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木:做好做久企业

2017/09/22

创利和创新


       企业家究竟应该具备什么价值追求呢?


       我创办的华泰保险成立了21年,一路走来,经历了风风雨雨,崎岖不平。我们走得不是很快,做得也不是很大,但是我们走得很稳、很扎实,坚守了保险的本质,坚守了诚信、规范、创新发展的初衷。我们一路奔波,历经国家发展的四个“五年计划”,完成了两次重大的战略转型。


       走出一条稳健经营与健康发展之路,是我们内心的一种追求。有数据显示,企业存续超过50年的,在国外比例不超过5%,存续超过100年的比例不到1%,好在我们华泰保险已经走过了21年。在中国做过20年以上的保险公司董事长一共就三个人:平安的马明哲、泰康的陈东升,还有我。今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除了国有保险公司参加以外,也只有这三家被邀请出席。


       华泰保险多年来力求成为中国保险市场一颗健康的种子,代表一种健康的力量,在盈利和分红方面都处于行业领先,成为国内唯一一家自成立起持续盈利和分红的保险公司,这种情况在国内200多家保险公司当中绝无仅有。


       世界500强比的是规模和效益,上市公司看的是市值,中国企业500强多半看规模,因为国企居多。华泰保险在中企协2008年发布的中国服务企业500强中,规模排第294位,利润排第48位,但收入利润率排第一位,这是一种特例,说明我们的效益很好。


       企业家到底要什么?我认为,企业家精神的核心要义是创利和创新,通过创利增加社会财富,通过创新推动社会进步,这也是企业家的两大社会职责。企业存在的价值首先是要盈利,而不是有多大规模,只有盈利才能证明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被社会认可。企业不创造价值,不为股东提供利润,不仅是企业领导者的失职,更是对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因为企业家拥有太多的社会资源,如果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就不能称之为一个合格的企业家。


做好做久


       华泰保险从财险起家,通过内生积累,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拥有财产保险、人寿保险、资产管理和基金的综合性金融保险集团。公司净资产已从初创时期的13亿增长到130亿,总资产近400亿,受托管理资产规模最高达到过3600多亿。主营业务复合增长率年均33%,累积创造利润近90亿。公司创始股东绝大多数是国有股东,通过分红已经收回了最初的投资,而且仅以每股净资产计算,原始投资账面增值近7倍。一级市场转让后的累计收益已经达到了17倍,有的甚至更高。


       华泰保险为什么能做到这些?因为我们坚守了保险的本质,坚持做好一家企业的基本诉求。中国的保险公司近年来出现了两种走向:一类姓保,一类姓资,我们属于前者。姓保的企业坚持保险的风险保障与风险管理功能,保险是雪中送炭,投资是锦上添花。如果把投资当成雪中送炭,最后可能在危机到来的时候让你雪上加霜,所以保险姓保,在资金运用方面也要姓保。我们与中国商飞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通过设立保险债权投资计划,向中国商飞公司提供150亿元期限10年以上的资金。这正符合保险资金运用的特点:规模大、时间长、来源稳定、追求稳定收益。


       有一些公司追求保费规模的快速增长,资产驱动负债,这种类型的公司在过去几年曾大行其道,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了重大影响。我认为稳健型保险公司应该是负债驱动资产型,当然现在也有人提出可以双轮驱动。还有一些问题公司,负债成本过高,风险过大,已经进入到了一种危险的境地,这在此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也得到了深刻印证。两年前,我在《亚布力观点》杂志上就讲过这样一句话,不能把一家保险公司的命运押在资本市场上,就如同不能把一家老小押在赌场上一样。同样,不能把中国的资本市场变成赌场,把险资变成赌资,管家变成东家,劣币驱逐良币,使保险业成为冒险家的乐园,赌赢了自己成了英雄好汉,赌输了却让政府买单。令我感到高兴的是,在此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这个态势开始扭转。


       作为一家保险公司,到底该做大做强,还是该做好做久?做大做强是企业的一种美好的愿景,但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做得到的,脱离市场环境和自身能力这两个关键因素,盲目做大做强就可能掉进失败的陷阱。世界历史上保险公司破产的两个主要原因,一个是多元化,一个是投资失败,在中国还出现了一个现象就是非理性地盲目扩张。


       华泰的选择是做好做久,在2000年元旦前夕,我曾给50年后的华泰保险董事长写过一封信,放在50年后才能开启的公司封存箱里。信中的第一句是:“你能看到此信,便是华泰之幸事,我将为之感到欣慰。因为华泰毕竟存续了50多年⋯⋯”


       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华泰一开始的规模增长是比较快的,到后期规模增速放缓,但是利润增长明显。那10年间,利润的增长超过了规模的增长。当规模增长缓慢的时候,利润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华泰过去是质量效益型发展,偏重利润而非规模,而由于规模扩张的缓慢,边际效益受限。


       很多公司都在谈战略转型,而战略转型的目的是什么呢?有的是为了生存,有的则是为了发展。华泰就希望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当我们具备了两次战略转型的基础之后,经过长期巩固就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拉开了第二次战略转型升级的序幕。这一次,华泰提出要实现从“利润增长型”向又好又快的“价值成长型”的转变。


       价值成长包含四个要素:第一客户,第二品质,第三规模,第四利润。所谓价值成长,就是又好又快,规模和利润都要超过行业。根据华泰保险的“十三五”规划,华泰保险在十三五期间的业务增长速度和效益均要超过行业平均水平,进入华泰成立以来最好的发展状态。


       不论是20年的企业也好,还是有价值的企业也好,机遇永远存在。不论遇到什么样的经济形势,只要机遇比挑战大,办法比困难多,就是一个好公司,一个有价值和成长性的公司,否则就可能成为一个没有希望的公司。在目前监管风暴来临的环境下,我认为对华泰来说是机大于危,是我们实现价值成长的最好的发展机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