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没有离开过大金融领域的姚江涛,在这一行已经工作了近40年。除了保险,银行、证券、信托、期货,他都做过,可谓是金融圈的“前辈”。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金融业发展非常快,与国际对标、接轨的速度也非常快。在这样高速的发展中,对从业人员的素质、眼界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像陈东升、冯仑、田源还有我这样的‘老人’,虽然年龄上没有优势了,可我们也从未放弃学习,没有固步自封,我们在做的、在谈的都是现在最新、最前沿的一些东西。”姚江涛作为“前辈”却从不服老,始终在不断学习,同时又有“前辈”的担当。
“老金融”眼中的金融
在他看来,金融有其独有的特点和属性。只有很好地掌握了其特点属性,金融机构才能长远地发展。首先是对金融风险的把握。金融机构考虑的并不是在某一个节点或者某个过程中抓住一个机会去快速发展,而是需要持续平稳地发展。“通俗地说,我们考虑的不是每天活得怎么样,而是活得长不长。”想要保持持续平稳的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控制风险。做项目不仅要看企业报表、金融抵押物,更要深入地看这个企业的发展轨迹,看企业实际控制人的心态以及他对企业的管理。对此,姚江涛感叹道:“每次做项目我们都小心翼翼,有时候觉得如履薄冰,晚上睡不着觉。”
“一个企业最大的风险就是不发展。”他对金融业的第二点感悟,就是要创新。创新的第一个核心,是客户,要不断地研究企业或个人客户在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从信托的角度给予支持。“比如,我们可以组合多种金融工具,可以从供应链金融角度去支持它等等”,姚江涛举例说。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个人财富也在不断增值,更多的高净值客户开始有理财、资产管理以及金融服务的需求。这也是信托行业需要做创新的业务方向。“创新是落地创新,而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这是创新的第二个核心。“比如,绿色金融是当下主题热点词。但是不能因为它流行,就给自己的业务贴上一个绿色的标签,可事实上却没有做到。”
在绿色金融、绿色信托的落地创新中,中航信托做了许多尝试。作为金融机构,响应国家政策是中航信托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绿色金融市场也为金融机构带来了很多机遇。信托机构作为一个金融平台,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更加灵活;在业务发展过程中,能够把自身灵活性与企业诉求更好地结合。以垃圾处理的节能企业为例,从拿到批文到正式建立垃圾处理站需要两年时间左右,这个期间的资金投入大概1-2亿人民币,没有现金流。如果一个上市公司投入一个项目,有财务支出却没有现金流流入,那么对企业的营业利润和估值都会产生影响。为此,中航信托用信托的模式去创新,发行了一个信托产品,两年期专项管理对项目的资金投入。经过两年左右的培育,资金形成了资产,项目有了现金流,可以正式运行,运行之后就会有持续的现金流。这就是落地创新。
总的来说,“第一方向正确,第二市场有需求,第三现有机制需要创新,就会为金融机构发展带来许多机会。”
一切从“零”开始
在不断深研创新之前,中航信托曾走过一段荆棘之路。2009年,在经历8年漫漫重组路程后,中航信托正式对外开展业务。“成立的时候,我们不是基础差,而是没基础。40多个员工,没有一个人真正做过信托业务”,回忆起那段从“零”开始的日子,姚江涛感慨道。但很快,“零”基础的姚江涛团队就制定了“三个三年”战略,即用三年时间解决生存问题,三年时间解决发展问题,三年时间解决市场影响度、品牌的问题。
“别人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学习模仿”是他们在解决生存问题时的策略思路。随后,姚江涛带领团队从竞争对手入手,熟悉市场,学习模仿,解决了生存问题。经历了第一个三年,如何可持续地发展逐渐变成了中航信托的首要任务。发展就需要转型,怎么转呢?过去的业务是机会型业务,一单业务做完就完了;现在要考虑的是,做完之后是否可持续?这就需要把机会型业务转型升级为战略型业务。其次,过去是混合型业务,行业混乱,有房地产企业、钢铁企业、能源企业等等,因为精力和人才都有限,就导致业务不专业,什么都做不好。所以,第二个三年中航信托还要考虑专业化问题,专注在哪几个领域、哪几个行业,同时,要求人员具备专业能力。没有专业能力,就无法做到把控风险。最后,还需要转型的是,无论做管理还是做业务,都要从粗放转向精细化。“围绕着这三个方面,我们去做组织架构、人才配置和战略方向,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姚江涛说道。
