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企业在孟加拉国投资的挑战

2019/09/30
“金色孟加拉”之梦
孟加拉国位于南亚次大陆,东、西、北三面与印度毗邻,东南部与缅甸接壤,南部濒临孟加拉湾。孟加拉国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雨季长达四个月,热带风暴、洪水等自然灾害较多。孟加拉国土面积14.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63亿,劳动力较为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根据孟加拉国统计局2018年的数据,孟加拉国普通工人的月工资在80-100美元左右,中级管理人员的月工资一般在400-500美元之间,高级管理人员每月工资水平在1000-2500美元之间。

长期以来,孟加拉国都被联合国认定为“最不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孟加拉国独立后,面对独立战争留下的满目疮痍,孟加拉国开国总统穆吉布·拉赫曼提出旨在消除贫困和饥饿,实现平等和民主的“金色孟加拉”之梦的发展目标。近年来,为实现“金色孟加拉”之梦,孟加拉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基础设施、能源电力、交通、通讯、化工、纺织服装产业,努力实施工业化战略。通过创建经济区、高科技园区、出口加工区等方式积极鼓励和吸引国内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得益于政府发展经济的措施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孟加拉国的经济在近几年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连续几年的经济增长率均保持在7%以上。2018年,孟加拉国GDP总量已达到2850亿美元,人均GDP突破了1700美元。据世界经济论坛2018年10月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孟加拉国在140个国家中竞争力排名第103位。而根据联合国的测评,孟加拉国将在2024年正式迈入发展中国家之列。
政治生态脆弱的待发展国家
孟加拉国近几年的政局与社会秩序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但总体看,该国的政治生态较为脆弱。从政体看,孟加拉国实行议会制,国内党派众多,较大的政党主要有孟加拉人民联盟、孟加拉民族主义党、民族党、伊斯兰大会党等,各党派之间彼此争斗。2018年2月,孟加拉国反对党领袖、前总理卡莉达·齐亚腐败案件就被指是“政敌”阻止其参加大选的手段。卡莉达·齐亚被指控的罪名是在2001年-2006年担任总理期间,从其成立的孤儿院信托中贪污了近25万美元。

除政党外,孟加拉国的工会力量也非常强大,工会组织超过6400多个,有12个大型工会组织。各工会组织为了吸引更多的成员,经常积极地开展各种罢工活动,以扩大影响力。而孟加拉国的各党派为了政治博弈,常常利用公众关切的热点,比如工人薪酬与官员腐败等问题,与工会相结合,组织大规模的罢工游行,引起政局和社会秩序的动荡。2016年底,孟加拉国阿苏利亚工业区服装工人就因为薪资低,发动罢工,造成85家服装厂关闭。2018年8月初,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一场车祸引起成千上万名学生走上街头持续进行示威,最初的焦点主要针对道路安全,最后转向政府交通管理的混乱与官员腐败。在孟加拉国,政府办事效率低下,官员的腐败常常为民众诟病,并引发民众的极大不满(根据“透明国际”2018年的廉洁指数排名,孟加拉国排名第149位)。

从宗教文化看,孟加拉国奉伊斯兰教为国教。信奉伊斯兰教的人数占88.3%,信奉印度教的占10.5%,少数人信奉佛教与基督教。

在社会治安层面,近年来,孟加拉国的恐怖袭击事件也时有发生,恐怖分子在公共场所制造炸弹爆炸事件,造成无辜民众伤亡,安全形势面临诸多挑战。虽然孟加拉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打击恐怖主义,有针对性的极端暴力事件得到遏制,但也不排除恐怖势力的反弹。

根据经济与和平研究所(IEP)最新发布的全球和平指数(GPI)报告显示,2017年,孟加拉国在163个国家(地区)中排名第84位,而在全球政治和安全风险预测公司Control Risks发布的《2019风险地图》中,孟加拉国整体被划分为中等风险国家,其东部吉大港市等区域被列为重度风险区。

持续深化的中孟经贸合作
中孟两国自1975年建交以来,双边关系健康发展,经贸合作规模不断扩大。自2006年起,中国一直是孟加拉国最大进口来源国和第一大贸易伙伴。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沿线重要国家,孟加拉国正成为中资企业投资合作的热土,经贸往来更加密切,中资企业对孟加拉国经济区、电站、建材、钢铁、金融服务等领域的投资热情升温。在承包工程领域,中国企业也在孟加拉国实施了一大批交通、房建、电力、石化、通信等基础设施领域的重大项目,如沙迦拉化肥厂、邦戈班杜国际会议中心、帕亚拉燃煤电站以及帕德玛大桥项目等。

2016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孟加拉国,两国关系提升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同意充分挖掘各领域合作潜力,扩大双边贸易规模,以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合作、能源电力、交通运输、信息通信、农业等领域为重点,打造中孟大项目合作新布局,深化海洋、水利、科技等新领域合作。同时,双方签署了双边投资贸易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等政府间协议,建立了双边经贸联委会等合作交流机制,为双边经贸合作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2019年7月初,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对中国进行访问。中孟双方发表《中孟联合声明》,再次明确了双边关系的发展方向。

