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天:新治理要从“更多”转向“更好”

2021/06/24


我们现在很多的科技产品,一个重要的属性仍然是不断地生产“更多”的东西,但当新经济到来的时候,他的重要属性就不再仅仅是“更多”了,而是“更好”。


    比尔盖茨认为人造肉就是一个具有“更好”属性的科技产品,为什么人造肉这么一个口感只能接近甚至不如真肉的东西就“更好”了呢?第一,人造肉降低了碳排放,牛排放甲烷气体的能力是很强的,甲烷对于气候变暖的危害是二氧化碳的很多倍。所以我们在蛋白质摄入没有减少的情况下,少养了牛,碳排就减少了,环境就会更好,中国现在也在积极向碳中和的大目标迈进。


    第二,牛少了就节省了耕地,耕地可以拿出来做更重要的其他事情。


第三,从我自己医学的背景来看,牛减少了,人畜共患病的几率也降低了,比如像口蹄疫、炭疽、疯牛病这都属于人畜共患病。


所以人造肉并不是说它的口感更好,而是对于我们整个环境治理、疾病防控、土地使用这样综合的“更好”。


    所以我从用户角度去理解新经济的话,我已经不满足于它给我带来“更多”的功能,我希望它是“更好”的体验。今天一个爆款产品的品质、它的调性、它给人的感受、给用户的体验可能是更重要的一些决策因素。当然这些“更好”的背后一定也有科技的驱动,昨天我们听到的元气森林、泡泡玛特也都有科技的属性在里面,但是它并不直接体现在最前端,它体现的是更好的用户体验、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更环保的生产过程等等。


    可是任何事物一定会有一些潜在的风险,当我们享受了这样更方便、更环保、更健康的服务之后,可能会有一些今天想不到的风险出现,前几位专家都已经提到,那就需要新治理。


    我们今天讲新治理,我的一个观点是新治理也要从“更多”转向“更好”,并不是监管政策越出越多,行业就会发展的越来越好。而且再多的政策也总是有漏洞的,监管者也会疲于奔命,最后可能让这个行业难以发展和创新,这也不是监管者所希望见到的。监管者是不是也能够从“更好”的角度去思考更精准的、更柔性的、更敏捷的一些治理方式,去监管新行业和新经济?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我们是来自互联网医疗行业,这个行业很多监管者之前也没有概念,没有概念的时候就会套用原来管理公立三甲医院的思路来管理互联网医疗,这就出问题了。公立医院的监管模式并不适合用在互联网医疗场景下,那么怎么办?


    我们在银川成立了互联网医院的协会,我们开始发布行业自律的准则公约,行业自律的一些管理方法等,因为我们创业者是在第一线,最了解这个行业。现在我们不仅仅满足于自律了,我们开始讨论出台行业的标准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跟监管机构交流非常多,他们每次定政策都要喊我们一起参加,听我们的一些反馈和建议,这就是一种伙伴关系,而不是猫和老鼠的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监管者能够看到大多数企业在自律,甚至积极去推动行业标准出现,从业者不再仅仅是被监管的对象,而是行业的推动者。监管者不仅仅扮演了行业监管角色,他也是行业的赋能者。最后其实双方的管理总成本都是降低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