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崎:商业银行转型面临四大挑战

2017/03/02

       这两年经济下行,尤其是经济结构调整后,商业银行的确面临着许多困难。根据这两年商业银行的发展,可以看到三个共同趋势:


       第一,不良率在不断攀升;


       第二,利润增长率已经进入个位数;


       第三,收入增长速度远远低于规模增长速度。


       这样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来转型来应对困境是所有商业银行都必须直面的问题。


       现实中,商业银行转型面临四个挑战:


       第一,经济下行,结构调整。


       第二,金融脱媒,而且速度还不慢。


       第三,利率市场化。利差从之前的3.24下降到了2016年的2.07,下降速度非常快。


       第四,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目前来看,互联网金融还没有对传统银行造成太大的影响,但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大趋势,传统银行在支付、零售、小额贷款、理财等方面已经感觉到压力越来越大。


       经济下行和结构调整。经济决定金融,但经济转型要成功,金融的作用至关重要。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所占的比重达到了70%,它的配置资源对经济转型有着重大的反作用。但是目前遇到的问题是,这种转型来得太快。经济下行以后,银行不仅要处理存量的不良,要控制新增的不良,还要考虑去杠杆的问题,考虑去库存所带来的压力。


       另外,商业银行服务的都是大企业,而且大部分都是传统行业,比如钢铁、能源、水泥等,但现在是消费主导经济。2016年消费占GDP的比重达到了51.6%,2020年如果这一比例要达到57%,消费转型升级和新经济、新产业,还有三大战略: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转型”就必须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银行做惯了原来的业务,现在要求风险管理体系、社会金融体系、服务体系进行转型,这需要一个过程,人才的转型和培养,考核体系等一整套体系都要转型,这中间也存在一个匹配的问题。


       2016年商业银行贷款还是集中在大企业、国有企业和政府平台。消费方面,金融、房地产以及IT占了整个贷款的70%。商业银行贷款还是同质化,还是走平台,还是大户,还是低风险,没能与整个经济转型相匹配。转型为何如此困难?这与我们的理念有关,与我们的不适应有关,也与银行一贯延续下来的考核体系有关。因为在利差减小的时候,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我们需要以量提价,所以量的增长还是不小,但是都是垒大户。


       金融脱媒:在金融管制的情况下,资金供给绕开商业银行体系,直接输送给需求方和融资者,完成资金的体外循环。


       从金融脱媒来看,资本市场是多层次的,它也正处于发展过程中。大户基本上走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多种方式相结合。如果你不能提供多功能的服务,那么抱大户的时候抱的是一块冰,会逐步融化。所以说,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银行的重新定位,根据自己的优势和能力,结合企业本身所坚持的价值找准自身的定位。民生银行坚持“与民营企业同根同源”,但是一路走过来也是经不起商业上的短期压力,因此并没有完全聚焦,形成服务民营企业的体系。当下,我们重新定位服务民营企业,专心致志为民营企业搭建整体的服务平台。


       利率市场化。原来我们的利率是固定利率,现在经济转型,市场波动性特别大,这个时候内部管理和管控体系也都需要转型。这种转型一是适应外部环境,二是考虑模仿。上世纪90年代“四小龙”也进行了一些转型,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也有很多失败的教训。在这方面,民生银行邀请麦肯锡及其他几家咨询公司将他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总结起来,这对我们内部的管理体系、科技体系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带来颠覆性的影响。现在很多银行也感觉到了压力,但是有些银行还是没有意识到。“温水煮青蛙”,当真正意识到的时候可能已经晚了。但是关于商业银行向互联网金融的转型,我想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需要完整的体系布局。


       第一步,银行要改造自己的科技。原来都是核心业务系统,这与现在的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不相符。


       第二步,在数字化、信息化方面做积淀。


       第三步,把传统银行+互联网,先做“+互联网”,最后是“互联网+”。互联网和零售方面,我们正在往大数据和云计算走,将来我们要往智能方向发展。


       公司业务方面要由平台式往物联网发展,建立精确的产业链、供应链,使传统业务能够逐步转型,将颠覆性创新和适应性、模仿创新进行结合,这不仅仅是民生银行要做的事情,而且只有做好了这件事,商业银行才会有未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