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看多中国

2018/09/11

从历史角度证明看多中国的正确性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经济增速来看,1978—2017年四十年间,我国GDP维持在年均9.6%的高速增长,以美元计价的人均GDP从1977年的198美元持续攀升至2017年的8836美元;从经济总量来看,自2010年GDP总量超越日本以来,持续保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与此同时,四十年来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7.4%,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极大提高。

在经济总量扩张的同时,中国经济结构也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四十年内,中国成功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从完全由行政计划主导的经济体转变为一个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的经济体。与此同时,中国从一个几乎封闭的经济体转变为总体较为开放的经济体,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一大贸易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成为全球化重要的推动力量。此外,中国经济运行中的所有制结构也发生了重要变化,改革开放前,国有经济在工业产出中的占比接近80%,其余20%则是集体所有制企业,而当前非国有经济占工业产出的比重已经超过3/4,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力军。

巴菲特在分享其成功经验时指出,他的成功归结于他看多美国、投资美国。当美国经济处于持续上升通道时,如果能坚持下去一定就有收获。这一观点在讨论投资中国时同样适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给看多中国、投资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带来丰厚的回报。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国是一个值得投资的国家。


中国经济仍处于稳定增长轨道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以及中国经济体量的增长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外部环境看,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重要的资本输出国,中国成为全球化市场中重要的竞争者甚至规则制定者,这一前所未有的新情况不可避免地会引发一些国家的焦虑和担忧,因而会采取多种形式的措施遏制中国的崛起,如近期持续升温的中美贸易冲突即是典型表现。这种矛盾冲突会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中国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加剧中国面临的外部挑战。

从国内因素看,防风险压力依然不减。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为稳定经济增长,我国推出了包括“四万亿”在内的经济刺激政策。这一方面带动中国经济在全球率先企稳,为金融危机后的中国经济赢得了一个错峰发展的机会;但另一方面,“债务—投资”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债务风险不断累积,尤其是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依托政府信用背书大规模举债,导致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部门负债剧增。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资源配置能力的强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市场化的资源配置力量形成了挤出,导致资源错配问题加剧,加大了改革的难度。2016年下半年以来,宏观调控重心转向防风险,将防风险作为稳增长的前提,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防范风险的措施,债务风险呈现边际改善态势,但风险依然存在,需要高度重视。

虽然当前中国经济面临大国博弈加剧和国内风险的双重挑战,但是中国经济依然处于稳定增长轨道,我们依然有理由看多中国。新常态以来,中国经济已在新的增长平台有所企稳,且增速依然处于全球经济体的前列。当前和未来的一段时期,多重因素将继续支撑中国经济保持较快发展:一方面,虽然2017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已达到58.52%,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未来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仍有望对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支撑。我有一个分析研究,中国的城镇化率每提高1%,可以助推中国的GDP增长3%。另一方面,居民收入持续提升,必然形成巨大的消费需求。不完全统计,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已达4亿多人,而且还在迅速成长。近年来,中国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出现了包括大健康产业在内的一系列消费升级的热潮。居民吃穿等基本消费比重持续下降,服务消费比重持续提高,人们对医疗、教育、养老等消费需求较快增长。此外,精准扶贫取得积极成效、社会保障不断完善,这也对居民消费产生显著拉动作用。未来中国消费增长的潜力依然巨大,这将给投资者带来很多机会。以上两方面的原因决定了中国经济即便没有大的技术革新,也有望中期处于稳定增长水平。

在应对国际贸易争端方面,中国具备完整的产业链,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强。完整的产业链可以形成产业集聚的优势,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同时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分散风险,抵御外部冲击。这也是为什么尽管近年来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有所下降,但大量企业仍选择中国作为生产基地的重要原因。

更为重要的是,当前中国新动能、新业态、新科技发展迅速,大国博弈背景下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技术遏制进一步强化了中国政府和企业加大自主创新的决心,倒逼中国经济转型与技术升级,技术进步将进一步夯实中国经济发展根基,使中国增长质量得到提升。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国正逐步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转变。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统计显示,2017年中国的国际专利申请量首次升至全球第二,并有望三年内赶超美国坐上头把交椅。


营商环境改善使企业发展不确定性降低

近年来中国营商环境的改善和改革红利的持续释放,将继续激发企业创新创业的活力。民营经济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基础。近年来,民营企业的发展也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第一,随着近年来我国投资效率持续降低,企业生存和盈利难度有所加大,一些难以适应的企业不得已退出了市场;第二,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经济全球化给中国企业家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挑战;第三,一些企业家出于退休、子女教育、生产成本变化等问题而移居国外,企业家移民增加会使相关企业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我国企业家的身份与“不确定性”密不可分,这种不确定性加剧了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的不安全感,影响了他们创新发展的积极性。

发挥企业家开拓创新的重要作用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和创新发展的微观基础,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对增强中国经济增长韧性、促进经济长远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央的高度重视下,民营企业发展所面临的不确定性正在显著降低。一方面,政治稳定性日趋增强,企业发展拥有更稳定的政策环境和更清晰的预期。另一方面,随着反腐败的深入,不少地方招商引资营商环境更为友好、透明,企业所面临的寻租压力减轻。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明确企业家精神的地位和价值,保护和弘扬企业家精神的政策导向将极大的提振企业家群体的信心,提高企业创新发展的动力。随着这些文件精神的落实,保护私人产权和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必然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改革红利的释放也将推动经济的发展。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的破解,全要素生产率有望逐步提高,中国经济增长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同时,中国地域广阔、市场巨大,不同地区资源禀赋差异加大,在未来较长时间内能够形成优势互补、梯度发展。

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在稳定的政治格局和良好的营商环境下,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中国企业可以发展得更好、走得更远。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我们有足够的信心继续看多中国、继续投资中国,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创造新的历史奇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