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突围和四个台阶

2018/11/14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40年,最重要的就是解放了思想,并通过改革开放大幅度降低体制运行成本,让中国经济和全球市场接通。这是中国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我们的GDP增速从4%、5%发展到7%、8%、9%、10%,甚至出现超过10%的高速发展。

 

被高速增长围住的中国

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前几十年,我们依靠低成本优势在全球的发展竞争中获得了高速增长,但现在全球的经济格局发生了变化。相对中国而言,发达国家虽然成本高、人工贵,但始终拥有资本和技术的优势;而印度和越南等发展中国家也效仿中国开始开放,这些国家的人工成本更低,因此很多产业开始向印度和越南转移,美国很多大品牌的衣服现在是在越南生产。这种局面下,中国的成本优势已经不明显了,而资本和技术的优势还没有显现,我们需要从这种尴尬的夹缝中突围出去。


中国到底被什么围住了?是被自己的成功,被多年来凭低成本优势在全球市场获得的高速增长围住了。经济学中的成本曲线,是先降再升的。提升管理水平、设计能力、加大生产规模能降低部分成本。但在成本达到最优点,利润达到最高点时,竞争对手会出现,从而导致成本上升。这就是成本曲线规律的诅咒。光靠成本管理无法破解这个诅咒,要从夹缝中突围出去,还是要靠改革和创新来突围。


改革突围是一个决定性的变量,就是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解决成本上升的问题。未富先奢、未富先腐,以及税费重、垄断等当前的一些现象所造成的成本上升,都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去解决。但全面深化改革的难度非常大,过去是开放促改革,现在发达国家要增加贸易税,封锁市场。中国下一步改革要靠内生的力量。国务院常务会议在讨论进一步减税降费。中国的法定社保缴得比发达国家还高,不利于企业发展,但社保缴得少又无法保障工人退休后的养老。可能的解决办法是把国有企业划到社保基金里去,用国有企业的利润充社保,把企业缴纳社保的费用降下来。


此外还要打破垄断。因为垄断,中国的电费比发达国家还贵。电话费、油价,都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成本。这些领域的问题,很大程度取决于政府行为。中国不能在这些领域进一步把体制成本降下来,就很难有国民经济的未来。

 

创新突围:从市场出发和原理出发

为什么要创新?在当前的国际局势和国内经济背景下,企业的成本曲线不可逆转地要上升,没有创新就解决不了成本曲线的规律诅咒。创新都有哪些路径呢?两条路径,一条从市场出发,另一条从原理出发。


从市场出发,是上行的创新路线。将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作为开发产品的依据,遇到问题就去找技术,技术攻不下来就去找科学院院士,通过市场层面来解决问题,这是一条路径。比如福特汽车,让工人都买得起车是福特的愿景。福特参观屠宰场受到启发,发明了流水线,从此整车可以拆解为零部件组装。把工业消费品从欧洲少数人的享受变成大批量生产,从市场出发、从需求出发,让产品去满足需求,这是福特的贡献。


从原理出发的路线对未来的创新更加重要。从摸索自然规律出发,看看这个原理有没有新的技术支撑,技术能否整合成产品,产品能否跟消费者的需求相结合。比如美国的创新能力不是围绕工业区而是围绕大学发展的,其最先进的生产力是研究原理的单位、实验室、科学家、大学。无论是硅谷、MIT,以及美国的地区级研发中心,都是在大学周围有很多新兴公司、投资机构、律师事务所、军队的订单单位、军队的研发机构。它们打成一片,通过科学家研究自然界的原理,让原理落地,最后变成产品,产品再打进市场。学者们的想法,最终变成新产品,对冲那条最后总要升上来的成本曲线。这条创新路线曾让美国国力强大,科学能力超越了德国。


但直到今天中国仍缺少从原理出发的创新,我们还在跟随。比如在3D打印热潮中,很多地方都有3D打印,实际能解决什么问题却不清楚。再比如在AI领域中,政府、企业都在研究AI。其实AI最早是1950年美国科学家之间进行的讨论,图灵邀请了六个跨学科的人讨论“机器人会不会思考”,在当时根本看不到前景。但接下来人们根据原理的猜想做实验,动脑又动手。中国曾经讨论过国内的产能过剩,其思想层面的根源就是抄袭。因此我们也需要尝试从原理出发去寻找未来的创新方向。


从市场出发或从原理出发都可以进行创新突围。中国的创新总体来看是从市场、从应用出发的占绝大多数。但是发展到现在,企业要逐步从原理出发去创新才能有原创。

 

未来要迈的四个台阶

放眼未来,除了改革突围和创新突围,我们还有四个台阶要迈上去。第一个是提升产品品质,第二个是满足消费者对便利性越来越强烈的需求,第三个是在消费升级中寻找新出路,最后是整个供给系统面临变革。


而要迈上四个台阶,前提是先放下两个包袱。


第一个包袱:“李约瑟之谜”。中国在很多领域都曾经领先,到了科学革命的门口最后一脚却临门不踢。为什么?李约瑟最后有一个猜测,认为是中国的科举制度,让所有聪明的头脑都在思考皇帝会出什么题目,而对自然界就没有太多关注了。这是历史的包袱。第二个包袱:赶超思维。欧洲的文艺复兴、科学革命,解放了头脑,解放了对整个自然界的认知能力。以前我们在这里落后了,一直奋力赶超。赶超思维带来的后果是只能盯住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这两个包袱导致的后果是,我们掌握已知没有问题,探索未知兴趣不足,能力更不足。中国经济下一步的发展,创新突围是关键,要把创新放到更突出的位置上来。


放下以上两个包袱,再研究未来如何迈上四个台阶。第一个台阶是品质台阶,中国有几百种产品占到了世界的第一位。速度增长没问题,总量也没问题。但是品质有问题,当前最重要的不是求新,而是提升产品品质。过去,很多商品国内消费者买不起,对品质的要求也不高,好东西要先出口。这就导致了国内的产品品质总体很差。


是什么因素妨碍了把产品品质做好?我们的主流市场往往是以低价取胜,很多消费者、经销商也对价格敏感,而低价格导致了生产方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看似同样的东西,一用就出问题。在这种市场结构下,品质竞争跟价格竞争的冲突怎么调和?现在还没有结论。


第二个台阶是人们的时间越来越贵,时间的机会成本越来越高。人们现在有点工夫就要去购物,对便利性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是制造和服务结合的大课题。比如佛山有一家企业,生产的煤气灶、锅、油烟机都是过剩产能。另有一家公司对这个产品下了功夫,连续五年横跨10个省30个城市,发了1万份问卷,2000户入户访谈,研究痛点,改进对策,一个蓝牙技术的改进就增加了十几亿人民币的销售额。


第三个台阶,中国的市场正在发生变化,消费升级,收入增加,所有参数都在变化。但并非产能过剩就没市场做了,市场很大。我近两年考察过的企业和产品,都在传统市场里找到了消费升级的新路。


第四个台阶是供给变革。比如有一位中山大学的教授研发了可降解的塑料,放到水里就没了。一家生产塑料模具的公司就来和教授合作组织公司。这个过程就是先有的论文,接下来有的关键技术,之后有产品,最后打开市场。这是未来创新的重要方向。


 以上是具体要迈的四个台阶。至于将来会如何,不取决于经济学家讲了什么,它是做出来的。抉择和行为决定未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