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层密码与跨界探索:从精神内核到多元世界的感悟

2025/07/21

最近踏入不同圈层的经历,让我对“圈子” 的本质有了更立体的认知。这些看似彼此独立的社交生态,实则都暗藏着独特的精神脉络,既承载着文化基因,也折射着时代价值。每一个圈层都是一个微缩世界,其运行的底层逻辑不仅塑造着成员的行为模式,更深刻影响着社会价值的流动与重构。


前不久,亚布力论坛在茅台集团进行参访,并举办了一期创思会,主题是“智酿未来”,同时还举办了茅台 1935 封坛仪式。大家喜欢茅台,我想一是因为酒的品质好——大部分企业都选择用茅台酒招待来宾;二是因为,作为企业,茅台集团一直保持良性发展,品牌卓越,是企业家学习的目标。



参访茅台期间,一位教授问及“亚布力论坛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其问题核心探究的是:亚布力论坛能够存续的理由是什么?很多人问过我这个问题,我认为,亚布力论坛的立论根基正构建于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的共同价值观、社会责任等诸多因素之上。论坛打破了传统商业活动单向输出的模式,通过深度闭门研讨、跨代际对话机制,让企业家们在直面行业痛点、剖析失败案例的过程中,实现商业思想的双向流动。它不仅完成了商业经验的代际传递,更形成了 “敢为人先、坚守责任”的企业家精神谱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亚布力论坛就像商业文明的 “基因库”,通过持续的思想迭代,为中国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在茅台,我和几位茅台经销商聊了许久,他们很多是深耕酒业几十年的“老酒人”,甚至是 “老茅台人”。谈及中国酒文化,他们总是滔滔不绝。茅台圈内常说 “喝茅台能发财”,本质是文化符号资本化的典型案例。从遵义会议时期见证革命转折的历史记忆,到成为中国白酒文化的世界名片,茅台早已超越消费品属性,化作坚韧奋斗、民族自信的象征。这种精神图腾的塑造,源于其独特的生产工艺、严苛的品质标准,更得益于国家重大历史时刻的文化赋能。消费者对茅台的推崇,实则是对 “国酒精神”的信仰投射 —— 喝茅台不仅是品味酒液,更是融入一个承载着民族自豪感的文化共同体。这种情感共鸣让茅台圈层成为文化认同与商业价值交织的特殊生态,其底层逻辑是通过符号消费实现身份认同与社交价值的双重增值。



社会上有很多群体,在企业家群体中体现为各类商会。全国工商联有许多正式注册商会,亚布力论坛也是其中一员,类似的还有阿拉善生态协会,这些都是企业家自发形成的。此外,还有按行业形成的(如家具商会、房地产商会、环境商会),以及按地域形成的(如川商、楚商、浙商、龙商)。每个圈层长期存在,都必须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拥有大家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即为底层逻辑。


与陈东升董事长交往时,我接触过文化艺术圈,最颠覆认知的是“以貌取人” 的失效。那些衣着朴素的藏家,往往手握稀世珍品,对艺术的热爱超越了世俗标签。这里没有喧嚣的流量逻辑,只有对文化本真的执着 —— 每一件藏品都是文明传承的微观载体。艺术拍卖圈的底层逻辑建立在审美共识与文化传承之上,成员通过艺术品交易实现精神价值的交换与增值。这种圈层不追求即时利益,而是以百年甚至千年为尺度,守护人类文明的火种。


因为孩子接触障碍赛马,我初步了解了马圈,看到体育圈层的专业化纵深,以及生命哲学具象化的独特逻辑。骑手与马匹的默契,是对生命平等的尊重;跨越障碍、驾驭舞步的过程,暗含着对自然法则的敬畏。这个圈子不仅是体育竞技的舞台,更传递着积极向上的生活哲学—— 在与动物的互动中学会共情,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践行环保,让运动本身成为连接生命、关爱世界的纽带,强调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身体实践传递可持续的生活理念。



这些圈层看似边界分明,实则共享着底层逻辑:无论是企业家精神的传承、民族品牌的信仰、体育精神的践行,还是艺术文化的坚守,本质上都是对“价值”的追逐 —— 有人追逐商业价值的增量,有人守护文化价值的纯度,有人探索精神价值的高度。而圈层的意义,在于为同类人提供精神共振的场域,让个体在群体中找到认同,让价值在交流中实现升华。


当我们以开放心态跨越圈层边界,收获的不仅是视野的拓宽,更是认知的迭代:在商业圈学会理性思辨,在艺术圈滋养感性心灵,在体育圈感受生命张力,在文化圈触摸历史脉络。这些多元体验最终交织成认知的经纬线,让我们在复杂世界中,既能深耕专业领域的“点”,也能连接不同维度的 “面”,最终勾勒出对时代、对社会的立体认知。


圈层不是围墙,而是观察世界的多棱镜。愿我们都能保持探索的热忱,在不同的精神磁场中汲取能量,既成为某个领域的深耕者,也做多元世界的共鸣者。未来,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与价值需求的多元化,圈层的形态与逻辑必将持续演变,而主动拥抱这种变化,或许正是把握时代脉搏的关键所在。相信这也是人类永远领先于AI 的特质,是我们区别于 AI 的重要标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