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率来说,我们这批企业家年龄越来越大,尽管还很有锐气,但已经不太可能产生像DeepSeek这样创新性的发展,也不太可能产生像宇树科技等“杭州六小龙”这样的创新了。所以在语言上、思想上、创新意识上,我们没有什么好分享的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这些老企业家没有价值,这个价值来自于我们参与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又处在传统创业走向未来创新创业的临界点上。创新也是要有基础的。比如,年轻的创新者需要资源,需要资金,也需要一些社会关系的协调。在这方面,我们这些过来人可能比年轻人做得更好一点,可以帮助到他们。
过去几年,因为各种各样的变化,新东方也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中。到现在为止,我也依然在参与新东方体系中几个领域的运营,包括教育领域、农产品领域,还有文旅领域。但这些只是我原来创业的一种延续,或者说,是我不愿意轻易去养老的一种证明而已。我们这一代人做事情的风格通常都是步步为营、四平八稳、稳中求胜,尽管做出了一点成绩,推动了祖国经济的发展,但实际上并没有为祖国的创新、企业新的管理模型上做出过太多贡献。
这次我想讲的主要是以下几点:
第一,时代在改变,这个改变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从基础上来说,现在年轻人创造新世界和新事物的能力,和我们当初突破旧束缚的能力是一样的,但面向的未来是不一样的。我们也年轻过,30年前我们都是年轻人,上世纪九十年代下海创业的时候,我们也面对着一个不断更新的世界。但我们这一代人做的事情,在某种意义上都是有案可寻、有案可稽的,有榜样可以寻找。我们做的几乎每一个业务在世界上都有成熟的模式,可以让我们去学习、模仿。当然我们也做了一些超越。
今天年轻人面对的世界,不再是一个可以模仿的世界,他们面对的是一个需要不断超越的世界。尽管所发生的新事物也依然在模仿中,DeepSeek这样出圈的创新企业,其实最初也是来自于OpenAI和ChatGPT的引领。刚才说到宇树的机器狗,也是来自于世界这么多年对于机器人、人工智能的研究,但我们能从这些孩子们身上看出来他们有巨大的突破能力,之所以把他们叫孩子们,因为他们确实跟我们子女的年龄是一样的。他们在寻求的是一种超越,他们不是在寻求模仿,不是别人做了什么,我们有样学样做什么。他们面向的未来是一种巨大的突破。所以年轻人面向未来,他们创业能力的储备、信息的储备,跟我们老一代人是不太一样的。我想说的结论是:让我们更多地尊重年轻人,向年轻人学习,而不是指导年轻人。
当然了,这并不意味着老一代的企业家没有用了,老一代的企业家创造了中国经济的基础,直到今天依然在为社会的稳定发展起到巨大作用。可以说,新一代的年轻人之所以可以不遗余力地去创新,是来自于老一代企业家奠定的基础。中国走到了这一步,我们把手中的接力棒交到年轻人手里,让他们可以勇敢地向前,可以告诉他们:我们在你们的背后,我们可以成为你们的依靠。
对于老一代企业家的保护和认可,对年轻人极具示范作用。对于企业家精神和对企业家的褒扬、表彰是代代相传的,中间是不能中断的,更不能反复无常。一旦中断,年轻的孩子们就会发现,原来当企业家没什么好的,原来当企业家会被不断诟病,还会陷入麻烦之中,那我们还不如少做点事情。可以说,今天中国大量年轻人选择躺平,和近几年民营企业家的境遇飘忽不定有一定关系。包括我身边一些比较熟悉的年轻人,他们就说:“俞老师,你们天天在那儿累得半死不活的,还常常被骂,一会儿被骂资本家,一会儿被骂剥削者,还不如我们就这样打打工,挣一点钱就出去玩玩,如果实在没钱了就回家乡老屋里呆着。”
如果年轻人都这样想就麻烦了。他们应该想的是如何将社会的资源和他们的能力结合起来,去迎接新世界,去创业,去勇往直前,而不是年纪轻轻就不想干了。我跟他们说,我们这一代人从来没有气馁过,你们看我天天干得半死不活,累得像狗一样,全中国到处跑,不就是为了给年轻人做一个榜样、做一个示范吗?
