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不能忘本”,所谓的“本”是什么概念?就是每项业务背后的客户需求和商业路径。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明白是为了什么,在此基础上再去选择我们的模式。
以教育为例,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真正健康的、人格独立完整的、知识到位的人才。家长最需要什么?就是他们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在中国,成长的概念就体现在孩子的成绩必须好。中国把所有青年人的成长狭隘地看成一个概念,就是“成绩好了一切都好”。虽然我们知道这个概念有问题,但在当下,无论是从教育体系,还是从家长角度来说,都无法纠正它。除此之外,其实家长还有另外一个潜在的需求,就是孩子不只成绩好,还要人格完整、身心健康。
我们可以把这些需求分成两个层次:一个是成绩的需求,一个是孩子真正成长的需求。目前中国所有的培训机构,都只满足了成绩的需求,就是“我让你的孩子成绩好,他的身心健康跟我没关系,考试成绩好就行了”。这种观念导致很多培训机构对孩子狭隘、极端地要求成绩。
如果回到“本”上,那些能够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东西,毫无疑问就是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内容。优质的教育资源就包括最优秀的老师,所以凡是不符合这个需求点的,即使能够打中其他痛点,最终都不会管用。前几年在教育领域出现了几百家O2O教育公司,现在几乎一家都没有了,就是因为它们仅仅搭建了一个平台,对于老师素质如何他们并不在乎,老师是不是高质量、能不能带来优质的教学,根本没人管。
只要跟教育相关,就必须提供最顶级的教育资源,至于教育资源是通过线上还是线下传播都无所谓。罗辑思维的“得到”中人们付费最多的内容有两个,一个是一天分享一本书,用十几分钟来阐述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这样用户就不用自己去读了;另一个是最顶级教授的课程,最典型的就是北大薛兆丰的课程,从今年3月上线到现在已有15万人购买,我就是其中之一。每人199元,15万人一共就是3000万元。
实际上,在优质的教育资源上老百姓从来都不怕花钱。况且像薛兆丰这样的经济学家课程还不是刚性需求,中小学生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刚性需求,这样你就明白这里面的空间有多大了。为什么有些家长不管新东方提供什么样的教学场所、有没有互联网,都想把孩子送过来?因为他们希望孩子在这里能够完成两个目标:一是提高学习成绩,二是在学习中找到快乐。不论是互联网还是人工智能,都能应用到新东方教育体系之中。但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最本质的核心仍然是在教学中是否融合了以上的两大需求,即学生成绩的提高以及身心健康和人格成长的需求。我对新东方的老师说,新东方是在满足家长功利成长的需求,同时我们还要做些对孩子成长有利的非功利的事情。所以,我对新东方的2万多名老师提出要求,我们在帮助孩子成绩成长的同时,必须确保孩子的个性和人格能够得到提升。
其实不论是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还是AR、VR、AI,都能应用在教育行业。但归根结底最重要的,还是想通过这些工具达到何种目的。回到教育上来说,只要坚持以高质量的教学内容为核心,如何布局自己的教学体系就相对简单了。如何把传统教室与智能相结合,如何利用算法智能化来分配教学资源,如何利用最好的AI、VR技术使教学立体化,以及如何把老师的优势和智能优势结合起来,对我们来说就不难做了,因为我们的核心是为所有优质的教育服务。
至于机器人能否取代老师,我认为在未来不到十年内,老师70%的教学内容都会被机器取代。新东方已经开始了这样的实验,即教室里面没有老师上课,所有真正对学生重要的知识点,经过各种设计后,可以通过机器人用非常幽默的方式向学生传授,学生也很愿意听机器人上课。但是如果教室里没有人类老师,这种教学依然是不完整的,因为人能够提供机器人知识点教学以外的关于知识融合、创造性思维以及批判性思维等内容的教学。因此,未来的教学课堂是机器教学、智能教学,同时也是人类教师情感和创新能力的发挥,从而真正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
在我看来未来教育的关键在于,把真正健康的、人品人格上的、从情感上到心理上的教育和知识教育结合起来,同时把知识教育让渡给人工智能,我们要把教育让渡给真正能够称之为老师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