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德龙围绕“绿色制造,与城市共生共融”做了一些研究和探讨,并投入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当然,与我们的理想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这其间还有很大的潜力有待开发。
绿色制造是中国钢铁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钢铁经历了一个飞速发展的过程,从80年代初3千万吨到当下11亿吨的产能,创造了中国产业界的奇迹。去年中国钢铁的实际产量是8亿吨,占全世界的50%,是美国的8倍,英国的35倍。
80年代初中国钢铁产量是3千万吨,1992年我创业时钢铁产量为5千万吨,1996年增长至1亿吨,而1996年到2016年的20年间,钢铁产量就从1亿吨增长至11亿吨。但我国产能过剩问题严重,李克强总理介绍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时就表示,要扎实有效去产能,再压减钢铁产能5000万吨左右。
钢铁工业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在近20年工业化进程中,在高铁、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中,钢铁工业功不可没。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认为,钢铁工业的贡献不容忽视。另外,在整个制造业领域,钢铁工业的自主知识产权在全球的竞争力也相对较大。我国汽车发动机是从国外买的,电脑芯片也是买的,但钢铁工业从设备到材料,乃至制造,都实现了国产化。
2015年,工信部提出钢铁绿色制造的新要求,要求在钢铁产品设计、制造、使用,到报废处理废钢的整个过程中,把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严格遵守环保部的标准,大幅提升资源利用率,并使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调优化。环保部从2014年开始,每年不间断、不定期地对钢铁企业进行实时巡查。环保部制订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同水平的环保排放标准,并在全国强力推行,而河北省所制定的排放标准比环保部还严格,以督促环保企业提高环保意识,确保环保治理力度更大、投入更多。
2014年,全国人大将环保污染纳入刑法,加大惩处环境污染犯罪力度。我们当地就有一家焦化企业的领导,因排放不达标被判刑。每年冬天雾霾来袭,钢铁工业就成了全社会的焦点,屡遭限产、停产。尽管专家们提出了种种解释,但钢铁工业仍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因此,在绿色制造方面,我们没有理由不做好工作。
德龙绿色制造
近年来钢铁工业在清洁生产、绿色制造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为了考察环保,我曾去过很多国家。在绿色制造和清洁生产方面,我国一些钢铁企业与全世界处在同一个水平,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比国外更好。
以德龙为例,德龙钢铁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具有年产铁钢材各300万吨的配套生产能力。为了改变人们普遍对传统炼铁“铁花四溅、热浪滚滚、烟气熏熏”的认识,德龙始终秉承“尽社会责任,创绿色财富”的环保观,把“绿色制造”列入长期发展战略,将绿色制造理念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致力于打造行业标杆性企业,用不懈的努力向社会证明:钢铁是温暖的、钢厂是绿色的。
第一,环保投入不设上限,持续深度治理。德龙钢铁自2012年至2016年,先后投资8亿多元,实施50多项环保深度治理项目。我们的环保在线监测数据和环保部门相连,并在市区公共场所同步显示,实时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厂区内300余个摄像头随意切换,对所有生产现场、环保设施运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监控。利用智能化平台,对污染物排放数据、主要工序运行情况,以及能源利用进行实时采集、分析,为生产调度及能源介质综合利用提供准确的数据指导,减少生产浪费,提升综合效益。公司目前吨钢环保运行成本达150多元(同行平均水平在80-100元左右)。在持续推进环保治理的同时,全员践行“低头弯腰做环保,抬头挺胸说环保”的理念,人人贡献一盆花,种植一片绿。厂区绿化面积达到30%以上,厂区周围形成200米宽环厂绿化带。
更具体的说,首先我们实施循环水池扩容改造、软水系统改造工程。改造后,全部工业废水、部分雨水得到回收处理、循环利用,污水实现零排放。利用反渗透技术,厂区废水经过10道工序处理后,达到国家一级水质标准,可以直接饮用。同时,我们还大力发展节水技术,吨钢耗新水下降到1.9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次,我们对高炉出铁场进行全封闭、平坦化改造,颗粒物排放浓度下降到8毫克/立方米以内,低于国家特别排放限值(国家特别排放限值为15毫克/立方米)。最后,为从根本上解决原燃料无组织扬尘问题,投资1.2亿多元,增建四座全封闭料场。同时,实现了大棚内原料全封闭通廊输送。从根本上解决了无组织扬尘问题,每年减少扬尘2500吨左右,改善了厂区环境,减少了浪费。