除了我刚才提到的老一代企业家需要和新一代企业家建立连接之外,老一代企业家是能够为整个中国经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持续发展提供重大支持的。大家稍微想一下,不管是重工业、轻工业,还是制造业、农业、金融业,等等,到今天为止,依然是老一代企业家在中间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依然在为祖国方方面面的发展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在这个基础之上,我认为老一代以企业家要做的就是两件事。
第二,老一代企业家要重用年轻人。老一代企业家和新一代年轻创业家的结合,才是未来发展真正的趋势。我说的结合,主要不是指家族交接班,更多是说老一代企业家身边必须有极具创新能力的新一代管理者,想要在高科技领域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就必须寻找并培养一批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让他们反过来成为我们的顾问,而不是我们倚老卖老,去充当年轻人的顾问。
这个世界已经反转过来了,年轻一代人在新的信息环境中长大,没有传统的束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已经融入了他们的思维,成为了他们大脑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老一代企业家能够和年轻人如此相融,就会让企业在稳定发展的同时保持锐意进取,老一代企业家相当于航船的压舱石,而新一代企业家相当于安装了最高动力的发动机。
中国是一个大国,也是一个欣欣向荣、不断发展的大国。我们也都知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因此中国经济体量巨大,需要平衡发展,而不是片面地强调某一个领域。当然,国家对某个领域进行支持,助其走向世界前沿,这一直是好事。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让大家形成一个共识:任何一种努力都是在为经济的发展做贡献。小到街头小吃店和摊贩,大到像比亚迪、华为、京东、复星等巨人企业,他们都在为祖国做贡献,而且这样的贡献不分大小,它对于国家经济的健康同样重要。如果在我们经济的版图中,只有一些大企业在为祖国做贡献,而小企业,包括街头的摊贩和小店不断凋敝,这不是真正的经济繁荣。所以,我认为政府应该做好政府的事情,企业做好企业的事情,让市场来解决长久发展的事情。
现在,我们常常发现,有时候政府在做着本应由企业来做的事,而有些企业不敢做自己的事,有些企业则做了本应由政府承担的工作,这导致市场变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长久下去就会有问题。我们这几年感受到的飘忽不定,与此有一定关系。
当然,政府对企业的发展极其重要,政府要尽量确保营商环境的轻松稳定,保持企业经营者的安全和安心,确保调节社会结构和分配公平来使社会安定,同时中央政府还要全力以赴确保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全世界范围的合作和互利是中国繁荣的必经之路。对中国经济来说,光靠企业家的努力是不管用的,需要在稳定局面下的全面繁荣。
第三,中国的传统教育到了必须改革的重要关口。这点看似与企业不相关,但和中国未来的深度发展一定相关。面向未来世界的竞争,以高考为核心的面面俱到、门门优秀的“死记硬背”式教育和“内卷”式的教育,已经完全没有办法应对未来时代的发展。
孩子们的天赋教育、特长教育、兴趣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确保孩子们掌握基础知识、常识和保持理性的前提下,如何让他们在那些不易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的领域全面发展、深入研究,已成为教育发展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话题。宇树科技的创始人王兴兴在初中、高中时英语成绩并不理想,后来之所以到上海去读书,也是因为英语成绩不太高,导致高考总分不突出,但他是一个天才,从小就对所有机械、机器、电子感兴趣,所以才有了宇树科技的诞生,这样的案例远远不止一个。未来面向孩子的教育,如果还是现在四平八稳的七八门课,必须每门课都要考到高分才能上好大学,会磨损孩子的天分。
我也不知道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我在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期间,提了很多教育提案,有些得到了回复,有些被部分采纳。我们也都知道,中国教育迄今为止依然在毫无意义地“卷”,卷得非常厉害,把孩子卷出了心理问题和精神问题,但是面向未来的教育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从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来看,教育竞争力才是最终竞争力。不能再让孩子们把生命和时间浪费在没有意义的内卷和竞争里了,要还给他们更加幸福的童年和少年,还给他们更有创造力的教育和更加有创新能力的未来。
(俞敏洪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