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亚布力论坛理事长陈东升,元明资本创始人,迈胜医疗集团董事长,亚布力论坛创始人、主席田源,爱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黎刚,均瑶集团总裁,均瑶健康董事长,亚布力论坛理事王均豪,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国恩,深入讨论了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政策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朱丹主持了本场对话。
以下为对话内容:
朱丹:经历了2020年新冠疫情的洗礼之后,“生命至上、健康第一”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大健康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窗口期。首先请各位聊一聊:在后疫情时代,大健康产业有哪些趋势?
陈东升:去年我提出人类正在进入长寿时代,这意味着百岁人生即将来临,同时,人人带病长期生存。长寿时代一定是健康的时代、财富的时代,甚至是长寿经济的时代。如果说工业时代解决的是“衣、食、住、行”的问题,那么后工业时代解决的就是“娱、教、医、养”的问题,健康也就成为了关注重点。特别是新冠疫情之后,整个国家、社会都更加重视大健康,这个趋势是肯定的。
刘国恩:对后疫情时代的大健康产业发展机遇,我是这么理解的——虽然这场疫情百年未见,但从健康产业的发展总趋势看,它只是一个小波澜。为什么这么讲?新世纪之初,美国芝加哥大学诺贝尔奖经济学家Robert Fogel基于长期历史数据的分析指出,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会持续提高用于促进健康和延长寿命的研发和生产投入,从而使医疗卫生注定成为主导新世纪各国经济的朝阳产业。
近期预测研究表明,到2050年,中国医疗卫生服务经济将可能达到GDP的20%,超越目前美国18%的占比水平。因此,未来研究应该更多关注效率问题,即高达宏观经济20%的资源投入大健康产业,如何能否尽可能提高其资源的配置效率?如果效率高,那么中国医疗卫生服务达到GDP的20%甚至更高,就不是问题;反之,如果存在巨大低效或浪费,就是大问题。
田源:刘院长以统计数据推测未来20年、30年,大健康产业支出会达到中国GDP非常大的比重,但他更关心投入和产出的效率,我呼应一下。
如果大健康产业的药物和设备都从国外进口,效率一定比较低。过去,中国人用的药和医疗设备许多是进口的,要是中国的医疗卫生开支都用于进口,肯定会出现低效问题。
可喜的是,过去五年有了很大发展,中国已经从全球新药研发的第三梯队进入第二梯队,PE/VC投资从100多亿上升到1700多亿,生物医药企业层出不穷,还有很多赴美、赴港上市,创新药也在不断被研发出来。医疗设备也一样,比如现在中国大医院的CT和核磁设备多是国外品牌,还没有一家中国企业进入这个行业的全球前30名。但是这些年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一批本土的医疗设备企业正在崛起。更多的政策支持就会提高效率,使大健康投资产生更大社会效应。
张黎刚:大健康医疗的发展,一定离不开顶级医疗。做医疗服务的机构,往往都倡导为客户和患者提供顶级医疗服务。但医疗资源的稀缺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如果一家公司依赖于稀缺资源发展,不可能成功构建规模化的医疗服务体系。这次新冠疫情逼着全世界医疗服务模式进行变革,催化了互联网、人工智能以及医疗大数据在健康医疗行业的发展。
从目前的全社会卫生投入增长看,我国医疗卫生支出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逐步提升,但对比发达国家仍有增长空间。这当中多少花在预防上,多少花在治疗上,决定了中国人口生命质量。预防医疗有很多手段,其中两个最主要的手段是疫苗接种和体检。相比传统体检,基因检测、AI技术能够帮我们更好地预测疾病风险。
尤其通过这次疫情,大健康产业进入了公众强需求时代,互联网、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会加速行业的发展,也会加速投资人在这个领域的投资,大健康产业将迎来新的机遇期和更多“蓝海”。
王均豪:国家提出“健康中国”战略,很有前瞻性。我们作为一家食品饮料企业,如何对接“康”这个领域,是我的一个思考。我们原先是做乳酸菌饮料和牛奶的,几年前均瑶乳业准备上市时,就更名为均瑶健康,切换到益生菌等新赛道。人们常说“治未病”,未来食品对人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大家要思考食品行业怎么产业化。
后疫情时代的发展,也是“健康+科技”的发展。我也一直在思考,企业家如何将科技成果转化出来,产学研如何一体化,这些是我们大家要去做的重要事情。疫情之后,消费者的观念和饮食习惯也在不断改变和提升。所以,未来中国的大健康产业会爆发式增长。我还希望,我们的食品做出口时,国家多支持。
朱丹:大健康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大课题,至少涉及到四个维度:第一是人与社会,譬如通过制度实现社会互助和保障;第二是人与自然,好的自然环境下才能有人的健康;第三是人与自己,每个人都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第四是人与未来,需要用前瞻的视野来审视生命。王总刚才说的,便是从“人和自己”的维度分析产业趋势。接下来我们聊一聊政策面,各位怎么看待“十四五”规划中涉及大健康的政策?未来是否会有更好的政策出台?
