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峰:AI落地之后

2017/09/22

人工智能时代到来


       2016年是中国人工智能的元年,科大讯飞牵头发布了《人工智能深圳宣言》,提出人工智能时代正在到来。在这个时代中最重要的有四件事,第一是坚持源头技术创新;第二是围绕源头技术创新,建立标准和规范,以便各个领域的创新创业者能够非常方便地在同一个平台和基础上进行创新创业;第三是人工智能需要打造真正的产业生态;第四是需要配套的法律和道德,以及人文的引领。


       2017年是人工智能的应用落地之年,是让各个领域能够看到AI究竟能为这个时代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了。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人工智能到底是泡沫,还是真的已经蓬勃涌来了?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要从人工智能技术的底层原理说起。当年提出人工智能就是基于非常严谨的数学建模,是一批顶尖的计算机专家、数学家和通讯专家一起提出来的。如今,随着深度神经网络等新算法的突破,随着移动互联网源源不断地将各种数据送到后台,随着云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未来量子计算都有可能走向实用。


       今天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了,我觉得很大原因还是因为深度学习算法,因此深度学习上榜《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布的2017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事实上就证明了人工智能底层技术的进步。


讯飞超脑计划


       讯飞超脑计划是科技部颁发的首个中国人工智能的重大项目,叫“类人答题机器人”,目标就是让机器通过高考考上大学,甚至能考上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这中间有两个关键支撑,一是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的国家工程实验室,一个是类脑智能技术应用的国家工程实验室。


       我们希望做两件事情,一是人机交互。在万物互联时代,语音将成为人机交互的最主要方式。在移动情况下,人机交互能源源不断地获得前端各种信息的反馈,把后方人工智能做的事情推向前方。二是知识管理。例如,在今天的会议中,它可以将所有的文字内容立刻变成相应的语音,或将语音迅速变为文字,最后将其变成结构化的内容推理和学习。


加大源头技术创新


       中国技术已经走在了全世界的最前沿,机器学习了顶尖专家的知识,可达到一流专家水平,从而超越90%的普通专业人士,这就是我们今天面临的现状。2016年2月,美国《科学》杂志预测2045年全世界50%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替代,而在中国这个数据是77%。2016年年底,我们告诉大家,不用等到2045年,这就会变成现实。


       今天我们面对的问题是什么呢?人工智能代替了这么多的简单劳动和复杂脑力劳动的同时,将会使社会产生极大的变革,所以社会的保障体系也应同步跟上。在今年的两会上,我们提出了9条建议。


       第一,人工智能要继续加大源头技术创新,未来国家和国家之间的竞争,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人工智能的竞争。2月4日,纽约时报刊发了一篇综述性文章,标题就是《人工智能军备竞赛》,把人工智能上升到军备竞赛的高度。


       第二,成立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打造人工智能的产业生态。


       第三,推动行业的数据开放和共享。国家的公共数据应该尽可能开放,企业数据要实现共享;制定人工智能相关行业的应用标准和测试体系,比如应用于医疗领域的人工智能必须能超过一线医生才能进入使用,不仅如此,有很多的应用标准和测试体系也要尽快出台。


       第四,要建立“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课程和设备培训体系。人工智能对这个时代的冲击比我们所有人想象都更快,可能5到10年《科学》杂志所预测的局面就会出现。当大量现有工作被替代,而新的岗位没创造出来之前,很多企业和老百姓有可能会猝不及防。那么应该准备相应的教育课程和培训体系让大家提前有认知,有准备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五,建立“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支撑,包括兜底保障机制以及法律体系。


       第六,研究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文研究和伦理引导,要设立国家级软课题,要设计专门的研究方向。


       第七,制定“人工智能+”时代的全球人才引进计划。其实人工智能是一个全球合作的平台,要在全球范围内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特别是当前美国政府对移民高度限制的时候,正是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抢夺人才最好的窗口期。


       第八,建议加强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战略产业资源整合。其背景是外汇管制,要走绿色通道,使我们的资金能够迅速出去整合全球的最紧迫的产业资源。


       第九,设立人工智能产业应用示范区,以示范应用带动产业集群发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