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新的国际国内环境,要扩大内需,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必须切实提高市场主体的安全保障
只有消除了扩大内需的梗阻,疏通扩大内需的堵点,中国庞大的内需潜力才能得到充分的释放。
推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的消费、出口承压,各地启动的新投资计划是否可以消解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是否存在隐患?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如何有效拉大内需?如何着眼长远解决中国经济的深层次问题?短期刺激与长期健康发展如何平衡?
激发消费,关键在于找准市场需求,只有率先洞察消费者心中尚未被满足的隐性需求,在顾客认知中建立品牌,企业才能最终实现崛起。
从本质上说,养猪行业还是重投资的产业,最后拼的还是成本。要想在这个行业干出成绩,就要坚持信念、长期干下去,而且不管行情有多好,都要过紧日子,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长期主义“。
面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在不同场合所做的判断会非常不一样。但是企业家面对任何一个灾难、任何一次困难,看到的永远都是希望。
中国需要“新韬光养晦”,需要埋头苦干,补好自己的漏洞,不要出头。企业家也要做好自己的事,不要“中计”,被中美关系等外事消耗太多精力。
要实现“双循环经济”,必须坚持“内循环是基础,外循环是关键”的基本原则,二者双轮驱动,一个也不能缺。
我们一定要认识到,一个数据时代、长寿时代并存的新的社会现象即将来临,这是我们人类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是人类社会将面对的巨大课题。
双循环的关键是要打通内外循环,双循环的落地需要双资本改革开放;而双资本要落地,需要双金融中心联动。
面对当前国际形势巨大的不确定性和种种压力,我们要更多侧重于扩大内需的内循环。无论有什么样的不确定性,中国都要“做好自己的事”。
在2020年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武汉特别峰会上,公共卫生成为重点议题。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正面临一场大考,一个全新的公共卫生体系正亟待建设。
如何将地缘政治的干扰因素减到最低,将是企业领导者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领导者不能只是理想主义者,也要是现实主义者,必须两者兼容并在其中取得动态平衡。
我们认为,虽然目前中美双边关系正处于建交以来的最差时期,美国也加强了对中国投资的安全审查,但也不可否认,在国际分工高度细化的今天,中美之间彻底脱钩也极为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