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为全球医药、医械研发基地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健康领域的人才与资本也正不断向中国市场流动。中国能否成为与欧美并驾齐驱的全球大健康产业中心?2017年大健康市场呈现什么样的格局,有何新模式,大数据如何助力大健康产业?
2017年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高峰会上,元明资本创始合伙人、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主席田源对话爱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黎刚,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刘兆年,爱尔眼科董事长陈邦,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好大夫在线创始人兼CEO王航,春雨医生CEO张琨,药明康德执行副总裁、首席商务官、首席战略官杨青,就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新政频出
田源:中国健康产业市场正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大健康领域正处于大变局中,每年都有很多新事物冒出来,很多新政策、新规定出台。请各位根据各自领域的知识及对市场的理解,围绕中国健康市场的痛点、机会、未来发展趋势,分享你们的洞见。
张黎刚:爱康最早是互联网公司——爱康网,是最早探索如何将互联网应用到医疗领域的公司。十年前互联网医疗没有商业模式,因此爱康投向线下公司,与上海中高端连锁体检机构合并为爱康国宾。中国体检行业经过20年的商业发展,已经到了新的转折点。北京、上海一年有400万人体检,去年400万人中爱康就服务了200万人。
我认为中国医疗发展最大的瓶颈是,保险还没有发挥主要角色。在美国,商业保险及政府医保在医疗支出中占半壁江山,而中国商业保险占整个医疗支出不到5%。医疗行业如果自费一定做不大,只有将高端医疗与医疗保险结合起来,才有真正的发展。
刘兆年:大健康产业涉及国家政策管制非常多。过去一年,各个部门、地区颁布的关于医药医疗行业的规定有300多项,对医药行业产生了很大影响。
以国家新颁布的关于药品销售的政策为例。第一项政策,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药品要实现零差率销售。过去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药品销售占整体药品销售的70%左右,若要实现零差率,医院销售药品的动力就大大降低,药品销售会向零售药店、诊所、基层医疗机构流动。
第二项政策,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药占比不能超过30%。过去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药品费用占整体费用的比例都超过50%,这一政策的出台限制了大型医疗机构药品销售。
第三项基本药物政策。过去基层医疗机构只能卖基本药物,现在基层医疗机构不仅可以卖基本用药也可以卖非基本用药。北京规定基层医疗机构非基本药物可占40%,广东省明确宣布基层医疗机构什么药都能销售,这意味着基本药物制度被废除,药品流动也因此发生了很大变化。
基于这几项政策,我认为未来大医院药品销售会减少,而基层医疗机构和药店销售会增多,这是大趋势。此外,医院实行零差率后,二级医院将面临严重亏损。以前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加成很高,今后对常见病、多发病使用的基本药品,实行按药品进价销售,不再加价产生利润,这会使医院亏损严重。
中国发明走向海外
杨青:我分享以下三点:第一,今年是中国研发和发明走向全球、走向海外的大年;第二,国家新药审评面临集中骤雨式改革;第三,颠覆性技术和融合不断出现。
