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隽源谈到,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发了全国第一张干细胞《药品生产许可证》。现在在国家药监局做临床一二三期的干细胞产品已经有超过90几个产品在报了,可以预期这将会是一个蓬勃的赛道。
“因为细胞与基因治疗肯定代表了方向和未来,这将会是医学的下一个支柱。”
同时,他也强调,这其中将会有很多挑战,因为每个人的基因不一样,因此细胞的个体化是一个特点。由此他谈到了卡替治疗(CAR-T),这个疗效非常好,这去病人的免疫细胞分离出来以后,经过改造扩充好以后再回收回去。而这项治疗的费用美国一次要收47.5万美金,中国要收120万人民币。
“那这个还是太贵了,那能不能把它能至少降到像PD-1这样4万人民币做一次?这个是可能的,甚至可以做到比4万元更便宜。”
胡隽源进一步指出,这要靠整个产业共同在做这个事情。
“我们在深圳正在建设‘细胞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8大平台。用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设备,高效完成个体化的服务模式。”
此外,胡隽源还指出,从需求的角度,可能不仅是传统的疾病治愈需要细胞与基因治疗可能,更大的需求还可能是在长寿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