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之路”,既象征着追光的发展之路,也寓意着我们作为动画创作者不断探索的过程。动画电影已有百年的历史,其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分界线是1995年,当时皮克斯上映了世界上第一部全计算机生成的(CG)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CG是计算机图形学,因此制作优质的动画电影需要融合科技与艺术的力量。
近十几年来,无论是好莱坞还是中国,都涌现了大量优秀的动画作品。如今中外在动画电影技术方面的差距并不大,但在内容创作上,则深深植根于各自的文化土壤中,展现出鲜明的国别特色。我们观察到在国内,无论是普通电影还是动画电影,观众都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国产作品。在全球范围内,动画电影的地位非常高,2024年全球票房前十的电影中,动画电影占据了四部,且前三名中就有两部是动画电影。此外,日本影史票房前十的作品中,有七部是动画电影,且这七部中的大多数都是日本本土创作的作品。
过去的十几年中,中国的电影市场经历了持续稳定的发展,直到疫情带来巨大冲击。在疫情后的恢复期,2023年的票房恢复至高峰年份的80%,2024年则又有所回落但2025年开局喜人,目前2月尚未结束,票房已经超过了200亿元,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2024年全年票房的一半。所以,我们今年有信心能取得好成绩。看电影这一行为也反映了人民大众的精神状态,体现了一种“心气儿”,这与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中国动画电影大约占据了电影市场的15%份额,这一比例相对稳定。当然,动画电影的前景非常广阔,有望达到20%甚至更高的市场份额。而且,中国电影市场规模达到千亿级别也是一个看得见的未来。
追光动画于2013年成立,王微和我之前在互联网视频行业,我们是理工科背景,跨界进入了影视文化行业。追光动画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使命:融合科技与艺术,不断创造前所未有的卓越作品。之后,我们对“卓越作品”进行了深入讨论。
第一,卓越作品要取得商业的成功。因为我们做的是商业电影,要让观众喜欢看,愿意买票,要建立良好的口碑。
第二,作品要具有艺术高度,尤其是要体现中国的审美特色,近年来,国风国潮也已经成为大势和潮流。
第三,我们希望作品要有文化影响力,不只是能让观众笑、有娱乐性,更期望电影能在精神层面上给予观众鼓励或慰藉,让大众有积极的人生态度。《长安三万里》便是这样一部值得骄傲的作品。此外,“中国团队、中国观众、中国故事”,这些都在我们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也一直是追光动画所坚持的创作方向。
追光动画自2016年起便保持一年推出一部作品的节奏。这听起来简单,其实背后有非常高的要求。动画电影的制作周期长,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追光动画每部电影的制作周期大约为期三年,但我们采取了三个项目并行推进的策略,因此从2016年以来,已成功上映了9部电影。发展到现阶段,“一年一部”的制作模式已被更新,从明年开始,我们将一年上映两部电影。
回顾我们的发展历程,十几年前初入这个领域时,我们处于不断学习和探索的阶段,可谓是无知者无畏。前期推出的几部家庭向作品虽然票房成绩并不理想,但为后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2019年,我们调整了创作方向,由面向家庭转至面向年轻观众。为何做出这一转变呢?因为电影的主流观众群体是年轻人。根据各国统计数据,电影观众的平均年龄大约在24岁。在中国,去年出现了一个趋势,观众的平均年龄有所上升,达到了约26岁。这一现象让电影行业的从业者颇感担忧,因为如果年轻人不再频繁走进影院,对电影行业来说将是最大的打击。因为当下有众多替代性的娱乐方式,如短视频、游戏、短剧等,种类繁多。令人欣慰的是,今年的春节档呈现出一个良好的开端。所以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优质的作品,才能吸引观众重新回到影院。
追光动画的作品在海外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因为动画电影比真人电影出海有一定的优势,原因有二:第一,真人电影往往依赖明星效应,而明星具有国别和地域的差异,中国的明星在海外可能并不为大众所熟识,比如好莱坞的许多明星我们现在也不是那么熟悉。相比之下,动画角色则可以跨越这些界限,赢得全球观众的好感;第二,动画故事也可以聚焦人类的共同情感,这样的故事能够引发全球观众的共情。
《白蛇:缘起》在2021年以日语配音版在日本上映,出乎我们意外的是,当年日本评选最受观众喜爱的动画电影中,《白蛇:缘起》荣获第二名,而第三名则是至今还保持着日本票房纪录的《鬼灭之刃》。另外,《青蛇劫起》由于疫情期间未能在海外院线上映,于是在2021年在奈飞平台播出。在《青蛇劫起》上映的首周末,全球播放量便位列第三名,五天内播放时长超过了1000万小时,并且在随后的三周里,一直保持在全球播放量前十的位置,三周内的播放时长更是超过2000万小时。考虑到电影片长为两小时,这意味着至少有1000万的观众观看了这部电影。中国电影在海外能达到千万观众级别的作品相当稀少。截至目前,我们估计《青蛇劫起》的海外观众数量已经达到了约4000万。如果这部电影能在海外院线上映,其票房收入可达4—5亿美元。
许多人是通过《长安三万里》这部作品认识了追光动画,这部作品的创作始于2020年初疫情爆发时。当时,我们希望能够开创一个新的系列,即“新文化系列”。动画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能够引领当下的观众去了解并热爱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众多杰出的人物。在当下快节奏、碎片化的生活中,大家很少有时间去阅读名著。所以,动画电影成为了一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这既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的机遇。
《长安三万里》在立项之初,我们就确定了几个关键词:唐风、诗意、壮美、考究。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唐风,我们的设计参考了唐代的古画和古俑。很有意思的是,《长安三万里》预告片发布后,很多粉丝说李白的形象不够帅,因为之前设计的杨戬非常俊美,粉丝觉得李白的腿显得短。其实,我们是参照了唐代的陶俑,因为唐代尚武,一般男性的形象特点是上身雄阔,而腿部相对较短。另外,在创作过程中,我们还研究了开元年间的大唐版图,包括各个民族的分布和特点,不同民族人的长相特征,对这些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李白身上的配饰为例,很多细节都是基于文物和古画进行的设计。高适的角色有22个设计方案,他的马就有7匹不同的形象,李白也有15个角色设计方案,每一个都需要单独制作。
高适第一次去长安时,长安城人口有100万人左右。在1300年前的时代背景下,拥有百万人口的城市是极为庞大的。而唐代人口最高峰更是达到了约5000万人,这标志着封建社会所能支撑的人口顶峰。从动画制作的角度来看,这个镜头虽然只有3秒多,但制作过程却耗时一年多,因为这个镜头中包含了12000个人物,且每个人物都在进行动作表演,而非简单地静态摆放。所以动画电影的制作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一个工程。
《长安三万里》取得了很多荣誉,比如李白的形象登上春晚舞台,这也是首次有虚拟形象登上春晚舞台。若未来人形机器人真的成为现实,我们或许可以让李白、高适等动画角色活起来,这将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追光动画目前正在开发的项目,除了已有的“新传说”“新神榜”以及“新文化”系列,还开辟了名著改编的《三国》《水浒》系列。2025年暑假,我们将推出《聊斋:兰若寺》;2026年夏天,推出《三国第一部:争洛阳》,2026年冬天,观众将看到《水浒1:风雪山神庙》。此外,还有一部作品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新文化系列的第二部《朝花·夕拾》。我们将讲述鲁迅先生的故事。这些项目均已立项,并且已经在推进中。
我们非常有幸生活在一个充满变化和挑战的时代,希望追光动画创作的作品能够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于洲 追光动画联合创始人、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