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产业的机遇大于焦虑

2024/10/08

在“百模大战”的情况下,其实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在我看来,讯飞星火大模型有这些特点:


首先,在2022年12月15日,讯飞启动“1+N”大模型攻关,决心既要做“1”的底座,也要做“N”的应用场景。“1”是底座大模型,能保证技术能力不断迭代,“N”代表关键领域的应用;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反哺。


现在,底座大模型不只是聚焦文本,而是向多模态的全栈能力进行延展。以星火语音大模型为例,就是我们基于之前积累的智能语音技术再结合讯飞星火大模型所打造出来的,一经发布后,就在首批37个主流语种的语音识别效果上超过了OpenAI的Whisper-V3;在最近,我们又发布了极速超拟人交互功能,对标GPT-4o的语音能力。


国产化也是讯飞星火大模型的特点之一。2023年10月24日,我们与华为联合发布了首个全国产算力平台“飞星一号”,在这一平台上我们已经完成了星火大模型V3.5、V4.0版本的训练。目前,这一国产算力集群的整体训练性能持续提升,对标国际领先水平。


作为讯飞研究院的院长,我在公司主要负责技术创新。对于大模型多久能够盈利的问题,我很难回答出一个具体的时间和数字。基于大模型作为核心技术去支撑业务发展的原因,我对大模型产业盈利路径有一些看法。


面对大模型产业应用的焦虑,讯飞有自己的节奏。我们已经在人工智能领域深耕了20多年,从前期投入到后期落地的整个过程都经历过。我们看到的是,大模型产业的机遇大于焦虑。


大家都在强调,企业的最终目标还是要取得商业上的成功,这一点无论是对于互联网大厂,还是像讯飞这样的人工智能企业,或是其他创业公司来说都一样。从我个人的观察来看,大模型时代商业化落地的集中模式可能有以下三个路径:


一是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即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由于API价格战的缘故,目前看来商业空间有待考量,但正因于此也能够培养用户心智和习惯,有助于大模型的推广。未来伴随更高效的模型迭代所带来的商业价值,具备一定的提升空间。


二是软硬件应用。大模型企业在自身构建的底座基础上,结合AI搜索、文生图、文生视频等可以探索软件应用;同时,还可以进行软硬件一体化的创新,讯飞AI学习机就是个典型代表,大模型赋能后带来了产品附加值的提升,也带动了产品的销量。


三是大模型在G/B端的发展大有机会。大模型与行业结合后会成为企业基座,成为企业数智化智能中枢,在企业各场景下降本增效、进一步帮助企业服务好他们的客户和用户。针对以央国企为代表的这类G/B端的客户,我们还要继续与之加强交流。


我用两个词概括未来大模型产业的发展,即“由点及面,蓄势待发”。


“由点及面”就是以前企业做的还是局部提效,例如一些单点的应用,比如语音客服、办公记录,但现在由于大模型拥有很强的底座能力,它能够解决很多复杂的问题,在深入业务主场景之后与之紧密结合,就能产生很多对企业有价值的点。


“蓄势待发”指的是大模型在央国企落地需要一个过程,后续要持续进行各种工作:


第一步,首先要通过招标入围,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抓住大型企业重要的大模型底座。


第二步,和各行业龙头签订合同建立正式合作关系后,通过深度合作在通用大模型的底座能力上,共同构建形成不断迭代的行业模型,用企业内部知识库和行业知识库,实现大模型在企业端形成具体场景的成功案例,实现客户在具体场景上大模型投入后良性循环的投资收益。


第三步,在能源、金融、民航、汽车等重点领域央国企做深做透,帮助央国企客户形成面向广大最终用户的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形成持续经营的大规模收益,并在此过程中和企业客户共同探讨。

总之,大模型企业除了要找到场景的需求,还要和客户进行深入合作。同时,大模型企业的核心技术也要做到行业领先。我相信,在上述基础之上,未来通过大模型去挣钱盈利,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刘聪  科大讯飞副总裁、研究院院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