陈东升:泰康原来是做人寿保险的,14年前开始进军养老领域,我们的战略很清楚,就是把保险做好,同时把医疗和养老的实体服务做好。我们在创新过程中,得到了银保监会、国家发改委等各部门的政策支持,国家政策都鼓励人寿保险公司投资和进入医疗、养老领域。泰康也探索出了一个新商业模式,将虚拟的保险、金融与实体的医养、服务结合起来,延长了产业价值链,关注客户的全生命周期健康和长寿服务,让保险业真正服务于人的健康和养老需求,也在产业中建立起自己的优势。
中国今天的成功,就是发挥了后发国家的优势,始终鼓励各个领域的创新和科技发展。泰康正好走了创新这条路,所以才今天做出今天的新商业模式。
在大健康领域,我提出 “长寿时代泰康方案”。长寿时代一定是健康的时代,也是投资和财富的时代。长寿、健康、财富,三者构建了未来的长寿经济。人的寿命每延长一年,大健康支出就要增加。今天中国60岁以上人口有2.5亿,整个社会是否能接受得了这么严峻的挑战,社会政策需要如何介入?我认为,长寿时代的挑战,比区块链、5G的挑战还重要。
刘国恩:2016年出台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政策表述其实已经非常全面。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求更好地落实健康中国的相关措施。如何理解促进健康中国目标的关键,以下三个方面非常重要。
第一是全行业介入。全民健康的有效提高,需要所有影响居民健康风险的部门、行业都得统筹参与,不能只靠医疗卫生队伍的治病行动。第二是全生命周期管理。要实现“健康中国”,不能只看身体现阶段的健康问题,许多毛病可能在生命早期就埋下了隐患,所以做好全生命周期管理,后期的医疗干预投入才能更有效。第三是全民参与。除了政府、社会的举措,居民个人如果也能积极参与健康行为的促进活动,总体收效自然更高。
我们还有很多举措和巨大潜力更好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特别是继续改革开放和制度创新,进一步解放个人生产力,让14亿人口的脑子更好发挥产生新点子、分享新主意的优势作用,形成中国巨大的创新源泉。
最后一点,在信息文明时代,数据是最主要的生产力。除了推动信息革命的理论创新和方法技术,同样重要的是,如何使得全社会每天产生的海量数据能够让研究机构最有效的系统获取和应用分析,使之真正转化为推动中国信息文明的关键力量。同时,大数据涉及不少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等复杂问题,但信息革命的步伐时不待人,所以特别需要大家群策群力,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手段,让大数据能够在保障安全和隐私的前提下,能够依规合法地有效使用,真正发挥其信息时代重要生产力的作用。
朱丹:谢谢刘院长。大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我国的大健康产业也在快速发展,这个领域还有很多机会,譬如医疗服务下沉的问题,如何盘活基层的医疗体系等等。人口规模增长的红利消失了,但是结构性红利还有很大的空间,区域发展不均衡和城乡发展不均衡,依然是大健康产业应该关注的服务方向和市场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