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我大学毕业就有幸赶上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好机会。从商40年间,我赶上了“改革开放”和“小平南巡”两个大的时间节点。这三、四十年一路走来,我了解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传统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异同。我也总结了这四十年的经商生涯经验,与各位朋友特别是年轻的创业者们分享。
大约20年前,我就说过,“企业家控制心态的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纵观过去40年,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短则3年,长也不过8年。为什么它们的平均寿命如此之短?我们通过研究发现,埋葬民营企业最主要的三大陷阱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多元化陷阱,排在第二、第三位的分别是没有市场边界的跨地域陷阱和家族化管理的陷阱。
根据这些研究和思考,我提出了“原点半径”的观点。我认为,所有决策者要有能力为自己的企业画出两个边界,一是行业的边界,二是市场地域的边界。
行业边界,即管理者要知道自己的企业目前在哪条赛道上与人竞争,要学会选择赛道,你选择的赛道就是行业的边界所在。市场地域的边界,即企业要在多大的市场上参与竞争,是选择县级市还是地级市还是跨省,是选择在中国还是在全球参与竞争。企业如果画好了这两个边界,就不会死得那么快。
这两个边界的支点就是管理者的初心,管理者的能力就是半径。需要注意的是,半径的长短绝对不应该超过你的能力。大多数企业之所以会死亡,都是因为“小马拉大车”、“德不配位”、“志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德薄而位尊”。
随着企业的逐渐发展壮大,企业边界的维度也在增加。所谓的多维度,就是随着企业的扩张,管理者需要考虑更多的关系。以物美为例,物美现在开了一千多家店,如何管理好这一千家店,它们之间又是什么样的关系,这些都让管理者不得不进行多维度的思考。
在原点和半径的基础上,我又思考了关于投资的新的“四个原则”。在不脱离边界的基础上,想要做好投资,先要了解企业是否具备以下几点:
第一,是否“可持续”。你做的事情、你对行业的选择,是否能够顺应时代潮流,是否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如果可以,它就能持续做下去。第二,是否“可复制”。企业如果不可持续,就不能做久;如果不能复制,就不会做大。第三,是否“可协同”。企业最重要的是做成一个商业系统后,所有的店面之间要形成协同关系。第四,是否“可控制”。你的商业系统的边界,一定要在可控范围内留有余地。
过去40年间,我对东西方的管理理论也做过一些研究。因特尔公司的创办人安迪·葛洛夫说,他一生的管理思想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中文翻译为“惧者生存”。只有保持如履薄冰、心怀恐惧和高度忧患状态的人,才能“survive”,才能在市场的残酷的竞争中幸存下来。“survive”是幸免于难的意思,所以我改为“惧者‘幸’存”。早在两千多年前,老祖先就告诫过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东西方的哲理在道德层面都是相通的。
现在,建业集团在做投资、选赛道时,就会遵循上述“四个原则”。在此基础上,我们也会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企业家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心态。人生其实就只有三种状态,做企业也是如此:第一种状态是积极向上、持续成长;第二种状态是原地踏步、没有成长也没有后退;第三种状态就是逐渐走向衰弱。
管理者的心态要随着不同的状态及时调整。正如我十年前就强调过的“深秋心态”那样。在中原,深秋的温度大约是20—23度,这是最宜人的温度,管理者的心态一定要控制在这样的状态,保持“热时不躁,冷时不弃”的心态。当形势大好之际,我们不要跟着瞎起哄;当各种不利于经商的不确定性因素叠加之时,我们也不要放弃,要怀着一颗敬畏和感恩之心前行。
改革开放40年之际,我在亚布力论坛演讲时说过要“寻道”。“寻道”就是追光并感恩时代。我相信,无论是年轻的创业者,还是已经年逾花甲的创业者,只要我们都能怀着一颗感恩和敬畏之心,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反思意识,我们就能继续踏浪前行。
(胡葆森 建业集团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