苏出现波动是正常现象,要保持相应的定力。不过,他在回顾2021年经济下行的几大因素时指出,经济逐渐回落难以用疫情反复、天气变化等外生因素得到满意解释,且断煤断电、缺芯缺硅等因素带来的生产扰动,比想象中要大,短期内未必能解决。对于下一步展望,重点要看支柱产业能不能全面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