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社会趋势
当今很多移动互联网公司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商业模式的成功。那么我们不禁要思考:下一次革新的主轴究竟在哪里?我个人的观点是,最根本的机遇在于科技创新和生产力的提升,同时它与社会的发展趋势相关联。研究2015年中国的人口统计图表我们可以发现,不同于一般的金字塔模式,中国人口中40岁以下的部分尚可算作金字塔形状,但40岁以上的人口并没有像金字塔尖一样减少——中国的社会正在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和规模进入老龄化社会。
在这一基础上,另外的趋势是中国发展了、富裕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未来我们将要面对的挑战非常多,在这样的人口问题压力下,满足社会需求的最佳方案就是提升科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生产力提升的根本源泉。在今天的世界各地,无论是欧洲还是美国,科技创新的发展日新月异,我将试举几个熟悉行业的例子来讲述科技创新的发展。
日本设计的超导超级火车在试运营5年之后已经开始转向了商业运营,他们设计的速度为500-600公里/小时,直观来说就是从北京坐火车到银川只需要一个半小时。高铁可以显著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如果能够再提速一倍,那将是非常伟大的成就。
目前在谷歌有一个名为“超导量子争霸”的项目,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完成,其内容是用超导来制造量子器件。最终生产的量子器件只有50个,是非常特殊的生产,目前还并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但我们仍要坚持做类似这样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事情,因为一台超级计算机中有成千上万的芯片,每个芯片都需要70亿个器件,而谷歌的项目则使用50个器件与之竞争,以求在特殊的计算上超过最好的超级计算机。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嘲笑这些早期不成熟的东西,比如在十年前我也曾经哂笑过人工智能与人类比赛围棋的事情,但今天AlphaGo已经难以再被人类棋手打败。
哈佛的超导超分辨率医疗成像项目,其目的在于实现超级核磁共振成像,这样便可以看到人脑的实际情况。如果我们能够真正看到人脑中的神经元如何运作,这对于我们对人脑的理解和科学的进步将有着非常大的意义。每个人都知道大脑是我们最重要的资产,但我们今天对于人脑如何工作仍然不了解,这是一个长久以来始终未能解决的生命科学难题。如果哈佛的项目成功,那么科技的进步也许可以让我们再向前多看到一点点。
硅谷与中国
在探究互联网产业的成功因素时,我们会明显注意到硅谷的创新对中国市场的影响:硅谷有Google,中国有百度;硅谷有Airbnb,中国有途家;硅谷有Yelp,中国有大众点评等等。将硅谷的创新模式移植到中国很容易取得巨大的成功,甚至可以比硅谷做得还好,比如滴滴现在已经进入美国和Uber进行竞争。
也正因如此,我认为投资硅谷早期的科技公司,将这些技术与中国市场进行结合将会有非常多的机会,当然,还需要兼顾到社会趋势和社会需求的因素。
我们的公司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布局,一方面是投资健康科技,以之与前所未有的老龄化人口红利相结合,在科技进步的条件下,基因测序将达到消费级水平。
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导致生产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因此智能的企业机器人应用也具有广阔前景。随着老龄化的趋势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用IT来提高效率和自动化水平是每个企业未来的必由之路,目前在这方面,Amazon、Facebook和Google的计算效率仍是标杆级水平。
还要关注的一点就是生活质量。随着中产阶级消费能力的提高,技术与新媒体的结合将发展起来。通过微信便可以满足人类社交和娱乐的需求,我的很多大学毕业之后分散的同学借由微信重新取得了联系。当然还有定制化的机器人分析,应用于服务业的机器人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之一。
还有一类技术未必最领先,但是对中国而言最能解决问题,比如半导体。目前半导体的整体战略在向中国转移,美国已经开始限制中国对大型美国半导体资产的购买了。因为半导体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行业,应用极为广泛,从节能到物流,从互联网到机器人,从人工智能到电动车。这些行业如果缺少了强大的半导体产业支撑,是无法健康发展的。
顶级投资
我在做投资的时候,会从一开始就把企业盯住。过去三年投资了20家企业,上一次亚布力论坛的代表团访问硅谷,也参观了我们投资的5家企业。我们投资的企业有一半来自斯坦福大学,除其中一家外,我们公司都是第一个机构投资人,同时我们也投资了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深科技企业。
很多朋友在美国投资,飞到那里参加了创投大会就开始了投资,这是我们本土化投资做得不够好的表现。因为在创投大会上很难看到最好的企业,大部分好的企业在参会之前就已经被内部消化掉了。
所以我始终强调,做投资重要的是盯住最顶级的学校和最早期的创业者,有针对性地进行投资,而非重组和照搬硅谷的成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