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瑞国:新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2019/03/25

        在过去十年当中,或者说过去的二十年当中,中国的制造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本人恰巧在过去二十年当中服务了两个国内最迅猛发展的行业,一个是石油化工行业,我们所做的自动化设备,主要是服务于自动化石油化工行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制造;另一个是高铁,我们亲眼目睹高铁从无到有、从低端到高端的发展过程,整个过程中伴随着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的过程。

        这两个行业恰恰是我们制造业的两大行业,零散制造业和流程制造行业。刚才段总给大家展示全世界最复杂或者是最高端的汽车制造业就是离散制造业的代表。我们的高铁列车,以及现在所有主要的大型装备,是离散制造的代表,而我服务的石油化工行业是一个典型的流程制造的行业。在过去二十年中,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加剧,所有的业主都对制造的智能成本、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了两个传统的分类以外,由于新制造的发展,我们出现了网络的协同制造,大规模的个性化定制,以及远程的运维服务,等等几个新的制造类型。
毫无疑问“新制造”给一个简单的定义,在制造流程使用了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促进了制造成的信息化、定制化,从而更好的服务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的制造。

        如果中国稳居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在所有的流程多种,所有的产品门类当中,我希的产品制造业面临了能耗高、效率低,产品同质化严重,附加值低,严重缺乏竞争力,这也是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最严峻的一个挑战。同时,过去三十年赖以成功的一些因素,劳动力因素、原材料因素、土地因素、国际环境因素,这些红利都丧失殆尽。因此,传统的制造业为了生存和发展,急需要转型升级。    

        “新制造”之所以得到发展的前提,第一是因为新技术的发展。现在中国的高铁在运行的有4000列火车,在用的货车数量有2万辆,慢速的火车大概有7000列所有。所有车辆在制造过程当中都用上了智能化,每一列高铁列车有将近2000多个智能传感器。这些传感器收集的所有信息都实时通过专网传到铁路信息中心,然后传到铁路局的各个中心。在铁道部的控制中心,全国所有列车的运行状况一览无余。由于传感器的广泛应用,才使得真正广义上的智能控制得以实现。
第二个方面是运算的提升,各种各样的专用芯片、人工智能芯片的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推动。在这个过程当中,深度学习的算法、及其软件的推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推动力。

        我们的吴忠仪表是中国自动化的一个全资子公司,位于中国西部宁夏,是我们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两化融合的重点企业。这是一个典型的单件小批的个别定制的离散型的制造企业,它有100多个系列、10万个品种、100多万个零部件。它存在的困难,是质量控制比较难、交货周期比较短,组织难度也比较大。但经过我们的智能化改造,已经实现了端对端的流程业务和整个生产制造过程中的信息化、智能化。过去三年中,每年的业务都以30%的速度在增长,交货期从常规的60天缩短到25天,生产成本降低5%左右。很重要的是产品一次合格率,随着智能手段的应用也有大幅度的提高。

        “新制造”的第二个角度,是我们和客户的关系的改变了,相关的服务变成了我们另外一个新的所谓的新经济的“新”之所在。

制造服务业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我跟大家分享一组数字,美国一家子公司一年的营业额大概在20亿美元左右,服务的收入占到70%,就是14亿美元。服务所产生的利润占整个公司现在利润的150%,也就是说新做的设备全是亏损的,全是靠服务来取得的利润。因此在全球的GDP当中,63%是服务业创造的,而在发达国家当中制造服务业所占到服务业的比重有70%左右。在全球范围之内服务业向制造进军已经成为一个明确的趋势。

        整个服务业也会细分出非常多的类型,包括外包的甚至互联网的专业研究、开发、设计、实验,第三方的物流、供应链的管理,以及呼叫中心应答中心、产品回收,售后服务再制造等等。

        制造业的服务业,服务的元素越多,我们和用户贴合的越紧。当我们把服务的理念放到装备制造业以后,所有的传统制造业好像都具备了互联网公司的因素。我记得雷军先生讲过,互联网公司卖给客户的产品只是一个起点,它会跟客户有一个终生的黏性。这一点恰恰是传统制造业企业所缺乏的,我们要补上这一课。
现在世界各个国家,不管是什么样的一个体制,都在以举国体制来支持“新制造”的发展。我想,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企业,如果要真正跨越“新制造”,从目前绝大部分企业处于2.0的状态,升级到3.0绝大部分采用数据化、信息化的一些手段,进而提升到智能化的手段,实现二级跳。毫无疑问,政府的支持是不可避免,也是非常急需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