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农业竞争力比较分析

2020/08/09

编者按: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经济体,政治社会相对稳定,法律制度健全,市场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发达,在市场容量、科技实力、教育创新、劳动生产率等方面稳居全球领先地位。在农业方面,美国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和农业强国,现代农业高度发达,其农业生产以机械化、专业化和规模化闻名于世,美国玉米、大豆、牛肉、奶类、鸡肉、猪肉等产量和谷物、大豆、棉花、畜产品等出口量长期位居世界第一。中国的农业自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主要农作物产量不断增加,科技化、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总产值不断增长,但由于中美两国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实力和发展阶段的差别,中国农业的发展水平与美国农业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有关后中美贸易战时代中国企业的挑战与机会的研究中,课题组从中美自然资源条件、农业基础设施、农业成本和效率等方面比较了中美农业的发展差异。本文即是《后中美贸易战时代中国企业的挑战与机会》农业领域有关竞争差异的比较内容。


一、农业基础层面的比较


1.中美自然资源条件的差异

美国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占国土面积的55%,耕地面积28亿多亩,占国土总面积的18.01%,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13%,其耕地和牧地占全球农业用地的10%左右。而且美国约70%以上的耕地都是以大面积连片分布的方式集中在大平原和内陆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特别适宜农作物生长。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富饶的国土资源为美国成为全球农业最发达的国家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从可耕地面积看,中国耕地面积约20.27亿亩,占国土总面积的12.5%,占世界耕地面积的9%;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5亩,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由于美国人口不到中国的四分之一,美国人均耕地面积是中国的6.16倍,且美国的耕地主要集中连片分布在中央大平原区域,便于大规模机械化操作,耕作条件极为便利。而中国广大的西部地区缺少耕地和适宜耕种的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脆弱。


2.农业生产形式的差异

美国农业的经营主体是家庭农场。截止2017年,美国家庭农场总数约为205万个,这些农场耕种的农地面积约占全美国农地总面积的81%,提供了约占全美国83%的谷物类农产品,其销售额约占全美国农业销售额的77%,平均每个家庭农场耕种的土地高达2700亩。从农业从业人员数量看,美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有520万人,拥有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农民占比高达25%,高中学历以下农民仅占7%。


与美国家庭农场的组织形式不一样,在中国的农业生产者中,传统农民占据绝大多数,并通过“家庭联产承包”的形式获得土地资源的使用权,农业生产成为中国农民获得收入的最基础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的统计数据,中国农业经营户有20743万户,每户的平均耕地面积仅为9.7亩,如果剔除398万个规模农业经营户耕种的土地,中国家庭农业经营户实际耕地面积不足7亩。从农业就业人员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以2017年为例,中国实际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数量为3.15亿人,仅有8%的人员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


二、农业科技层面的比较


1.农业机械化程度比较

美国农业是典型的现代化大农业。早在1910年,美国就有了1000台农用拖拉机,到1940年,美国的农用拖拉机达到156.7万台,机械动力占全部农用动力的93.5%。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农业各产业的作业环节都有了相适应的机器,一些难以使用机械的作业也得到突破。从数量上看,目前美国每千公顷土地拥有的拖拉机数量已超过30台。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到来,美国高新技术不断与机械技术结合,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生产出具有高超性能的精准农业机械。如今,美国已形成完善的农业机械化体系,使农业生产各项作业全部采用了机械,并在一些部门出现了自动化和工厂化生产。


中国农业机械化近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机装备总量不断提高,装备结构不断优化。农机作业水平也不断提高,目前中国小麦、水稻和玉米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93%、65%和34%。根据2017年统计数据计算,我国2017年每一百户农业经营者拖拉机(大中型与小型拖拉机)数量已达9台。但与美国相比,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还不高,新型农机具的研发任重道远。


2.农业生化技术比较

农业生产技术的科学化是美国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另一重要因素,主要包括良种选育、化肥、农药、除草剂、水利和其它农业新技术。采用优良品种是美国农业单产上升的重要原因,美国农业第二次革命的主要标志就是农业实现了基本机械化和杂交玉米等技术的改良。20世纪50年代以来,机械、技术、管理的全面改革促成了美国第三次农业革命,也使美国农业成为具有很高劳动生产率的现代农业。随着现代科技尤其是生物技术的引入,新品种不断出现,经过生物技术改良的动植物品种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动植物的品质、产量和抗病性,从而大大地提高了美国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在转基因植物方面,美国已经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中国的农业生化技术也取得了进步,尤其是超级稻高产理论与新品种选育居于国际领先地位,育成了一批高产和超级稻新品种。在农业生化技术方面,中国已缩小了与美国农业生化技术的整体差距,在某些领域已实现了赶超。


