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如何拨开数字化转型迷雾

2022/01/24

方洪波:转型就像一口气,顶住了,可能就是一片新的天


“美的当时不得不做出数字化转型的选择。”在2012年之前,美的已经是一个高度分权的组织,每一个事业部自成一体,以致于所有的信息系统高度离散化,缺乏一致性。于是我们做了一个重大选择,将建立多年并稳定运行的信息系统推倒重来。


以前,美的的基因是高度分权,事业部制,效率非常高;但随着数据时代的来临,变化越来越快,美的需要快速反应。


我们转型的思路就是大平台、小组织、小团体、小单元、小业务、小分队,主要跟互联网企业学习,后台保持高度一致性。我们建立了两个核心——业务中台和技术部门,前方全是小的团队。


最初,我们认为数字化只是IT技术。但今天,我觉得数字化不再是一种技术,它牵涉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是全价值链。全价值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极大帮助了美的所有员工以及合作伙伴、上下游相关者,让他们能够采用符合时代趋势的工作方式;第二是极大改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第三是改善了业务方法,让过程变得更加扁平、快速;第四是促使商业模式创新。


在将来的某一天,随着企业价值链高度数字化,所有的流程、工作方法及业务模式都将得到改变,加之智能化的推动,美的将可能就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本质上讲,转型就是转人。团队结构不转,思维不转,知识结构不转,能力不转,那就是空谈。美的所有高管都是在工业时代成长起来的,思维都是硬件思维,美的今天的转型就是“由硬到软”的过程,我们需要大量的软件思维。


数字化技术人才不仅要懂先进技术、有数字化思维,还要懂传统业务的结构,要对未来的业务模式、方法有深刻的洞察力。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极度紧缺。所以我们要不断进行训练,改造思维,同时聘请大量外部的专家,吸引数字化技术人才。


现在我们很清楚,要真正把人力资本这个概念贯彻在企业日常运作的每一天、每一个环节里。现在的年轻人跟上一代人的追求不一样,他不再是为了生存,更多是为了自己。所以,我们要去建立一个适合时代的文化,即如何去尊重每一个个体,让所有的人都在一个去中心化的、平等的环境工作、交流。对于用户,则要真正把用户思维贯穿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这些都是企业价值理念在数字化转型过程当中的变化。


在转型过程中,最艰难的决策就是投入。数字化建设每年都要投入几十亿人民币,每到这个时候我都很迷茫。数字化都是隐形的东西,无法以肉眼和经验去判断,甚至有时候你不知道方向在哪里。


但我必须不断往前推。数字化的推动一定是一把手工程,如果一把手不推,永远推不动。一把手想推,再大的困难也会解决。这个过程就是需要一口气,一口气突破了、顶住了,可能就是一片新的天地。有时候没有憋过去,就会又回到起点。


张小懿:数字化转型是我们非常确定的战略


美的现在已经把数字化转型提到非常核心的战略中。2020年,我们确定的核心战略之一就是:全面数字化、全面智能化,我们要把全部的产品用软件来定义,用内容增强用户的服务,来改变我们的交互方式。所有涉及到全价值链的合作伙伴、供应商、销售伙伴,都要用数字化支撑起来,用数据驱动业务运营。


回首2015年,那时人们大谈互联网+要颠覆传统行业。我们当时定的战略是“双智”——智能产品和智能制造。我们就用这两个方向,建立了智能制造工厂、大数据平台,把所有系统移动化。2016年以后,我们的业务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革,从以产定销的模式变成以销定产。这对交付的柔性与效率提出了很大的要求。那时,我们做了数字化2.0的转变,支撑业务的转型。同时我们也由结果管理型系统变成了过程支撑型系统,因为只有过程支持型才能够把数据的效益放出来,用数据来驱动运营。再往后,我们建立了工业互联网,推进全面数字化、全面智能化。


在转型过程中,美的南沙试点作为一个更加智能化的制造试点很值得一提。像南沙这样的工厂,美的建了六个,我们现在还有三十几个工厂在推广。我们原来设计的产能是每个月30万套(空调),但南沙已经做到了每个月90多万套(空调),且工人数量还下降了。


其实,前端订单的碎片化,对后端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如果按照原来的模式,靠系统加人工经验,已经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所以我们重写了整个高级排程的系统(APS),这个系统能够把订单集约化,然后进行十几层的一次性排查。


我们排程出的整个协作,不光在美的内部协同,还要把核心供应商拉进来。他们的生产情况、品质情况、物流情况,都能在这个平台上用数字化的手段透明地呈现,非常及时。这样大家协作起来效率才能够提升。比如,现在从供应商发车开始,我们就能够跟踪到物流轨迹。三公里范围内,我们就能自动帮它预约车位,到了工厂自动识别,指引卸货;在货卸的地方,也有下一班产线接棒。我们不需要再经过入库、出库这种复杂的移动,直接就能到产线上。


