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潮涌:互联网和产业是一个相互渗透的过程

2019/08/27


    谢谢张总编,张总编是我20年以前就认识的朋友,是国内财经媒体里面鼎鼎有名的大咖。今天他主持,我们也很荣幸。作为亚布力的理事,我也很荣幸参加今天这个分论坛,主要是和大家一起探讨和分享对产业互联网的一些看法。我是长期做投资的,我就从投资的角度分享一下对产业互联网的看法,以及我们目前在产业互联网领域里面有那些投资的布局,在看哪些项目。


    首先,对于产业互联网,刚才主编也讲到,是相对于消费互联网而言的,这个概念2012年在美国由GE率先提出,GE当时提出了一个概念,后来又和Intel、IBM、AT&T一块儿发明了工业或者产业互联网联盟,从2012年开始,他们就在美国和全世界范围内探讨如何把互联网的技术和产业,尤其是工业制造行业、流通行业、金融服务行业、医疗服务业等等领域进行融合,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来做流程再造、数据共享,以提高服务的效率,提升价值链。中国是工信部2018年7月份正式提出工业互联网概念,在今年1月份又正式推出了中国的工业互联网指南、发展指引。在十九大报告里面也正是提出了工业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概念。我们作为投资界的一员,很关注国内的政策引领,对于互联网,对于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引领。最近我还在看一本报告,这个报告大家网上可以找一下,中投顾问公司发表的几百页的关于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分析报告,分析得非常详细,对于产业互联网的机遇、市场前景、相关的技术,以及很多的配套的技术,尤其是现在像5G,包括NB-IoT这些技术节点,中国现在五大城市作为产业互联网的节点,做了一个非常详细的报告,里面很重点地指出了国内现在在产业互联网的领军性企业,这里面既包括互联网行业里面的巨头,像腾讯、阿里、华为等等,也指出了像徐工、上海钢联,还有一些汽车制造业,这些典型的产业互联网的巨头。所以从产业互联网的角度来讲,既有从互联网的巨头向产业的延伸,也有传统的制造业、服务业、物流行业、金融服务业的巨头,利用互联网提升自己的产业链,这是一个相互渗透的过程。


在投资领域我们确实也很困扰,因为在消费互联网领域里面,过去的巨头是强者愈强、大者愈大,他们从消费领域也在向各个不同的产业领域里面渗透和延伸,因为它有巨大的用户数据,有巨大的流量优势,还有品牌资本的优势。这一块我们的投资策略基本上就是“傍大款”,跟着巨头一起,走向他们延伸的领域,能够投到他们关注的领域里面的一些初创企业,最后被巨头收购或者是战略合作,这是一个思路。


    第二个思路也是在产业互联网领域里面寻找一些初创企业,这里面有模式型的,也有硬科技型的。比如说产业互联网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数据的采集端,比如说传感器、窄带的NB技术、IoT相关的设备,包括智能化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算法,芯片相关的一些公司,这作为我们的一个投资方向。站在投资的角度看,我们现在感到产业互联网领域里面的区别和消费互联网的区别还是巨大的,因为消费互联网,尤其是在中国,出现了世界级的互联网巨头,因为中国的用户红利,中国巨大的消费能力,中国本土化用户的痛点解决、场景,使得我们中国产生了世界级的消费互联网巨头。


    在产业互联网里面,我认为在中国产业互联网里面也出现了几个巨头,最近如果大家关注中国千亿级市值的公司的年报的话,其中我们可以看到阿里、腾讯的收入依然是以超过40%的年增速在成长,这是两个互联网的巨头。但是也有两个非互联网的巨头是行业的或者产业的巨头,也有超过40%的增幅,一个是平安,一个是华为,所以我觉得平安和华为这两家公司可以说是产业巨头里边拥抱互联网、拥抱新技术、拥抱人工智能、拥抱大数据做得非常好的两家公司,所以他们的增幅也可以媲美互联网的巨头。美国这些年在人工智能方面出现了一个千亿美金市值——英伟达,因为是算法的推动,使得它价值成长很快。其他的几百亿美金市值的公司也在出现。在中国人工智能头部企业里面,我们看到像商汤、云从、依图这些公司的价值成长很快,但是他们和消费互联网的巨头相比还是显得比较小。所以我们要承认在产业互联网领域里面产业的特性不可能产生赢家通吃的状态,未来这些产业互联网出现的领域,比如汽车、制造业、流通业、金融服务业,这几个行业里面,把行业应用做得非常彻底,标准化做得很高,最后在中台这个领域,比如数据中台,刚才裴总也讲到,这个领域能不能提出比较大一点的公司,因为所谓的中台就是把一些单个业务的共性提炼出来,最后把它中心化、标准化。形成有价值的东西,就像阿里提出“大中台、小前台”这种产业互联网的模式可能会催生比较大的投资机会和投资标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