第一,关于中国技术和发明走向海外,我举几个例子。一是美国化学学会年度会议每年颁发化学英雄奖,该奖是专门发给专家评出的最具创新力的创新药团队。今年其中一个获奖团队有两位中国科学家来自我们公司药明康德,之所以获奖是因为9年前参与默沙东抗丙肝药研发,作为发明人为新药发现做出了突出贡献。该药于去年1月被美国FDA批准,现在是非常畅销的抗丙肝药。二是8月2日美国FDA批准一种抗癌新药,专注于癌症代谢机理的新药,该药发明团队中也有两位药明康德的同事。三是中国百济神州和新基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和商业化反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PD-1)抑制剂BGB-A317,用于治疗实体肿瘤,首付2.63亿美元,总金额达9.8亿美元,创下了新纪录。这些例子说明厚积薄发,中国科学家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也将为中国大健康领域做出巨大贡献。
第二,近年来新药研发实施了新政。今年有两项,一是上市许可人制度进一步实施,十省市试点卓有成效;二是新药审批制度涉及到临床,开始开放全球临床,对行业整体研发思路及中国企业如何以中国发明走向世界都具有长远影响。
第三,在过去18-20个月中,我们看到了两个趋势:一是颠覆性技术,尤其是基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相关技术,开始实实在在地运用在研发行业,我们都纷纷布局投资;二是技术融合,融合主要体现在四种新锐技术上,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基因编辑以及二代基因测序技术和基因组合技术,这些技术融合起来迸发出的力量将非常强大,对人类健康产生深远影响。
医生品牌
张强:总体来讲,在大健康领域其它行业跑得非常快时,医生行业还非常滞后。这几年发生了一些改变。
第一,互联网。我们要感谢“好大夫在线”,如果没有“好大夫在线”解放医生,医生流动估计还要滞后好几年。我当时是“好大夫在线”全国排名第一的血管外科医生,所以我有底气出来。当时王航答应我,出来后病人资料跟着我走,这应该计入中国医疗历史中。“好大夫在线”用互联网将病人与医生连在一起后,医生有了很大的生存空间。
第二,资本。医生集团发展到今天,资本给予了很多帮助。
第三,医生能够跟上形势。未来重要的推力是医疗保险,现在商业保险以每年30%以上的增长率在增长,这是希望。此外,医保本身也在进行改革。
今年出台的两份文件非常重要。一是新版《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允许医生多点自由执业,医生不需要第一职业医疗机构同意就可以在另外一家机构注册,这是革命性的变化。二是国家卫计委推出的“放管服”改革十项举措,独立设置康复医疗中心、健康体检中心等机构。现在国家还没有放开手术室,我们正在推动这件事,如果手术中心成为独立的第三方,那将对现有医疗机构造成巨大冲击,整个市场都会发生改变。
今年上半年我到美国考察时发现,美国90%日间手术中心的产权大股东是医生集团,但手术中心又不是医生集团建造的,也就是说,老板们把日间手术中心建造好后,拿出70%的股权给医生集团,若非如此手术中心就会因为缺少医生而无法生存下去。
现在民营医院同时面临缺乏医生人才和客源不足的问题。从发展历史来讲,有其历史必然性。在这种情况下,医生集团也许能起到鲶鱼的作用,对将来民营医院的经营、药品销售,甚至对新科技或者人工智能都会起到一定作用。
当医生团队出现一批优秀的医生企业家的时候,到那时,医生集团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只有跨界学习,医生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田源:中国的医疗改革就是两个分离,一个是医药分离,一个是医院分离。这从美国可以看到中国未来改革的影子,美国立法禁止医院拥有医生。
陈邦:爱尔眼科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眼科集团,我们实行中心城市、省会城市、地级市、县分级连锁模式,未来重点会放在地级市和县,因为中国的人口红利,特别是医疗红利是在基层。通过十几年眼科医疗的发展,我们深深体会到,未来只要有人口就有医疗存在。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将越来越广,通过高端病人补充低端病人,这样的模式会使所有人都享有眼健康的权利。
关于中国医生集团,我认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体制与国外不同,中国以国有医院为主,目前还难以突破。
互联网医疗