在柔性生产方面,我们有大量的工艺参数,用大数据平台管理起来,用MES(制造执行系统)加SCADA(智能监测系统)平台跟机台连起来。这种柔性的效果在于,机台、产线都能够灵活应对。同时,因为有系统的自动防错,采用了AI技术去做质检,做工艺的判断,工人也不会出现操作错误的情况。


最核心的是,我们建立了南沙工厂的数据孪生能力,所有过程的数据都已经保存,而且是实时、透明的。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基于大数据平台做很多预测性工作,来应对异常情况。供应链的柔性加快对市场的快速反应,也能提升产品品质。这些所有的确定性能力,让美的能够应对市场上千变万化的需求。


通过多年的努力,现在已经有6000多万用户在我们的平台产生交互。几千万台设备在用户家里,每一天都为我们上报数据。美的把数据回收后,有专门的模块可以看到用户使用过程的数据,以及他们对售后服务的反馈。根据这些与产品本身功能相关的脱敏数据,我们就可以知道用户需要什么产品。


美的能够转型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思维的改变。从方总开始把战略定下来后,大家一致行动,都往这个方向走。数字化如果单独靠技术部门来推动,或者靠IT来做,实际上是产生不了效益的。


向江旭:挑战和转型,与时代共频


与地产行业面临挑战一样,美的集团在企业自身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挑战和转型。随着公司研发实力大幅提升,整体业务架构也随之而变,如今美的集团已成长为一家集合五大板块业务的科技集团,拥有智能家居事业群、机电事业群、楼宇科技事业部、机器人与自动化事业部、数字化创新业务。现在,美的集团正在加快步伐和速度,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全球化的科技集团。


面对数字互联网时代,战略主轴需要应时而变。美的集团于2021年重新出发,实现近10年的三大战略主轴升级为四大战略主轴——科技领先、用户直达、数智驱动、全球突破。


首先,新格局以科技领先为核心;其次,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驱动,改造现有价值链和商业模式,直接触达用户;最后,通过重点区域寻求市场、渠道和商业模式等维度突破,服务全球用户,谋求新一轮全球化经营突破。


面向未来,美的希望公司的产品从单纯的硬件,转变成以更高效率、更高品质为用户提供“硬件+软件+内容+服务”的综合智能产品,给用户提供更多元化选择、更智能便捷的智能家居体验,即通过物联网、AI、大数据等智能化技术,用户从第一天使用产品开始,就能不断根据其行为习惯,量身定制空气、健康环境等最优配置和优质服务。这就是我们希望打造的“硬件+软件+内容+服务”的综合产品。


在智能化方面,基于收集的用户反馈和积淀的技术逻辑,我们在行业里率先提出了全新的智能家电分级标准。通过智能化分级,能驱动我们不同的业务板块,将产品深度智能化。


当下家电行业正处于从“功能家电”过渡到“智能家电”阶段。因此,在数字化趋势下,我们必须把家电产品、家居环境,推向更深度的智能才不会被这个趋势所抛弃,从而保持竞争力。


首先,通过打造深度智能产品,形成全屋智能联动,营造综合的居家体验。基于此,我们开发出很多物联网原生的、丰富的智能应用,像手机App就是移动互联网的原生应用。


其次,基于这样的深度智能产品,就能够依据用户个人的作息时间,为其量身定制场景之间的联动,真正实现什么是“懂你的智慧生活”。


最后,我们希望通过原生智能的运用,可以与用户的交互更加频繁,并让我们的家电、设备更懂用户。同时,美的智能服务全面标准化,通过电子说明书、维修保养等售后服务,利用大数据服务提醒用户何时该换滤芯了,最终实现一键闭环。


目前,美的拥有完整的物联网技术架构来支持智能产品和场景的应用。在美的内部有句话:互联网时代看阿里,物联网时代看美的。因为我们的物联网架构覆盖了智能家居、智能楼宇、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智慧医疗等场景。在这些场景中,物联网连接技术,通过定制的芯片、模组等实现全屋连接,这样的技术能力使得我们在物联网时代胜出。


同时,我们相信智能家居的下一个时代将是“元家居时代”:通过不断的技术投入和创新,将物理空间、虚拟空间和互联网的内容与服务构成三位一体,通过跨空间的合作、交流、互动、沟通,为用户提供全新的物联网应用与交互体验。举例来说,疫情常态化情势下出行旅游不方便,用户戴上VR头盔就能模拟看到夏威夷风景,通过美的空气主机的营造可以感受潮湿、温度、嗅觉、味觉等仿真体感。我们希望能够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周游四方,享受到身临其境的体验;同样地,如果人在外面戴上头盔,就可以感觉到家里的一切,可以通过“云”操控家里的一切。




可以说,“数字化”是一个跨越时空的概念,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真正打造智能家居的下一个阶段。




(方洪波  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小懿  美的集团副总裁兼CIO)、(向江旭  美的集团IoT副总裁兼CTO)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