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远征:去杠杆核心是去“僵尸”

2017/10/25

       这次我主要想讨论三个问题:第一,当前的中国经济是否出现了新周期,如果不是新周期,那这是什么;第二,当前形势下,经济政策的取向为何;第三,中国经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方向为何。


是否出现新周期


       中国经济从2010年第二季度开始持续下行,至今已有25个季度了。但值得关注的一点是,经济增长速度已经连续8个季度保持在6.7%—6.9%之间,过去三个季度稳定在6.7%的水平。尤其是今年第二季度市场被认为超预期,经济发展似乎依然强劲,因此认为中国经济出现新周期的言论甚嚣尘上。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并没有改变经济下行的趋势,与上一观点产生了很多争论。在我看来,中国经济既没有出现新周期也不会掉头向下。


       我们所说的周期实质是需求的扩张,是生产扩展引起经济的上涨。就当前中国经济而言,正处于进入新阶段的过程当中,因为过去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正在发生变化。举例来看,过去中国经济的发展靠劳动力成本推动,低成本拉动了全球化的进程,使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但当前的中国工人成本不再像过去一般低廉,45岁以下的农民工有50%不在农村——这意味着农村劳动力不再充沛,最低工资标准在不断提高。而且这种情况不仅仅在沿海发达地区出现,在落后地区亦是如此。


       这也导致了另一个问题的出现:在过去作为中国经济发展动力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无法向西部转移,只能转向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过去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已经发生了改变。


宏观经济政策取向


       过去中国的人口结构年轻化,新劳动力不断增长。但现在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老龄化出现,新劳动力在不断下降。用老百姓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吃饭的多了,干活的少了,储蓄下降了”。


       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由于储蓄是投资的来源,而过去中国经济的发展靠投资来推动,因此投资驱动型经济难以维系。储蓄率的变化和中国投资增长速度的变化高度相关,因此另一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要素也在消退。

 

可持续发展方向


       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新阶段,新的阶段既是结构变化也是趋势变化。如果经济在趋势变化,那么它的周期一定是变形的。过去经济学家在推断未来时,经常采用周期的分析方法,在假定经济结构不变的前提下来衡量未来。但在经济结构变化后出现新的周期的情况下,这种办法是不可取的。这也是中国经济超预期这一观点出现的缘由,因为它强调的不是增长速度的快慢,而是在持续的时间中不出现融资波动。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确实在发生好转,出口自2014年进入负增长后转为正增长,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恢复。但从全球范围来看,经济并没有实质性变化,全要素生产率仍然维持在低位,至多可以说是经济在逐渐恢复,而并非强劲增长。那么中国的出口能否回到2008年之前的水平呢?在我看来也是小概率事件,因为中国并没有出现我们传统认为的周期,新周期是不存在的。


       但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并不会延续过去的势头持续下行。从去年9月开始,中国PPI(Producer Price Index,生产价格指数)结束了长达54个月的负增长,正增长意味着企业消费收入提升,现金流好转,付息能力提高。与之相关的企业利润也呈正增长——这是宏观经济稳定的微观基础。只要PPI维持在正常空间,企业利润上升,那么经济就不会下行。


       由于宏观经济基本稳定,无需担心经济进一步下落,因此工作重心为防风险、去杠杆。而去杠杆的核心便是去僵尸企业,只有这样才能稳定。


       去僵尸无非是两件事:物理上去产能和通过资产负债重组去产能。预计在十九大之后,以去僵尸企业为代表的改革将会进一步展开,这也将成为中国供给侧改革的核心任务。


       对于未来,第一是稳增长的问题,稳增长的核心便是稳投资。第二,可持续的发展前景在于结构转化,通过结构调整来催生新的动能和结构,但这是不长久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重点是短期稳增长问题和长期经济调整问题,基本核心是通过预调和微调稳住增长,如果在这一区间内经济不出现新的变化政策,着力点最终将转向结构性改革。


四个关注领域


       第一,居民收入增长。按照“十二五”计划,有两个翻一番:2010年到2020年中国经济翻一番,中国居民收入翻一番。从去年开始,中国居民收入持续上升,基本保持了和GDP同步的速度。再进一步考察,农民收入增长更快,每年的增速在10%以上,意味着7年左右便可以实现收入翻番。这也使我们注意到一个现象,我们的钢铁水泥产能过剩,但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的生产过剩吗?传统产业并没有过剩,这些产品都销往了农村。过去几年间,家具行业在传统行业中增速最快,达到了每年30%以上的增长速度,也是因为大量的产品销往了农村地区。农民收入快速提升使他们产生了改善生活的需求,现在他们的消费行为类似九十年代城市人口的消费行为,正在由万元级向十万元级过渡。


       最典型的代表是中国汽车工业。曾经有预测认为乘用车的销量会下降,但现实是其销量良好,尤其是中国品牌。比如SUV类销量前十的品牌中有八个都是中国品牌,农村人口对于这一类汽车的需求在提升。


       第二,中国的技术进步。“十一五”期间研发经费的投入没有完成预期任务,只占GDP的2%,现在已经达到了这一指标。研发经费并非政府投入,80%来自企业投入,其原因之一也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我曾到海尔佛山的工厂进行参观,他们的洗衣机工厂全部都是“黑灯工厂”,完全实现了智能制造。其他的国内企业像美的也是如此。今年上半年中国的智能制造增长超过了90%,技术进步成为了一个新的投入方向。


       第三,服务业。服务业在过去几年的发展速度是最快的,包含的范畴也不仅仅是吃喝玩乐,还有更多的高端服务业,如医疗、养老、金融、物流、互联网等等。服务业正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值得高度关注。


       第四,中国的区域结构在发生变化。过去几年间经济增速最快的区域是西部地区,并且不仅仅是数量的增长,还包含了质量的改善。举例来说,中国目前顶尖的纺织技术在新疆,贵阳的云计算技术也令人瞩目。在高科技投资领域,我们首推深圳,其次北京,而第三选择则是成都——也成为了高科技的聚集区。正因为西部发展有了经济基础,故而有了对外开放的要求,向西开放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一带一路”应运而生。


       这四个领域虽然目前还处于嫩芽期,但值得我们关注,更需要我们为它们遮风挡雨。如何理解供给侧改革?不正是改良土壤、改善种子、改进灌溉,使嫩芽快速成长么?未来的三年新动能在持续累积,新结构持续显现,经过交替,三个转型基本完成,中国经济持续转型便开始形成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