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丹阳:提高开放度,加强对外合作

2017/10/20
刚刚王会长提到了英国曼彻斯特、德国鲁尔地区、美国底特律等,事实上重工业地区的衰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对此,美国还有一个专属名词——“铁锈地带”。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制造业的54%都集中在这些“铁锈地带”,如底特律、匹兹堡、罗切斯特、芝加哥等。1950-1980年的30年间,该比例大幅度下滑至34%。而1980年以后,虽然面临着东亚和中国的崛起以及全球化浪潮,下滑速度反而减缓,在这之后基本没有变化。直到今天,这些地区的制造业仍占美国制造业的30%以上。换言之,这个比例从1950年的54%降到1980年的34%后基本稳定。 可以说,全球化并非是导致“铁锈地带”缺乏竞争力的主要原因。那么主要原因是什么?我查阅了相关研究资料,有三位学者专门为美联储做了一份咨询报告,报告中他们总结了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缺乏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市场垄断严重;二是存在强势的工会。 首先,产品市场缺乏竞争。由于该地区的大型企业,如钢铁、石油、汽车等企业,游说国会为他们提供国际贸易保护,并对他们的垄断睁一眼闭一眼,长此以往,他们失去了竞争意识和压力。这些大型企业与我们的国企比较类似。其次,强势的工会。工会一旦强势,企业和资本家们则不敢加大投资搞研发,因为研发会产生难以预计的沉没成本,那他们与工会的讨价还价能力就会下降。这两方面的因素交杂,导致地区缺乏创新和活力。在这种情况下,中产阶级会逐渐离开,随之消费品的需求减少,使蓝领失去就业机会,最后该地区的整体经济也就渐渐萎缩了。 从人口来看,底特律人口从1958年的185万下降至1980年的65万,匹兹堡、布法罗下降了一半以上,罗切斯特下降了1/3。这些地区缺乏市场竞争,劳动市场僵化,再加上“巨无霸”行业,如汽车、石油、钢铁等,汇聚了大批蓝领收入人群,最后导致创新不足、经济萧条和治安恶化,陷入了恶性循环。 部分经济学家认为没有必要扭转人口趋势,但如果仔细观察人口流向,可能会为我们思考重整措施提供一些启发。硅谷人口由最初的10万变成现在的300万,休斯敦从60万变成230万,凤凰城从10万变成150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发展好的城市一般具有多样性特征和特色文化,同时对有创新能力的年轻人要有足够的吸引力。 那么,要重整旗鼓应该靠政府还是靠市场?美国政府曾经也尝试过各种办法,包括基建、高速公路、市政建设、市区公园等等,甚至进行贸易保护,但最后都失败了。政府留不住人,而如果依靠市场,将会经历十分漫长的过程。从1950年至今已有67年,美国只有少数几个城市转型比较成功,其中匹兹堡依托卡内基梅隆大学和匹兹堡大学,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和医疗;芝加哥本身就有金融、航空、教育、音乐、体育等产业背景;克利夫兰现在在发展健康、科技产业;近代罗切斯特是光学工业的枢纽,是柯达的总部所在地,还是光学仪器与隐形眼镜的跨国企业博士伦的全球总部与创始地所在,有“世界影像中心”的美称;底特律转型比较慢,但现在也正向飞机制造产业转型;布法罗最近吸引了马斯克到当地生产太阳能产品;俄亥俄州也吸引了中国的曹德旺先生到当地投资,助他们解困。 从以上较有起色的一些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这几座城市的成功转型主要源于校企合作,大力推进创意与科研的结合。我们单纯寄托于廉价劳动力或者廉价房地产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两点只能吸引低收入人群。我们需要吸引并且留住年轻的企业家,这样才能为城市注入活力。对此,我谈一些具体措施: 第一,实施区域性的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外部资源。外部资源不一定指海外资源,也包括东北其他地区的资源,以及金融资本等。要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实施新政策,为年轻人创造更多机会,吸引他们再闯关东。 第二,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如打造滑雪圣地。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发创新性产品,像能够边滑雪边拍照的谷歌眼镜等。夏季可以举办露天音乐表演、啤酒节、国际电影节等活动吸引人流。 第三,建设时尚白领社区,按照年轻人的偏好设计休闲地段,一定要把这个摆在很高的位置。 第四,积极发展教育,包括私立大学和研究机构,促进校企合作。 第五,政府要敢于创新,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为企业提供便利和信心。 第六,中国过去几十年的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各省及各个城市之间相互竞争。一座较大的城市有上千万人口,每个区人口也有几十万、上百万,可以以区为单位开展各区之间的竞争,形成竞争氛围。正如雷军所说,一竞争,一“搅合”,整个行业就推出了几位能在市场上竞争的企业家。因此,要将权力下放到区,让各区放手去干、去闯。 最后,提高开放度,加强对外合作,包括对美、韩、日的合作。另外,东北各省应各自将自己看作独立的经济体,从这一立足点出发,思考人才战略和出口竞争力问题,只要出口到东北以外的地区都是出口,而不必一定要出口到国外。政府加上社团经济,就是重振东北的诀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