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产业安全与供应链韧性,我有三个角度,一个是看产业链、供应链断供的问题,还有一个就是技术和产品被替代,被颠覆的问题,还有一个投资风险,是从这三方面看;我给出一个结论,就是我们发现今天已经有条件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能源安全的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给他们实现协同,他们已经高度的重合了,我们说这三种目标的协同,实际上是基于技术、基于市场、基于这个消费者的需求他们的变化。
因为我们能源基金会更多的是做减缓的,我就从减缓的角度来分析,我们像这种跟减缓相关的产业,包括工业、建筑、交通它们的能耗、能效,如果从中国的排放峰值减下来,第一要减的是能效和节能,大概能减30%,第二就是我整个的电力系统的转型,就是电力系统的这个深度低碳化,这里边主力军是非化石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这里边风、光、水是挑大梁的,然后第三个就是终端电气化,就是我们的工业,我们的建筑、我们的交通,这个尽可能地提高电气化率,今天大家已经直观看到的我们的电动车,已经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了,然后接下来是一些非化石燃料的这个能源的这个转型,比如生物质能,另外还有负排放,CCS等等,CCUS,另外还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那么这些领域都是我们碳中和要做的事情,也是我们未来的投资领域,那么面向这些投资领域我们也估计,估计大概在“十四五”期间,我们的投资潜力有多大呢?说一个数,我们2021年全社会的资本形成是55万亿,那么我们算下来“十四五”期间大概说大数45万亿,平均一年9万亿,平均一年9万亿,就是大概相当于我们现在有的一年投资总额的六分之一,已经是非常可观、非常显著,是不容忽视的了;那么当然还有一个更长期的估计,比如中金,还有清华大学,它们到2050年,到2060年,总投资额大概都是140—150万亿,这都是不完全计算,就是这么大的一个投资额,安全不安全?引出第二个问题,就是如何实现低碳的投资,需要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贯通。
这个产业链我只是选几个跟我们工作相关一点的,也大家比较关注的产业,比如我们的油气行业,油气行业就是简单讲我们对外的依存度很高,中国用的油70%是来自进口的,我们的天然气40%也是进口的,再看能源清洁转型带来新的能源贸易格局,在油气方面中国肯定是在下游,在清洁技术这方面,一些稀缺的金属,比如铜、锂、镍,在采矿这方面我们很少,几乎没有,几乎要靠进口,但是在矿产加工我们占主导地位,电池材料、电池组装,电动车中国遥遥领先,实际上,我们产业链的位置还是挺高端的,在这几个产业里边,但是我们没有原料,原料得依靠国外的进口。再看我们清洁技术是一个净出口国,在这个领域,清洁能源技术的领域中国已经走到产业链的中端和上端去了。
中国很多的清洁技术在技术上,在工艺过程中,在产品上占额很高,但是我们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瓶颈,就是我们在这个关键的矿产方面是依赖进口的,而且依存度还很高的,所以这个是我们在产业链里面的现状,要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除此之外,就是中国清洁能源产业链的某些环节,在技术上还需要提升。
最后的几点建议就是:一个我觉得中国到今天,不要再把低碳,把这个绿色作为经济发展的障碍了,而是要去主动地引领全球绿色发展的新范式,推动经济的绿色复苏,还有能源安全以及气候变化的三个目标的协同,如果这个观念没有转过来,你可能都没有上新的赛道,或者上来以后都可能输掉,所以这一点在战略的十字路口上不能走错路。
第二个是过去我们追求成本和效率为主要目标的供应链模式正在持续地发生变化,现在,更多的是追求安全,但是安全是不是就是一切自给自足?做到做不到?这里边就引发出广泛的问题,包括我们的地缘政治的战略,包括我们的中外产业链怎么去互补?这个时候还是要以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去经营一个更稳定的、更互惠互利的、互相给予安全的这样的一个链条。
第三个建议就是建立激励相融的经济激励的政策机制,要给经济激励。
第四个就是增强国家战略性的矿产资源的保障政策措施,稳定地供给。
最后一个就是加强国际对话和合作,就降低产品的关税政策和知识产权管理等政策以及设备的标准、协调互认等方面开展对话,并探索政策机制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