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有五个特征,其中一个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国是有十四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人口众多,资源环境承载力弱、约束性强。要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走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低水平、高排放、粗放式的发展道路,是行不通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也不可持续,因此必须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
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对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日益成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关键领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应对气候变化摆在国家治理更加突出的位置。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对外宣示我国“双碳”目标,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双碳”目标提出后,我国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形成了政府有力引导、企业积极响应、全民广泛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全社会正在投入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之中,ESG理念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也正在逐步壮大。作为一种关注企业环境、社会、治理绩效的投资理念和评价标准,ESG是社会责任投资的重要基础。2006年,联合国在《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中要求投资者在评估企业价值时纳入ESG因素。投资者在投资决策时,不仅关注公司财务经营状况,还要把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等非财务因素纳入考量。
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ESG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推动构建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相衔接的ESG相关政策和标准体系。2021年11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首次将二氧化碳列入信息披露范围,这是推动企业落实环境信息强制性披露法定义务、规范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建设、加强监督管理、保障社会公众知情权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和规范性文件,也是中国在ESG信息披露领域的一项重要举措和实践探索。
ESG也是气候投融资的重点关注领域。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的气候投融资工作,可以为气候友好型的经济行为提供正向激励,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功能,鼓励更多企业参与ESG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帮助践行ESG理念的企业和高质量发展的项目找到灵活、充足、有效的资金,助力高质量发展。2023年6月,我们就气候投融资工作到英国和瑞士开展了国际交流。期间,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SSB)提出近期发布可持续性气候风险和机遇披露标准,提高相关信息披露的一致性和可比性,进一步强化ESG投资,这是ESG发展的又一积极进展。
当前,我国已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我们将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双碳”目标为引领,大力营造有利于企业ESG创新的政策环境。一是探索构建与国际标准相衔接、且具有中国特色的ESG政策标准体系,积极培育ESG评级机构,规范和提升ESG评价标准与质量;二是推动开展ESG先行先试,鼓励和指导低碳城市、适应型城市、气候投融资等试点地方率先开展ESG工作,积极探索ESG发展路径;三是加强ESG信息披露,引导金融机构系统提升识别、评估和管理气候变化相关金融风险的能力,为其评估投资行为和被投资对象的ESG贡献提供支撑和助力;四是大力倡导ESG理念,引导企业积极践行气候友好的发展方式,倡导公众树立节约能源、从简消费、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与行为观念。
企业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将ESG理念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开展ESG创新,有助于加快打造合作竞争新优势,以更高的透明度、更强的韧性和更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自身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下面,我提几点建议:
一是把ESG纳入企业核心价值理念,完善企业治理机制与模式。推动企业在内部的组织架构、考核激励体系、管理流程等方面变革创新,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拓宽投融资渠道,实现ESG实践与投资增长的循环促进。
二是以ESG为导向,打造绿色低碳的竞争新优势。重点关注实用型技术创新和应用,聚焦主要业务,加大绿色产品的研发创新力度,形成新的增长空间,促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和产业发展,实现公司业务与ESG实践的融合发展。
三是顺应碳达峰碳中和与ESG发展大势,加强ESG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储备和国际交流合作。建立ESG专业团队,为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注入长效动力,增强ESG能力、提升ESG表现。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和良好实践,不断强化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企业ESG创新逐步成为社会共识。希望相关企业主动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和ESG创新相关工作,为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丁辉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综合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