3.农业信息化水平比较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进入信息化社会的国家,其发达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为美国农业的信息化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目前,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到了美国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直接促成了美国“精准农业”的兴起,大大地降低了美国农业的生产成本。


在农业信息技术上,中国基于网络化、数字化、标准化的农业基础信息采集、处理、存储、积累、服务的研究和应用已基本成熟,进入实用化阶段。但中国农业大规模的信息化还有待时日,短期内尚不能缩小与美国的差距。


三、农业效率层面的比较


1.农业成本比较

美国由于实行专业化、区域化、现代化的大农业生产,其规模优势明显,成本相对较低。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的数据,以2015年为例,对照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中心(ERS)的数据,以小麦、玉米和大豆三种农作物为对象,我们发现,中国每亩小麦的总成本(包括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工成本、土地成本)是984.30元,美国是317.09元;中国每亩玉米的总成本是1083.72元,美国是694.43元;中国每亩大豆的总成本是674.71元,美国是487.35元,分别比美国高出667.21元、389.29元、187.36元。中国最主要的作物稻谷,成本也比美国高出20.8%。根据近来年的《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国农业生产无论是人工成本、土地成本还是物质及服务成本,已全面超越美国。


高额的成本体现在农产品价格上。以2015年为例,中国每50公斤玉米、稻谷、小麦、大豆、棉花平均出售价格分别比美国高出109.91%、50.89%、98.69%、102.78%、44.57%;加上中国对主要粮食品种实行政策性保护价收购,导致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逐渐失去价格优势。这也是近年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


2.中美主要农产品单产比较

农作物单产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判断农业比较优势的重要数据。我们依然以2015年的数据为例。2015年,美国水稻单产8366公斤/公顷,中国6893公斤/公顷;美国玉米单产是10565公斤/公顷,中国是5892公斤/公顷;美国的大豆单产是3227公斤/公顷,中国为1800公斤/公顷。


对于中国而言,小麦与皮棉的单产要高于美国。2015年,美国小麦的单产是2928公斤/公顷,中国是5393公斤/公顷;美国皮棉单产是876公斤/公顷,中国单产是1476公斤/公顷。


3.农业劳动效率的比较

得益于强大的工业和服务业支撑,美国农业在上个世纪中期就基本实现了农业的现代化,农业效率极高。从农业就业人口数量看,中国农业就业人数是美国的90倍。中国农业劳动力平均经营耕地面积为9.24亩,美国农业劳动力平均经营耕地面积为957.47亩,美国劳动力平均经营耕地面积是中国的103.6倍。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5年,中国农业从业者人均创造的增加值为1465美元,美国农业工人人均创造的增加值为80538美元,中国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美国的1.82%。


四、农业支持体系层面的比较


1.农业金融支持体系比较

美国金融服务发达,农业金融服务体系完备。

首先,从融资服务看,美国能提供融资服务的涉农金融体系包括政策性金融机构、合作性金融机构、商业金融机构以及私人借贷组织等,农业经营者根据不同的农场规模、类型及所处区域选择不同的融资渠道。


其次,从保险服务看,美国农业保险制度也极为成熟,有力地推动了美国农业的发展。早在1938年,美国就颁布了《1938联邦农作物保险法》,并数次修订完善,后来还制定了《2000年农业风险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目前,美国可以参加农作物保险的作物已达100多种。


与美国农业金融支持体系相比,中国农业也形成了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金融机构共发展的市场体系,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融农金融措施,但在实践中,由于农户贷款抵押物产权物权不明晰等问题,农户家庭融资还是极为困难。


在农业保险方面,现有的农业保险主要是政策性保险,由政府发起,属于公益性保险产品。在政策性保险的引导推动下,中国也出现了专业的农业保险公司,比如安信农业保险、国元农业保险、中原农业保险、安华农业保险和阳光农业相互保险等机构,但农户对保险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而且农业保险的产品价值也有待提升。


2.农业科技及培训体系比较

美国极为重视农业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支持作用,并实行以赠地学院为依托,农业科研、教育、推广“三位一体”的合作推广模式。 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在农业教育、科研、推广方面密切配合协调,美国的农业科研机构由政府、高校、企业等独立的机构组成,形成了立体交叉、各有侧重、完整高效的研究体系。在科研经费上,美国重视农业科研经费的投入。自1958年以来,美国的农业科研经费就大约以8%的年均速度增长。以2013年为例,当年美国农业科学家占有的研究经费人均已超过23万美元,远远超过中国农业领域科学家的研究比费。


