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源: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创始人、主席,元明资本创始合伙人

2019/08/26
    我原来是做金融行业的,最近十年我在美国的时间比较多,主要是做生物技术的投资。如果今天讲这个题目的话,我想我的投资分两块,一块是被动投资,就是在一个生物技术公司,在一个新药研发公司里面投几百万到几千万美金,这样做成一个比如说比较小的股东,或者做成一个仅次于创始人的最大股东。但是总的来说这块我们算是被动投资,因为它有人在管理。

    我今天愿意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我在去年,应该说前年或者2015年的时候,我在美国投资的一个高科技公司。我进去做了董事,然后去年我又收购了这家公司,收购这家公司以后我现在成为这家公司的董事长。我在美国的一个高科技公司做董事长做了一年了,做董事做了四年。所以对于这个公司里面的整体情况,员工、技术人员以及我们的产品、以及我们的市场、以及它和中国的关系,还是有很多的体会。

    首先我介绍一下这家公司是一家高端医疗器械公司,现在治疗肿瘤最好的设备就是所谓质子刀设备,我们就是生产这个设备。它是用一种电磁的方式把一个非常小的粒子叫质子,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加速到光速的70%,然后有控制地打出来,打到人体里面,可以把癌细胞的DNA打断,就是这么一个技术。

    这个技术已经有100年的历史了,但是把它变成一个高端的医疗器械是最近20年的事情,也就是在20年前美国才有了第一套在医院里面可以使用的质子设备,来治疗肿瘤。它可以治疗乳腺癌、头脊癌,各种儿童肿瘤、前列腺癌、肝癌等等。我们国家在上海有一套,大家都知道的叫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进口的是西门子的设备,这套设备大概一套的单价,就是买一套这个设备的价格是2亿美金,把这个医院建起来大概花了30多亿人民币。

    所以我收购这家公司,投资这家公司,是一个革命性的技术。它就把一个巨大无比的加速器,一个巨大无比的系统,像一个足球场这么大的系统,缩小到只有220平方米,就是把它大大地小型化了,也使这个成本下降到原来的大型设备的大概六分之一到八分之一。

    所以就是这么一个技术的公司,我作为一个中国投资人和一些中国基金、地方政府一起就在2015年投资了这家公司。投完之后我们是大股东,然后我就进去做了董事。去年收购以后我就直接出任这个公司的董事长,而且是管事的董事长,我负责基金管理。所以现在我等于是有一个身份,就是一家美国公司的董事长,这家公司是美国公司,但是它的投资人都是中国投资人。

    我在这几年的过程中就觉得技术创新,包括我就在观察中美在这个行业里面到底有什么差别?我就发现其实差别很大,也就是我们这间公司是2004年创业的,2004年的时候就有一批科学家他们就想到了怎么把这个大型的设备做成很小,然后效率很高、成本很低,这样用于医院里面的话就可以降低成本。其实这间公司是2004年就开始研发,在过去14年一共花了5亿美元做研发和运营。他确实是在2012年的时候实现了最初的设计,就是把这个设备由一个巨大无比的设备变成了一个非常小的设备,这样就具备了在各个医院进行推广、普及的可能性。我就看我们国家在这个行业现在大概有8家机构在研究同样的设备,而且这8家机构都是非常鼎鼎有名的中国的科研机构,都是科学院系统的。

    但是我看到一个什么现象?就是其实我现在管理的这家公司在14年前就开始研究这个很小型化的东西了,而且在2012年的时候这个产品都已经通过了FDA的批准,现在已经在世界上有11家医院在使用这个设备。但是我们国家的研究机构还在研究上一代,就是20年前那种设备,然后又照着那种设备的路子在往前走,现在好多家在研究,而且国家也给了不少钱。

    所以就让我感觉到其实世界上有一些已经经过了一个发明创造的过程,他已经走在很前面了,但实际上我们国家在后面跟着,中间还有5-10年的差距,然后我们还在不断地投资。所以这样一个问题对我们来讲其实是一个不合算的问题,所以那我就看这些美国公司是怎么管理运营的?

    我发现几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因为他是美国公司,他和美国的这些名校,像斯坦福、伯克利、麻省理工学院,像这种著名的实验室,我们这些高管都和这些机构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整个是网络一样,信息是流动的,他能掌握到最新的东西。

    第二个,他们确实对学术上最新的发展,因为发表的论文大部分都是英文的,这些英文的论文他们掌握的速度,比如我问他们一个什么问题他们很快就能拿出一堆东西来,能感觉到他们都站在科学或者说技术的前沿。而我们国家我们接触到的这些我们的同行,我觉得跟这方面来比就有一个比较大的时间差。也就是说世界上发生的东西还不是很知道、还不是很了解,特别是越细的层面、越技术的层面、越是大家不熟悉的层面差距越大。发表一些知名度很高的论文大家也都知道,但是真正到技术层面来说差别非常大。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觉得我们国家的技术创新还是一定要开放的,一定不能离开国际先进国家的这些学术机构也好,包括这些科研机构也好、包括这些先进公司,也要高度关注这些专利的发展。像我们这个产品大概有250项专利,形成一个保护。也就是说你即使觉得我这个做的好,我们在很多地方都注册了专利,包括在中国、包括在其他国家、美国、欧洲都注册了,你也没有办法仿制。
所以我自己觉得从我做这件事情看得出来差别还是非常大,就是一定要开放式的创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