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所处评级行业市场容量的限制,我所创办的中诚信评级公司是一家规模不大的公司,员工总人数不过千余人,年营业收入不到10亿,可以说是中国最小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虽小,却具有独特的重要性。在中美博弈背景下,公司更是直接成为双方谈判的一个重要内容:2020年1月签署的中美经济贸易协议中明确规定“每一方应允许另一方的信用评级服务的供应商获得其现有合资企业的多数股权”[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美利坚合众国政府经济贸易协议》第4.3条]。虽然从文本上看协议并不针对特定对象,但中诚信是唯一一家与美国公司合资的评级机构,中方占股70%,美方占股30%,这一条款无疑是针对中诚信“量身定做”。很明显,这是中诚信合资方穆迪公司意图通过美国政府公开索取对中诚信的控制权。美国总统特朗普甚至特意邀请了穆迪公司CEO现场见证中美经贸协议的签署,穆迪与美国政府意图控制中国最大评级企业的计划昭然若揭。事实上,自2008年以来的多轮中美经贸谈判中,中诚信和信用评级始终是其中的议题之一。早在2008年6月,时任美国财长的保尔森就在当年的第四轮战略经济对话中要求中国“允许合资评级公司在不降低其现有持股比例的前提下,开展更多与证券有关的业务”,在2011年、2017年的中美经贸谈判中也多次提及评级。很多人都关心,中诚信会将大股东转让给穆迪吗?
为何穆迪乃至美国政府对中诚信这样一个体量并不大的企业虎视眈眈?这与评级行业、中诚信在中国债券市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密切相关。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中国的债券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0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债券存量规模已经高于A股市值,存量发行人超过6000家。我通过对企业融资的持续研究发现,虽然小企业融资以民间借贷为主,但成熟的大中型企业对具有成本优势的发债融资颇为青睐,债券市场已经成为国内企业尤其是成熟的大中型企业最为重要的融资渠道。毫无疑问,债券市场已经是中国金融市场的核心组成部分。而评级机构作为债券市场的“看门人”,其提供的评级结果对于资产定价、风险揭示均具有重要作用,在债券发行、投资、交易等多个环节中被广泛应用,是债券发行、投资的重要依据,也是监管部门对债券市场开展监管的重要参考指标:达不到一定信用级别的企业无法进入债券市场融资;不同的评级结果对应着不同的债券发行利率;债券能否作为质押物进入回购市场也是由其信用评级结果所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信用评级结果是整个债券市场的“锚”。
中诚信是与中国债券市场同步成长的本土评级企业。中诚信创立于1992年,是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设立的第一家全国性信用评级机构。目前,中诚信集团旗下的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诚信国际)已经成长为国内评级行业的领军企业,业务覆盖国内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及香港市场资信评级等领域,综合市场占有率超过40%,是整个中国债券市场中各个环节中客户最广泛、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公司。债券市场其他环节的服务提供者,如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等,份额最大的企业市场占有率也仅在10%左右。当然,这跟评级行业有限竞争的行业特性也不无关系,评级市场中第二名大概占了30%左右的市场份额,第三名大概在16%左右,全中国发行人付费评级市场参与的中资企业也不过7家(属于同一实控人的评级企业合并计算)。
为何中诚信能取得今天的成就?这与我们是国内最早成立的评级机构、充分把握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机遇密不可分,更与我们在发展过程中的选择与放弃密不可分。
1992年,我创业的初心就是创立一家中国人自己的、世界一流的评级公司,作为独立第三方为投资者和发行人提供专业的信用评级服务,做“中国的穆迪”。当时中国资本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评级和债券都是舶来品,从业者甚至监管机构对评级业的定位理解也不是很精准,中诚信在成立之初拿到的金融业务许可证业务范围一度非常宽泛,除评级业务外还可以从事投行业务、金融咨询业务以及人民银行批准的其他金融业务。在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债券市场和评级业务未大规模开展之前,中诚信也涉及投资业务,一度成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证券公司第一大股东、保险公司第一大股东、期货公司第一大股东、信托公司第一大股东或第二大股东。这些多元化的业务支撑了中诚信走过最初的岁月,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为坚守评级业务提供了经济基础。但在其他业务“多点开花”的同时,我们始终坚守着评级主业,制定了国内第一套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并公布了中国第一部《信用评级指南》,在推动中国评级业乃至债券市场发展方面,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2005年以来,随着短期融资券以及非金融债务融资工具、公司债等其他信用品种陆续登陆,中国债券市场进入发展快车道,中诚信的评级业务在坚守了14年之后首次实现盈利并迎来快速发展,“守得云开见月明”,开始扬帆起航。但随着业务的发展,不同业务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凸显。为了确保评级结果的客观中立,我们一再做出了痛苦的选择,陆续放弃了投行、保险、期货、信托等业务,从一家多元化的公司转身为一家专注评级主业的公司,深耕信用产业,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也曾有朋友不解地问我,为什么要放弃这些本来更光鲜并更有可能做大做强的行业,我的回答是:敢于放弃,方得永生。放弃是一种最痛苦的选择。谁不想成为一家500强的企业?我也知道企业的发展可以跨越行业、跨越国家,甚至跨越不同法律和文化环境。但这些行业的企业也是我们的评级对象,与自己的客户竞争将有损于我们独立、中立的角色定位。放弃强大,选择专业,是我们唯一正确的选择。
我们的放弃和坚守换来了认可与收获。作为中国评级行业引领者,中诚信国际以其专业、规范的运作,成为了国内资质最全、信誉最优、市场份额最高的评级机构,承做了中国资本市场几乎所有债券及融资工具评级的第一单,获得了市场参与者的广泛认可。2020年上半年,虽然遭遇疫情冲击,但中诚信国际业绩逆势增长,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利润同比增长40%。
当前,中国债券市场仍处于高速发展期,评级行业发展仍有进一步的拓展空间。我的经营理念是“守正出奇、顺势有为”,所谓“正”就是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市场常识和规律,遵循行业的理念和要求,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出奇”是说创新,要想办法研发有特色的产品;“顺势有为”,就是要顺势而为且有所作为,在不损我们作为独立第三方机构客观公正的基础上拓展业务。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探索。一方面,不断完善信用产业链条,在征信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域不断发力,为国家和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在确保不与评级业务冲突的框架之下,我们致力于拓展提供金融数据与量化风险、绿色金融、ESG评级、大健康产业等非评级类信用信息服务业务。
在中诚信的成长历程中,我们曾经多次选择放弃其他的发展机会,但始终不忘做中国最好的评级公司、做中国债券市场“守门人”的初心。为中国资本市场提供虽没有那么光鲜但却必不可少的评级服务、力争做最有影响力的独立第三方机构是我们中诚信的坚守,也是我们自始至终无法放弃的理想。时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美博弈常态化,中国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化,国内金融市场面临的风险也存在更多不确定性。促进国内大循环,维护国内资本市场稳定,更离不开资本市场各环节民族企业的支持和参与。在此背景下,我们更加感觉自己使命在肩、责任重大。在此关键时刻,作为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和创始人,无论是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考虑,还是从国家民族大义的角度考虑,我都不会将控制权出让给外方。我们已将这个决定通知了公司的外方股东。我们不仅不卖股权,我们还要把公司做的更好!我们还要在深耕中国市场的基础上,加快国际化的步伐,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争夺话语权,发出有影响力的“中国声音”。今天中诚信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三大评级公司的第四大公司,可以预期,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的推进,在国家的支持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中诚信一定会更进一步,成为国际资本市场的中国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