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最引人注意的,要救急纾困的,是小微企业。中型企业的标准各个行业不太一样,但总数在现在最新统计数1.3亿的市场主体里也是小头儿。还有1亿多都是小微企业,都是民营经济成分。那么我们现在考虑怎么样帮助他们发展,理论框架上,可以有这样明确的说法,就是他们需要得到融资支持。非常个别的像老干妈,从很小的规模做起,基本不靠贷款,就一直发展到现在走向世界,这种案例可复制性极低,大量的小微企业是需要得到融资支持的,而多年来却是融资难、融资贵。
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从积极有作为的方面看,第一,中国的金融体系必须实施多样化的改革,金融机构要多样化,金融产品要多样化,要有适应这些中小微企业的可以覆盖他们各种类型生产经营活动的融资产品的有效供给。我们现在整个金融系统以间接金融为主,银行大量的贷款是靠抵押物控制风险,而小微企业恰恰是很难做出抵押,这种当铺式地取得贷款,对他们来说,大量的实际案例里做不到。那么怎么办呢?多少年前就说,要发展一种小额贷款公司,以资本金融资,鼓励他们于市场上以特别的形式去寻找支持对象,不要求这个企业有多么严格的账本、财务信息,而往往是靠自己的经验判断,自担风险的情况下提供“中利贷”,它的贷款利率水平会高一些,但是如果能够更多地发展起来,供给多样化以后,有利于把高利贷边缘化。
第二,在我们商业银行系统里,也有一些很积极的探讨,比如洪董事长多年担任领导的民生银行,若干年前我就知道,他们把自己这样一个银行的身段往下压,作为成规模提供融资的银行,可以放低身段到跟基层的商城、社区形成一种配合关系,把这种风险高的小微企业贷款批量化,这样就可以综合在一起使这种融资支持有了一定的规模,而且可行。
第三,值得称道的是像阿里小贷这种数字经济支撑下靠大数据、云计算、零人工干预就可以源源不断在网上提供的小微企业贷款。我知道低额度的,可以低到三千元,高的一般高不过20万元,也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是需要有电子痕迹基础,淘宝户、淘宝村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可以相对容易得到这种贷款,但草根层面一些人一开始创业的时候,没有电子痕迹,可能第一笔贷款总拿不到。
第四,是不是还得有政策性金融?显然这是需要的,当然这在中国又是个难题。这次救急纾困的措施里,给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由财政贴息,从中央和省往下安排,直达(不许中间截流)到基层,给大量的小微企业提供优惠贷款。财政为后盾的贴息贷款,在实践中的挑战性问题,我觉得还需要密切跟踪。洪董事长、伏安董事长他们最有发言权,我得请教:现在于微观一线提供这些财政支持的优惠贷款,不可能简单地推平头吧,张三、李四、王五,每家给20万,这肯定不行,那就得区别对待。区别对待依据何来?有的需要多一点儿,有的需要少一点儿,怎么样能大体上客观公正地掌握这种量化界限?掌握得不好,那么实话实说,是不是会带来拉关系、处关系、乌烟瘴气的问题。这个事情我自己作为研究者,觉得还是不能回避的。这次中央这么大的决心,很大的规模,这一轮几千亿的优惠贷款要尽快落实到小微企业层面上,让他们先能生存,再支持他们发展,这方面的经验,需要进一步总结。当然,这是必须采取的商业性金融跟政策性金融结合在一起的举措,财政为后盾,使这些小微企业得到优惠贷款支持,来支撑我们整个经济的扩大内需,内循环为主,同时也与外循环相互促进——整个发展新格局,离不开这样一些机制创新,那么我们就得应对挑战,把这样的相关问题处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