每一个企业在发展转型中,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特别大的坎儿没有,但是转型过程中还是有很多问题”,他解释说内部、外部的因素都有。“从内部来说,一个是业务人员的传统思维、惯性问题,只考虑当下,并没有从公司可持续发展角度去考虑,就导致了上文所提到的机会型业务;另一个是员工的专业能力,需要对信托这个行业有一定的了解和经验的积累。外部因素就是监管政策的改变。内外部因素都在推动我们不断地完善、持续地提升。”
做好社会企业的本分
无论是转型升级还是落地创新,姚江涛在中航信托9年的发展中功不可没。但他却只是笑笑说:“我只不过是在其位谋其职,做好自己的本分。”从业30余年的他,既是金融专家又是企业家。作为金融专家,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经验,带领中航信托从“零”开始走到今天的知名信托平台,创立了品牌。作为企业家,他除了管理好企业之外,在慈善事业上也投入了很多精力,为社会做奉献,为脱贫做奉献,为底层做奉献。“现在社会上对企业家有另外一个称呼,叫社会企业家,我很认同这样的叫法”,姚江涛说道,“企业家之所以能够成功,企业之所以能够发展,很多的机会、资源都是社会赋予的;反过来,企业家也同样要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没有社会就没有企业,没有企业社会也无法快速发展,谁都离不开谁。”
同样地,企业家是社会企业家,企业也是社会企业。社会企业为社会做贡献,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之一就是做慈善。《慈善法》出台之后,其中一章专门对慈善信托进行了说明。这表示慈善信托在整个国家的行政运行体系里得到了认可,是一个发展慈善信托很好的机会。
“我们有很多客户,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都有做慈善的愿望,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做,通过什么渠道去做。这时,我们要做的就是挖掘客户的慈善意愿,并且帮他们实现。”姚江涛对中航信托所做的慈善信托业务进行了解释。“一方面,慈善信托把财富管理和慈善结合到一起,我们把客户在财富管理过程中获得的收益拿出一部分做慈善。另一方面客户把钱捐助到合法的基金会,基金会把钱投入到慈善信托。公益性的慈善机构做慈善是专业的,而我们的专业就是把这笔资金的财富增值服务做好。两者相结合,既实现了客户做慈善的愿望,又对资金进行了增值,更多地投入到慈善事业中。”
在具体操作中,中航信托落地了很多扶贫项目。比如,临洮的百合项目。百合的收购和销售之间有一个时间差,如果收购过程中不销售出去,过后价格就会跌得很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扶贫项目在当地建了一个冷库。这个冷库不归任何一个大队或者村子所有,而是作为一个合作社形式,每一家贫困户都持有份额。这样不仅解决了销售问题,还可以让贫困户有持续的收益。再比如,江西永清的黄桃项目。因为当地的自然环境只适合种桃树,扶贫项目购买了100多亩地,贫困户种黄桃的同时也持有股份,可以获得收益的分红。除了扶贫项目,中航信托作为央企,自身也在慈善上投入了很多,比如捐助四川阿坝红原的希望小学。
姚江涛把慈善也写入了他未来的规划里。“活到老做到老”,现阶段的他更多的是在本职工作上做好两件事:让公司更平稳地发展,培养年轻人,让公司未来可持续发展。而“退休”之后,他想要做的,就是慈善。“我看到很多边远地区教育落后,但是那里的孩子们都渴望得到知识。我希望可以找到更多愿意做慈善的企业和个人,为边远地区的教育贡献一份力量。让‘退休’后的生活更加有意义。”
最后,姚江涛用一句话做了这一场“感悟”的总结。“这个社会变化太大、太快,如果不想被社会边缘化,就要主动学习、主动融入到社会中。我就在不断地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