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竞争中性”这一概念。推动竞争中性的第一步是要把企业的属性和所有者的属性适当分开,把企业头上所有制的帽子摘下来。正如国务院国资委肖亚庆主任在亚布力论坛年会上所说: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第一属性都是企业。
竞争中性通俗的讲就是让所有的商业主体在经营活动中都能获得公平竞争的权利。也就是说,国企、民企、混合所有制企业都应该回归现代企业制度,在同一负面清单之下和监管底线之上全面参与市场竞争。但国有企业由于承担一些社会责任或包袱,经营机制上没有其他类型的企业那么灵活,这些问题则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
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允许国内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革。20多年过去,国企改革取得了巨大成果,这其中也离不开广大民营资本的参与和支持。以亚布力论坛理事单位为例,泰康参与了国投信托、中石油管道、京沪高铁的改革,复星参与了国药控股、青岛啤酒的改革等等。通过混合所有制,国企和民企正在合力走向“竞争中性”,尽管不会是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帆风顺。
40年的改革开放,国企改革、民企崛起、外企融入,开放竞争的市场呼吁更加公平的环境。我们期待“竞争中性”这样的改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