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溯宁:“万物+”

2018/01/05

       前段时间有一个很时髦的词叫“物联网+”,而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个概念——“万物+”。


       回顾通讯行业的变革,我们会发现,在贝尔发明电话之后,整个通讯行业都对X.25(X.25 packet-switched data network,指采用国际电联制定的X.25的分组交换数据网)这个词很陌生;而到1992年之后,通讯界一直讨论的数据通讯都围绕着X.25,它是今天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互联网协议。


       后来互联网协议的开放性和通用性成为整个通讯协议的标准。20年前,中国建立了China Net,互联网给生活和通讯改革带来了很大变化。我们知道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和CDMA(码分多址,是在数字技术的分支,扩频通信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而成熟的无线通信技术),也诞生了今天无所不在的移动通讯能力。


“万物+”到来


       过去的历史说明,重要商业模式的转变、新企业的诞生,与通讯协议的变化有着深刻关系。通过20多年的发展,IP协议、无线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变,但我们发现这种通讯协议的形成时间已久,具有很多以前我们从没有想过的局限性。


       一个是时延问题。当我们研发自动驾驶或其他一些交通工具时,电力基础设施都需联网,时延就变成了非常关键的问题,而路由协议本身对时延的牺牲非常大。


       另一个是能耗问题。过去在设计协议的过程中,我们的设想都是基于固定的电脑,所以能耗不是问题。但在今天的移动通讯时期,就发现手机的持电量是一个问题。在万物互联时代,如何让能耗变得非常低,让一个电池的使用率达到五年或十年?这是过去IP网络时期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


       还有安全问题,安全很难得到保障。今年的世界通讯行业围绕这些问题又达成了一个共识:要建立一个新的网络标准——NB-IoT(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万物互联网络的一个重要分支),新标准的产生就意味着万物互联时代的产生。我认为,2017年通讯行业技术的变革正孕育着一场新机遇的到来,就是“万物+”的到来。


连接万物


       万物是指我们将来能感知所有状态,同时这种感知能被网络实时传递,这些数据通过云计算、人工智能进行智能化。所以“万物+”的时代有三个关键要素:所有的设备都要感知它的状态,所有感知的状态都能为网络实时传递,传递的是数据。“万物+”正在让我们进入一个梦想世界,在这个世界,万物被感知,感知信息被传送,传送的内容被智慧干预,意味着这个世界终于有了神经系统。而这个系统为什么会在今天诞生?因为它所有的技术创新都是几种技术融合的结果,即我们这些年谈到的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传感器、窄带物联网等,是这些变革让我们人类进入了新的时代——“万物+”时代。


       “万物+”时代的特点,最显著的就是连接数量。全世界目前约有20亿台PC,80亿部手机,据最新预计,2020年全世界将由窄带物联网连接起来。“万物+”是成百倍、上千倍、上万倍的连接在增加,连接之后就可以进行连接和赋能,赋能的结果是进行协同。人类之所以能成为一种有效生物,就是因为我们能协同,而在协同过程中又不断促成商业模式和技术的创新。所以我最近一直在思考,到“万物+”互联时,怎样不断运营这些连接起来的万物?


       运营就是要实时在线,要保持连接,在整个环境中不断感知事物的状态,在关键的时候提供关键的服务。我们正从物质充分消费的时代发展为感受付费的时代,所有的感受付费也都跟每一个场景有关,所以“万物+”时代是所有的业务模式要从卖产品、卖服务变成运营的时代,运营的核心就是在客户、产品的关键时刻提供各种各样的关键词。


中国“万物+”


       “万物+”时代非常令人向往。我们经常说IT技术的核心在美国,PC时代我们为英特尔、微软打工,移动时代我们服务安卓、苹果,核心技术无论是芯片还是其它,都很难创新。但是“万物+”时代将是中国创新最佳的时机,我们不仅有万物连接的需求,同时产业链也基本在中国。


       这也是中国体制上的优势。中国移动应中国政府的要求,正在建设和规划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窄带互联网,目标是在2018年9月将160个基站升级为窄带互联网,这意味着中国所有的国土都将实现高覆盖、低功耗、高穿透的新网络,而且网络计费非常便宜。


       我们正处于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时代,技术创新不断突破最高点,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正带我们走进一个万物都有传感器,都能被连接、被赋能、协同创造的新时代。这个新时代,叫“万物+”新时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