王航:互联网医疗行业前两年很热闹,因为人们意识到互联网和医疗两大热点的融合会带来许多新机会,但这也导致一定泡沫的存在。关于行业本身,我想谈几点想法背后的逻辑。
首先,关于这一行业我们所看到的最大机会是中国整体需求的改变。90年代,腹泻、疟疾入列前十名致死疾病排行榜,2013年老年痴呆、糖尿病赫然在列,患者患的病变了,整个行业需求也发生了改变。
当长期病、慢性病成为主流时,患者到医院的就诊模式就被迫改变。以前,患急性病去一趟医院就能解决问题,现在每个糖尿病患者每月都要去一趟医院,每次花一个小时排队,等待就诊、等待化验、再回来见医生,耗掉一上午的时间,去医院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因此,就诊流程必须改变。治疗疾病的主战场会回到患者家里,他只需在某个时间点去见医生,而更多时候通过一个工具、一个平台与医生保持长期联络,这个平台只有互联网能够做到。所以我认为,互联网将成为医生长期与患者保持联络、管理疾病的主平台。这是中国疾病医疗流程中最大的机会。
由此产生了第二点变化,在此过程中,医生变得更加主动,而非医院。医院变成治疗时间轴上的一个个点,是手术或者复杂检查等重度干预的时间点。医生长期与病人保持联络,医生的品牌对患者的影响力会更强。我认为,在未来中国医生将全面迎来医生品牌时代,而医院会变成医生的职业场所、平台。医生会成为行业主体,医生品牌带动医疗业务的发展、医院的发展,其中医生品牌最重要的依托就是互联网平台。
所以,我们要使医生自由化执业,即多点执业,要为医生品牌成长、展现、扩张建立一个线上平台和管理患者的工具。去年我们在银川落地一家互联网医院,就是为了让每一位医生都能拥有多点执业的身份,使线上诊疗行为合法化。当然这是很大胆的尝试,现在还在继续往前走。这是互联网平台在医生自由执业过程中产生的价值。
最难啃的硬骨头是服务品质的提升。中国医疗服务目前是以医生、医院为中心,而非以患者为中心。只有平台提供的服务让患者满意,我们才会有未来。今年我们在线上开通服务的医生减少了,因为我们在主动关闭一些医生的服务,他们的服务不合标准,引起患者投诉。我们设计了一些奖励、惩罚制度,都是为了产出更优质的服务。只有这样,医疗行业的春天才会来。
张琨:王航提到的很多观点,我非常认同。不是所有医生都适合网上执业,有的专科不适合在网上,如儿科。服务、体验好是网上健康咨询的一个重要理念。以前整体就医模式是以医院和医生为中心,患者没有获得有尊严的就医体验,互联网医疗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尝试。如春雨医生正在做AI智能工具的开发,比如智能分诊、辅助诊疗,通过计算机技术手段提供问诊,然后由医生基于专业知识做判断。
另外,未来医院模式也在发生转变。现在的疾病谱是以手术治疗疑难杂重症为主,但未来疾病谱主体是“长普慢”病,包括肿瘤的治疗,因为肿瘤早诊、早筛技术的发展,现在肿瘤已经变成一种慢性病。这对医院服务能力提出了要求,原来经营医院要发展专科、找最牛的大夫、买最好的设备,现在看来这些已经是一种过时的理念,我们更应该关注长期服务患者的能力。以前医院的KPI有门诊量、手术量、收入等各种指标,未来我们更希望患者不生病、少生病,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这也是春雨未来战略上的一个长期打算。
最近,我们跟随合作伙伴考核基层医疗现状,走访贫困地区,发现农村老百姓慢病治疗都处于“小病忍着,大病等死”的状态,因为当地基层医生缺乏能力,也缺乏动力服务患者。这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领域,要做好基层诊疗、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属地化运营。在这一领域互联网医疗会扮演重要角色,我们能够为基层医生赋能,提升他们的效率。
春雨最近做的事情就是为医院赋能。医院传统服务模式还是以自己的资源为核心,所以患者服务体验差,但很多医院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国家政策也很明确,就是要把大而全的医疗机构打散,将检验检查、影像、透析等运营中心独立出来。春雨目前的策略是“医院+互联网+春雨”,就是帮助这些有先见之明的医院做好互联网服务模式,使之以患者为中心,降低患者服务成本,同时降低医院服务成本。把医院延伸出去,让患者得到更多实惠,这也是互联网医疗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