第二,实施循环经济项目,助推节能减排。首先,建成100万吨水渣微粉生产线。使高炉炉渣彻底处理,变废为宝,既环保,又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效益。其次,建设自发电站。充分利用公司的高炉煤气和烧结余热进行发电,实现公司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先后建成一、二期煤气余热发电项目。目前,三期40MW发电项目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德龙自发电率可达到60%以上。第三,节能节电技术应用。国内首家应用高炉BPRT节电技术,并在全公司电机系统推广变频节电技术,所有水泵使用节电技术,全年节电9795万度左右,在省内钢铁行业位居前列。第四,建成智能化生产环保能源管控中心。实现安全、环保、生产指挥、能源调度一体化管理,通过智能化管控平台,年减排量折合标煤1.3万吨以上。第五,实施高炉冲渣水余热供暖项目。将高炉冲渣水余热回收,解决市区居民供暖缺口,惠及民生,造福社会。第六,二次能源基本全部回收。我们所用的设备,如燃烧设备、水泵等,都使用了高效节能技术。我们还将厂内运输车辆更换为燃气新能源汽车,不仅节能达25%,而且降低有害排放85%以上。目前,我们正在谋划实施更加环保的运输车“气改电”项目。最后,在废水方面,德龙不仅实现了污水零排放,还强调回收工业废水和雨水,污水处理后达到国家一级水质标准,可以用来饮用、养鱼。德龙不采用地下水,而是花几千万铺设管道,从山区的水库引水过来。另外,我们还利用钢渣的脱硫技术,改善盐碱土。
第三,压减产能做出贡献,控制规模争做标杆。2008年以来,我们不但没有增加1吨钢产能,而且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提前、主动压减产能,响应了国家号召,顺应了国家产业政策要求。2009年至2014年,先后淘汰3台烧结机,4座高炉,3座转炉,5座白灰窑。公司产能由400万吨缩减到300万吨,自我压减100万吨,为化解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做出了较大贡献,得到社会各界认可。与此同时,公司把发展的重心调整到环保、节能、循环经济,以及改善员工生活和工作环境方面。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了人均劳效,取得较好的盈利水平。
“匠人精神”的不断追求
在管理上,我认为一切问题都是管理问题,一切管理问题都是思想问题。
德龙总结多年的管理实践,形成了以特殊贡献、吨钢创效、亮点管理为核心的管理创新“三大抓手”和抓理念、抓执行、抓大不放小、抓落实的“四抓”模式,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具体到行业里,德龙去年吨钢盈利接近400元,销售利润达到12%,利润总额排全国钢铁企业第八。
下一步,我们还要大力推进智能化、信息化,打造钢铁企业“互联网+”,实现智能生产、精益生产。最近我们跟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以“智能制造2025”为设计目标,打造“德龙4.0”智能化模式,可能再过三年或者更短时间,厂区将会出现很多机器人,走向智能化。
2012年我们就已经开始倡导工匠精神。例如,我们将钢坯切割割缝从6毫米降到了3.5毫米。每降低1毫米,每年就能创效100万元。这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关注细节。我们这么多年来始终秉持着“匠人精神”,精益求精,专注、极致。
坚持人生追求,心怀慈悲。多年来,德龙集团累计向国家交税65亿元,并捐资助校,成立自己的基金会,这也是受亚布力论坛的影响。目前,我们已经资助约60万人,金额已达数亿元。但我们仍在探索德龙的可持续绿色发展之路,节能减排、环境治理还任重道远。今年,我们的目标是力争成为“无烟工厂”,争取不排放,将这条绿色发展、循环发展、积淀发展,也就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我们可能在行业中不会成为最大最强的企业,但是我们会力求为行业做出贡献,力求做出影响、受人尊敬。
我们做这些事,并不是要当行业的佼佼者,而是企业担当和履行社会责任的问题。当然,我也担心环保的支付成本,德龙集团一年的环保成本就有8亿元。但自从采用环保技术后,德龙钢铁一年可自发7亿度电,占所有用电量的60%,大幅降低了用电成本。通过环保节能,我们节省了资源投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赢得了外在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得有担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践行亚布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