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敏:刺激消费需要精准的对策

2020/09/16

我自己理解“六稳六保”,六稳是前几年已经提出来的,稳在均衡的状态下,包括杠杆率等等。六保是保底线,从概念上讲是保民生、保企业、保市场主体,它已经是底线思维了。所以我觉得现在关键的着重点还是应该放在保民生和消费这一块。


经过这一次疫情和中美的贸易战冲突,有些消费可能已经回不来了,包括有一些原来很多线下的消费现在走到线上了。比如说,像这样类似的会议。我想在座的在前些年可能都会参加很多这样的会议,但是将来可能更多的是往线上去走了。这只是一个例子,像其他的例子线上的医疗、线上的教育,包括听到很多朋友做培训的,现在基本上100%都转到线上去了。有些消费可能失去了或者形式改变,在座的企业家要有心理准备,不太可能回到原来消费的市场了。


还有外需,确实世界格局也发生了变化,主要是新形势下,所谓的新形势就是疫情和叠加中美的贸易冲突。不光是贸易上的冲突,战略上的冲突。全球的产业链确实会发生转移,其实已经开始了,而且我相信这个过程会越来越重要。有一些外需,包括产业链的外移已经失去了,大家不要指望它又回到原来的状态。这是我想讲的第一点。


第二点,怎么去保民生?刚才说了经济,王小鲁先生也说了现在消费比较停滞,我也赞同这个观点,关键还是怎么样把消费给刺激起来。从短期来说,我自己理解这个问题的角度,消费有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的问题,消费意愿最大的问题,新晋出现的问题是不确定性越来越大了,就刚才我说的新形势,疫情和外面的冲突。


我基本的观点,应该科学的防疫,而不是采取原来各个省、各个市、各个区,甚至各个小区都有一套政策。武汉这一次为全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它的成本是巨大的,封城、方舱医院,最后全面检测,都是对世界抗疫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但好像成本大家讨论的少一点,这个是需要反思的,马上秋冬季节要来,有可能会反复,再不能用一刀切、简单粗暴的方式带来这么大的社会成本来对付疫情。这是我想讲的,一定要把确定性提高,而不是听之任之。


至于怎么样扶持民生,就是消费这一块,其实消费和市场主体是一回事,保住市场主体,工人、员工们有收入,他就会去消费,消费跟收入是相关的。我觉得有几种方式直接刺激消费就给消费券,前一段时间也讨论这个事情,后来好像力度不大,在武汉完全没有感受到消费券的好处,这是一种方式直接刺激消费。另外的一种方式就是刚才说的保就业,也就是保企业的主体。


我觉得这两种要在政策上进行创新,在西方像英国是做了,只要企业保证不解雇工人给你补贴。也就是说,保企业,同时也保了就业,保了收入,保了效益,这个东西不是对立的,可以在政策上进行创新。 然后精准地去刺激,精准的对策。除了我刚才讲的救企业的同时救就业,还有通过金融体系的创新,真正把血液送到毛细血管。现在听到一些大银行,昨天工商银行的董事长说这些事情,逼着他们也为中小企业贷款。这是行政的方法,但是很多金融创新,比如说,蚂蚁金服服务了很多小微企业,这个时候是不是要给他更大的空间,让他把真正的资金进到真正需要扶持的小微企业,真正进到毛细血管,这样才能真正的保就业。我觉得他们可以做到这一点,金融科技通过大数据的手段平台收集了大量的信息,呆账、坏账低于传统的银行。


这个时候一定要在思路上创新,而不是简单的回到刚才姚洋院长说的用投资驱动,特别讲的新基建,我也觉得有一点点讲得过于笼统了。什么叫新基建?新基建投资需要政府来做吗?我反而觉得很多传统的基建,因为现在要做城市群、区域一体化等等,还有大量的空间,而且它的产业链链条比较长,可能对刺激经济来说,如果我们要用投资的手段也要重新思考,而不是简单的说新基建确实是对长远有好处,而不是不刺激去分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