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在国际国内新形势下提出的全方位开放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既是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解决国内经济发展问题的创新手段,也是引领新型全球化、重塑世界经济格局的创新方式,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智慧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创新回答。“一带一路”战略以其开放包容的姿态赢得了越来越多国家的瞩目、认同和参与。“一带一路”战略是一个广泛参与、超长周期的战略,蕴含着大量商业机会,对民营企业而言是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
“一带一路”主力军
(一)民营企业数量已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民营企业数量大幅增长。特别是2014年“双创”、商事制度改革、简政放权、投资负面清单等系列政策、措施推出以来,激发了民间创业热情,民营企业数量增长迅猛,每年以超过23%的速度增长。民营企业已占我国企业数量的95%以上,成为企业的主导力量。据统计,我国A股上市民营企业数量占比已接近60%,创业板90%是民营企业,中小板近80%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有强烈的愿望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全国工商联调研数据显示,2015年民营企业500强中,183家企业参与了“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占比36.6%,较2014年增加118家。
(二)民营企业经济实力和竞争地位大幅提升
我国民营企业经济实力、发展质量日益提高,许多民营企业不但成为国内行业的龙头企业,而且开始在国际上崭露头角。民营企业在国内外的竞争力不断增强,竞争地位快速提高。《财富》发布的世界500强数据显示,2016年入围的民营企业数量由2015年的6家增至16家。中国企业500强中,民营企业的数量在2011-2016六年间,从184家增加至205家,占比由36.8%提高至41%。
(三)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和对外贸易已跃居首位
从进出口贸易看,民营企业出口贸易额已位居首位,成为对外贸易的主力军。2015年民营企业出口占比首次超过外资企业。2016年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占我国外贸总值的38.1%,出口额占我国出口总值的45.9%,继续保持出口份额居首的地位,而国有企业出口占比下降至10%左右。从对外直接投资看,近年来随着国内投资回报收益呈现下行趋势,民营企业“走出去”热情高涨,对外直接投资保持强劲。投资主体由国企为主变为民企为主。2015年底,民营企业对外投资流量占我国对外投资流量的65.3%,存量占到35.6%,民营境外企业的数量占87%,国有企业数量大幅下降至5.8%。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并购活跃,2015年民营企业境外并购金额占当年境外并购金额的75.6%,在数量和金额上均首次超过了国有企业。
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到2017年,四年来,“一带一路”已从蓝图描绘、顶层设计逐步变为现实,国内各级地方政府、企业、沿线政府积极参与。
(一)“一带一路”为民营企业带来良好发展机遇
首先,沿线国家投资潜在空间巨大。沿线65个国家绝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程度不高,产业发展落后,潜在市场规模巨大,在基础设施、轨道交通、城市综合开发、产业发展、并购重组、物流、贸易、农业、跨境电商等方面存在大量的投资机会,仅基建投资一项,在未来4-5年存在10万亿美元左右的市场空间,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其次,双边合作的优势互补性较强。沿线国家资金供给不足,基础条件较差,而我国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有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基础,产品门类齐全、性价比高,深受发展中国家欢迎。据商务部统计,我国企业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建设了56个经贸合作区,涉及多个领域,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为民营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投资合作平台。最后,“一带一路”战略契合了民企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我国民营企业多集中于传统制造业,在当前国内去产能、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背景下, “一带一路”为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商业机会,为民营企业通过国际产能合作,以空间换时间、加快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时机。
(二)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战略面临多方面挑战
首先是企业内部制约,自身短板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治理结构不健全,缺乏科学有效的治理机制;研发投入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强;对外投资趋利性强,行为不规范;国际经营管理人才缺乏,较难适应新形势下的海外投资需要;对国外市场了解不深,前期调研不充分,投资失败率较高;合作意识不强,谈判力量薄弱。其次是国内有关配套政策有待细化,信息不对称现象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配套政策体系尚未健全,存在企业无序竞争;缺乏相关信息服务平台,相关中介服务体系发展滞后,无法满足企业海外投资需要;融资渠道有限,信贷资源进入门槛较高;此外,担保体系不健全、海外投资保险不完善、金融创新服务少,也是制约民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因素。最后是国外投资环境错综复杂,营商环境变数较大。主要表现在社会环境复杂,沿线国家宗教、民族、政治问题较为突出,政府政策的连续性存在不确定因素;沿线三分之一国家处于中高风险水平,主权风险和信用风险较高;行政效率、基础设施、法律法规等软硬件条件不健全,企业前期投入的沉没成本较大,投资回报期长,不确定性较大。
如何参与“一带一路”
在企业层面,要强练内功提升自身素质,长短结合做好战略布局,扩大合理有效投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
首先要从自身下功夫,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加大创新力度和研发投入,提高市场竞争力;熟悉国际规则,深入了解投资东道国市场,规范投资行为,开展本土化经营,培养国际化的经营管理人才,提高国际化水平。其次是摒弃短期利益最大化的经营思维,从长远发展着眼,进行投资战略布局,结合自身情况设计“走出去”路径。再次要在产业链条上进行分工协作,避免恶性竞争。最后是与国有企业联手合作,发挥各自优势,提高整体投资效果。同时借助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机遇,发挥新型混合经济形态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作用。
在金融层面,要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提供针对性金融产品。商业银行应针对民营企业特点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金融需求,加强金融服务模式创新,与亚投行以及丝路基金等政府性基金开展合作,与国内、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合作,将融资业务与多元化金融服务结合,积极开展工程项目贷款、国际保理等跨境金融业务,综合利用股权、债权、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投融资组合,为企业融资提供多样化选择。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民生银行采取多方面举措,积极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例如,完善国际化经营布局,在新加坡、卢森堡等国家筹备设立分行;各地分行创新开展特色业务,支持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开展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布局金融科技,大力推进供应链金融,搭建线上供应链金融合作平台,围绕提升核心企业的价值链、生态圈竞争能力的创新商业模式,整合“资金链、物流、信息流、商流”信息,为产业链企业提供融资、保理、结算、支付、理财、投资、保险等线上线下服务,降低境外融资成本,改善经营生态和金融生态。
“一带一路”战略前景光明,战略的持续深入推进和更多国家的加入,必将为民营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民营企业应积极把握这一历史机遇,顺势而为,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抢占先机,向产业链高端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