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所理解的机器人概念通常不太一样,狭义理解可能是那种长得像人形、会唱歌跳舞的机器人;广义上看,机器人有很多类型,例如图灵有个机器人开放平台,定位是给所有想做机器人的企业和开发者提供人机对话能力,2014年底发布,到目前为止已经有85万的注册企业和开发者,这85万注册企业开发者在过去四年做了100多万款各种各样的智能机器人。举个例子,国资委跟我们合作了一个机器人叫国资小新,国资小新之前只是国资委的一个新闻代言人,加了图灵的人工智能后,国资小新华丽转变为一个机器人,他可以解答用户关于央企国企相关的内容信息;国资小新的形态既可以是一个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的聊天机器人,也可以是放在大厅屏幕上的虚拟形态机器人,也可以是一个实体硬件机器人。
图灵的初衷是做人机对话,因为我们相信只要是服务机器人,有人机交互,就需要自然语言处理和人机对话能力;过去几年,图灵机器人开发平台孵化出的机器人很多,特别分散,很长尾,长尾到我们都不想做,因为场景太多。2017年开始,图灵决定深耕一个场景,就是刚才讲到的儿童场景。选择儿童场景是因为我们看到,类似像手机、PC的数据服务入口基本已经被大的互联网公司瓜分完毕,但家庭和汽车仍存在着巨大场景机会,除了儿童,老人场景也有很大机会去挖掘。图灵目前除了儿童场景,其他类似车载、客服基本都不碰。
当然,儿童机器人也有很多细分领域,例如儿童手表,你可以把他想象成穿戴机器人,去年搭载图灵人工智能的智能手表超过600万台;智能故事机,2018年超过1000万台;此外还有儿童教育学习机、智能玩具等。虽说都是儿童领域,但这些场景只有80~90%的共性,仍有10~20%的差异,类似穿戴、带屏、无屏机器人还是有显著区别。目前机器人产业有些类似十几年前,当时人们拥有的消费电子除了手机,还会有照相机、MP3、MP4、优盘等几个数码产品,直到智能手机出来,用一个手机就可以搞定了。我认为机器人发展过程可能也会经过同样过程,最终会出现一个集成度更高、更智能化、更强大的机器人,当然这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