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赛:再过20年,评级公司还在不在?

2020/09/22

今年上半年疫情的期间,我们与世界上最大的一家评级公司在一起开了两周讨论会,题目就是:“再过20年,我们评级公司还在不在?”。虽然金融行业和医疗行业在疫情期间业绩还算不错,但是我们自己内心有着非常大的压力,面临着新行业的冲击,如何更好的服务于实体行业?我们的思路还是要学习国外,因为金融行业不是完全创新的行业。中国之前做过互联网金融,随着LPR新规出台,其实也遇到了很大的冲击,我们的思路还是遵循海外的经验。第二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我们自己深度服务于一个2万亿的债券市场,但是每年这个服务行业只有不到100亿的收入,所以我们自己也要寻找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如何在这样一个大的市场空间下,寻找一个更好的机会?


接下来我分享两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起源于巴菲特的一个十年赌注。根据2017年度巴菲特致股东信披露,2007年与Protégé Partners职业投资经理人泰德-西德斯进行为期十年、下注50万美金的赌注,由泰德挑选了五只主动管理的基金与巴菲特选择的Vanguard S&P指数基金进行收益率对比。从2008年到2017年,五只基金的基金的收益率分别为8.7%,28.3%,62.8%,2.9%和7.5%,而标普指数基金的收益率为85.4%,远远高于其他主动管理型基金的回报。这引发我们的思考,在主动管理和被动管理之间有没有什么新机会?我们发现在美国被动管理市场有一个飞速的发展,近20年全球指数ETP市场规模从790亿美金发展到4.8万亿的美金。其中背后的主要原因有费率低、管理的成本低,还有投资回报高。在中国恰恰相反,主动管理型是好于被动型管理基金的。我们也看到在中国过去15年飞速的发展,但是股票指数可能还是2000、3000点,这并不能反映整个中国股市的发展、整个经济的发展。其实有很多专业从事二级市场的人在里面赚了很多的钱,所以我们认为中国的指数并不能非常好地反映出中国真实的情况。


中国在过去十年中从7%被动管理型基金增长到15%,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发展趋势,因为中国整体的财富还是在增长,同时被动管理基金自己的增长额度也是非常可观的。在市场当中我们作为一个金融服务机构做了什么事情?在疫情期间我们已在广西成功发行信用债指数。中诚信最近也会发出相关的指数,像高收益债指数、中资美元债指数、一些城投债精选指数,这是疫情当中的思考要从事非评级业务,除了评级业务以外,在非评级业务和信用评级当中的一个思考方向。


第二个方向,回到评级会不会被取代的问题,我们所面临最大的压力其实是科技的冲击。评级行业是一个传统投行的模式,需要实地拜访和考察,然后写报告,最终需要一到两个月的时间。但是我们发现其实很多人工工作可以被技术替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真的可以给我们行业带来一些颠覆性的机会,例如很多定量的分析都可以通过科技手段来取代。中诚信在这一块也很早就投入布局,我从五年前就开始参与做征信公司,原来只是服务于大型企业,后来开始服务于银行的信用卡部门和中小企业部门,我确确实实看见信息化、数字化帮助信用产业在转型,也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客户,现在已经涵盖了中国所有的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并实现了数据的价值,但是也发现了一些新的难题。作为一个独立第三方机构,我们自己没有数据,在从合作方获取数据的时候非常困难,数据寡头和大型互联网机构都不愿意分享自己的数据,甚至现在很多数据源头没了。另外,在受限的数据流通过程中,行业内也出现了很多关于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的问题。


我们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发现通过区块链和隐私计算技术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做到让原始数据不出库,但是参与计算,让数据可用而不可见,能在保护数据隐私和安全的同时,让数据价值发挥作用。同时,这可以是一个非常轻量化的部署,在客户私域部署一个组件就能够让数据节点和需求节点之间互相关联、产生计算、得到服务结果。


我们参与建设的武汉汉融通平台,在疫情期间对于以金融助力复工复产、中小微企业扶植等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平台上线了9个月就有400多家金融机构入驻,为1万多家的企业发放了贷款,贷款金额超过了600亿。这个平台背后的逻辑就使用了刚刚提到的技术方案,在线上快速的将政务数据与社会数据能力整合在一起,在保障数据隐私和安全的情况下,与银行共建风控模型,极大的促进了为广大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