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险峰:航天产业需要商业化

2020/12/30

         刚才开篇的时候提到长征五号,它的返回过程应该是昨天凌晨。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开始的时候,长征五号已经开始立项和预研,我非常有幸也是这个事件的亲历者之一。

 

        通过长征五号看到中国航天在世界毋庸置疑处于第一梯队的水平,它取得的这种辉煌成就是举世瞩目的,也是大家看得非常清楚的。我们在快马加鞭往前走,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航天强国并没有止步不前。从发射数量,美国在2020年一共是42次航天发射,入轨航天器是915颗。排名第二的中国,是37次发射,入轨航天器现在是78颗。12月20日我们还有一次长征八号在海南文昌发射,因为文昌是一个很开放的航天发射基地,也有很多的观看发射场所,我觉得各位嘉宾和业界的人士都可以看看,领会一下咱们国家航天快速发展的场景。中国是在2020年航天发射排名第二。第三是俄罗斯,一共是14次发射,发射次数不多,入轨航天器是105颗,这也是远远超过中国。


        从这个数字可以看出,中国航天虽然在技术能力和实力已经居于世界领先的行列,但是在商业航天这一块中国还是远远落后于第一梯队的美国。因为今年美国入轨的航天器915颗,其实有700多颗是Space-X一家凭一己之力达到这个数量,所以Space-X其实从获火箭来讲,它的能力不但超过了中国的商业航天,而且超过中国整个航天,甚至它超过了美国除Space-X以外的其他航天企业,它应该是在航天领域上一路绝尘,其实很多业内人士对Space-X的质疑是非常多的,就是这个商业模式到底是什么样、到底怎么能盈利,每年这么多的发射、这么多的卫星,但是他不理会这些质疑,他就闷头做自己的事。可以看出,他在理念和执行力方面来讲远远超过除此以外世界上其他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我觉得我们现在航天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商业化。


       其实中国航天我觉得有一个很好的原则,讲究整体的集成创新,就是它特别不赞成在某一个单向技术领域特别去突破,因为这样会造成整个系统可靠性或者是稳性没有经过验证的状态,所以航天特别讲究稳打稳扎,集成创新、分步骤推进,通过这种指导思想中国达到了整体能力和水平在世界完全处于第一梯队,这是毫无问题的。其实可以看出Space-X也是贯彻了这种模式,它是完全摒弃了传统航天高举高打的方式,我什么都要最先进的,像美国其他的,波音或者是洛克希德马丁他们的东西完全追求片面的高指标,这样造价是极高的。美国最近一次航天发的是一颗军用卫星,造价达到24亿美元,就这种天价水平。所以Space-X摒弃这种思想之后,可以达到非常高的量产水平,一年700多颗,明年是上千颗的水平,所以它跟中国的思路其实是异曲同工的。


       刚才说到特别希望取得的技术突破,我是在想对航天产业来讲,其实最希望发生的技术突破应该是整个航天产业包括卫星和火箭以及应用,很大规模的产业化和商业化,它的成本会大幅度的降低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