在农业科技推广上,美国的农业科技推广结构较为简单,人员数量相对较少,但效率极高。美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联邦农业技术推广局、各州农业技术推广站、县推广办公室和农学院四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都有适合其特点的组织结构模式。


在农民教育方面,美国农民教育体系是由高等农业教育、中等农业教育和农业推广教育体系组成的。目前美国有130多所农学院、60多所林学院、27所兽医学院,每年培养大批农业方面的人才;美国中等农业教育可以分为公立学校之外开展的培训和在公立学校内开展的培训两种。前者培训的对象是成年农民,时间大多安排在秋冬季农闲时期,后者培训对象一般为青年学生和准备务农的青壮年农民。农业推广教育主要是帮助农民改善作业方法与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率。


中国政府也历来重视农业科技的发展,形成了国家、省系、市级为主的农业科研体系,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有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院等;省级农业科研机构主要是各省农业科学院,市级农业科研机构主要是地市级农业科学院。目前,中国已建成50多个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共设有50多个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也逐步建立和完善,目前已经建立起从国家到省、市、县、乡等覆盖全面广泛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成县乡级农技推广机构7.7万个。在农业教育方面,目前中国共有农林类高等院校39所,农业职业院校280所,但农业及相关专业的招生人数在不断减少,毕业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更多的是脱离了农业领域。而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也难以发挥对农民的培训效果,农民的再教育比较缺乏,这也与农民进城各地大力推进城市化的背景有一定关联。


3.政府补贴支持比较

美国的农业补贴政策分为六方面:一是直接补贴,二是投入品补贴,三是市场价格支持,四是营销环节补贴,五是长期性补贴,六是其他补贴支持。中国的农业补贴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大致分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贴、农业救灾补助补贴和农业生态建设补贴等等。根据财政部及各地财政厅局统计数据,农业补贴金额巨大。


五、中美农业贸易竞争力比较

从最早的殖民时期的烟草和棉花贸易开始到今天的谷物、油料作物以及加工品的贸易,美国农产品贸易对于美国农场和农村经济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政府一直通过降低贸易壁垒和签署各种自由贸易协议等措施,为美国农业创造更多的贸易机会,促进美国农产品的出口。同时,美国农业部也建立了很多鼓励和扶持农业出口项目来帮助和促进美国农产品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


由于美国农业生产率不断提高,农业总产出不断增长,而人口增长率却很低,因此美国国内对于食品的需求增长低于总产出的增长,导致美国农产品的国内剩余粮食不断增加,出口到国际市场就成为美国农产品的首要选择。


美国早期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是大宗初级产品;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除大豆、玉米和棉花等大宗初级农产品外,美国开始增加高附加值农产品的出口。这些农产品包括禽肉类、大牲畜、豆粕、菜籽油、蔬菜和饮料等。与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常年保持巨额的对外贸易逆差不同,美国农业在几乎所有年份保持了对外贸易顺差。2018年美国农产品出口总额接近1500亿美元,占美国当年出口总额(16640亿美元)的9%,而同期美国农业增加值仅占其GDP的0.8%,因此美国必须通过占领国际市场来消化庞大的国内农业产能。在美国普遍发达的各产业中,农业表现出极强的国际竞争力。


在大宗农产品贸易中,美国有40-45%的大豆用于出口,有的年份大豆出口量甚至占到其国内产量的50%;玉米出口方面,美国过去长期保持在35-40%的出口量,近几年由于美国国内玉米需求增加以及深加工玉米出口增多,美国玉米初级产品出口量有所减少。由于美国主要农产品国际市场的占有率高,因此具有大宗农产品极强的市场定价权。相比之下,美国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要低很多,牛肉、鸡肉和猪肉的平均市场占有率在15%左右,奶类和鸡蛋的平均市场占有率不足l0%。


与美国的情况恰恰相反,中国在所有经济部门保持巨额的对外贸易顺差的同时,农业部门常年保持贸易逆差。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农业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可见中国农业在国际贸易竞争中的弱势。


通过比较中国和美国的农业竞争力,我们发现,无论是农业的科技水平、支持体系还是农业生产成本、生产效率,中国农业整体上都落后于美国。


本文摘选自《后中美贸易战时代中国企业的挑战与机会》报告,内容有删节


文 | 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研究中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