中资企业在孟加拉国的主要挑战
2019年6月18日下午,孟加拉国最大的燃煤电站项目——帕亚拉(Payra)施工工地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该项目锅炉班组的孟加拉籍工人Swabindra Das从高空意外坠落不幸死亡。随后,该起事故引发孟加拉籍工人打砸工地业主办公室、食堂、培训中心等设施以泄愤,并将2000多名中方工人控制在电站内,时间长达8小时之久。期间,孟方工人与中方工人发生对抗冲突,造成1名中方人员死亡,6名中方人员受伤,另有约10名孟籍工人受伤。随后,孟警方和1000名快速行动营土兵赶到现场控制局势。6月20日,中国驻孟加拉国大使张佐为此约见该国总统能源顾问陶菲克,对此事件进行交涉。

帕亚拉冲突事实上只是部分中国企业与当地民众关系紧张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进入孟加拉国,尤其是需要占用大量土地的交通以及电站等项目,因环保、补偿等问题,导致当地民众的抗议。比如,2019年2月,在孟加拉国南部巴里萨尔专区的博尔古纳县,由两家中资企业在当地Tengragiri野生保护区联合承建的大型燃煤火力发电厂项目,并未获得环境部批准就开始动工。“透明国际”在孟加拉国的分支机构为此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两家公司在当地永久停止作业,并给予各方补偿。2018年4月,在孟加拉国北部朗布尔专区的戈伊班达县,发生当地村民抗议中孟合资企业建设太阳能电厂的冲突事件。当地民众还在该企业项目部纵火,与警方对峙,并多次阻挠施工,导致中方作业机械被毁,工程停工。

如今,民众的阻拦抗议已成为中资企业在孟加拉国推进项目的最大障碍。如何与当地民众融合,取信于当地百姓成为摆在中资企业面前的首要难题。
中资企业应对孟加拉国挑战的建议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亲而有度,清则无忧。孟加拉国党派众多,主要政党之间的斗争较为激烈,大型项目有可能受到政治因素影响,中资企业需要防止牵涉到政治斗争之中。同时,由于孟加拉国政府机构办事效率不高,清廉度较低,中资企业要避免通过不正当途径获得项目或推进项目实施,以免留下隐患。同时,中资企业也应加强与孟加拉国政府及议会各专业委员会的接触,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合法经营。中国企业在孟加拉国投资合作,要尤其注意合规经营,特别是涉及到可能引起公众舆论强烈反响的项目。涉及征地拆迁补偿的,应依据孟加拉国当地的法律程序依规推动项目实施;涉及环境保护的,应依法做好环境影响评估、初期环境检测等工作,取得相关环保许可,科学规划并依法合理解决污染问题。对于已发生的投资合作纠纷,应当严格依据法律和合同约定处理,积极主动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

争取民众的支持,取信于当地民众。中资企业目前在孟加拉国的主要阻碍就是民众的抗议,有的项目因此而停工甚至取消,有的因此延长工期,给企业带来损失。中资企业在项目启动前及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民众的诉求,尽最大可能照顾当地民众的关切与利益;除尽可能招聘本地工人以外,还应当积极走进当地社区,与当地民众建立一种融洽和睦的关系,让当地民众了解和接受企业。

妥善处理与工会的关系。孟加拉国是全球工会组织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传统工会活动频繁的国家。孟加拉国的宪法保障工人有集会的自由,同时也允许工人经政府批准自由成立工会组织。由于孟加拉国政局过去不稳定,有的政客出于政治目的鼓动工会代表,组织工人上街游行、罢工或与雇主对抗。中资企业在日常经营中要与工会组织保持必要的沟通,了解员工的动态,邀请工会成员参加管理,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

处理好与媒体的关系。孟加拉国的媒体有比较充分的新闻自由。在孟加拉,有1660多种报刊获准公开出版发行,主要孟文报纸有《团结报》、《革命报》、《人民之声》、《新闻日报》。主要英文报纸有:《孟加拉国观察家报》、《每日星报》、《独立报》和《金融快报》等;通讯社有一家国营通讯社和两家私营通讯社。中国企业在平时的运作中,应保持和当地主流媒体的往来,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避免造成不实报道,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

注意安全风险,做好风险预案。孟加拉国罢工、游行较多,尤其是在大选及地方选举期间,中资企业应密切关注当地媒体对政治集会与安全事件的跟踪报道,提高警惕。同时,中资企业需要注意生产安全,加强施工管理,避免出现伤亡事故,对于一些意外事故可能引发的潜在风险,要积极采取措施化解。此外,也要建立内部的风险评估机制,制定应对策略,购买相应的保险产品,以降低风险发生时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