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瑞国: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未来

2019/03/25

       其实作为中国企业来讲,我们也是作为过去二十年中国改革开放的亲历者,中国企业走出去似乎是一个必然的过程,过去二十年我主要服务于两个行业,一个是石油化工、一个是铁路。

       可能跟大家一起回想一下,我们过去很多的点点滴滴的事件,曾经我们的三大石油公司走遍全球去收购企业,主要的目的就是在当时全球资源枯竭论的条件下尽可能为我们国家找到潜在的石油和天然气的资藏。中海油提出了146亿美元收购美国的优尼科公司居然被美国拒绝了。后来中海油真正的收了一个加拿大的优尼科斯公司,那时候是买到一个高点,在之后的石油危机、石油价格降低的过程中,这个公司成为中海油一个非常大的累赘。

       昨天我们肖总也来到我们现场,当时他也是主导,作为中铝的董事长参与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的股权的收购,我记得当时的数字好像是投1100亿美元买了10%左右的股份,我还没有董事席位。当然后来在整个全球资源降低的情况下,也会受到一个损失。但是从长远来讲,我们也获得了很大资源的储备和跨国公司、资源类公司合作的一个机会。像中国铁路最鼎盛的时候,铁道部在全球18个国家设立了直接办事机构,要在每个国家建高铁,设立了联络处,我们在美国直接和GE公司在旧金山成立了一个合资公司,当时启动资金1亿美元,三年以内要把美国第三条高铁,就是旧金山到拉斯维加斯到洛杉矶的高铁批下来,然后开工。

       这是我们当时雄心勃勃的一个计划。后来随着铁道部的腐败案这个过程等于受到了一定的抑制,但是在之后中车集团,可以这么讲作为前二十年铁路大发展的一个成果,中国中车成为一个世界级企业,也是中国制造业崛起的典范,从全世界名不见经传变得全世界巨大,大到二三四名加起来还没我们大,如果按照中车新的世界竞争能力,应该说在全球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可能再有其他的车辆公司的存在,中国中车几乎占领的美国地铁市场80%左右的份额,所有的投标每投必中,最后逼着美国人不能参加纽约地铁,因为你来必然中,所以没有让中国的中车参加纽约地铁的投标。同样拒绝在伦敦地铁的招标以外,中国中车随着全世界市场的拓展,在全球各个地方设立了企业,由于中国北车拿到的波士顿地铁,我们拿到春田建立了第一个北美工厂,拿到了芝加哥地铁在芝加哥建了一个工厂。随着中国高铁出海,中车的这些子公司将会在全世界各个国家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国企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主力,除了我刚才提到的石油公司、资源类公司,包括中车以外,最显而易见、最成功的中国走出去的企业是工程类的公司,建筑类的公司,大型的专业建筑公司,像中建、中国电建、中国农建。大家可能真不知道他们在国际市场有多么大威风?几乎有他们的地方,所谓的订单,大型的水电站、高速公路,大型建筑都是大型国企在建,正是因为大型企业的国际化使得我们的GDP增长,除了国内的贡献以外,来自国外市场的贡献也是非常大的。

      进入2000年以后,应该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绝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加入了国际化的步伐,大家可能知道中国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民营企业叫万象集团。他在中国非常有名,其实大家知道美国更加有名,万象美国举一个例子,我们三届国家主席访问美国、访问白宫,每一次都是万象的主席和总裁陪着我们国家的主席跟美国总统一块坐在首桌,为什么?万象在美国投资了一百亿美元,收购了200多家企业,绝大部分是濒临倒逼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成功率是百分之百,年汇报率是超过100%,被评为铁袖代最大的复兴,被广泛的赞誉。万象美国圈可以直接和美国总统、国务卿、议长对话,这只是一个例子。很多企业没有万象这么大的规模,都在孜孜不倦走着国际化之路,为什么?因为鱼长大了,中国这池水容不得我们,我们希望在更大的水里面,海里游一游,才取得和同行业的竞争对手进行跨国竞争的一个机会。实际上在我们的行业里,在我们的身边每天都发生着中小企业收购国外公司的案例,大家知道浙江的卧龙电器,是一个普通浙江做电器的企业,大家不知道,可能在过去十年当中,他有十几次的并购,总共有100多亿人民币的并购金额,构筑了全球中小电机这一块的顶尖的非常扎实的功底。

       同样作为我们这样的企业一直在考虑国际化的问题,因为走到今天,不管是从工业门类的配套,还是市场的拓展,都产生了一个企业发展战略的客观需求。2016年我们在德国收购了一个176年的老企业,叫BVV集团,这家企业是做高铁车轮轮对的企业,是传统的制造业,位于德国鲁尔区的中心、德国的波鸿,是铁锈代中的铁锈代,应该说抓住他发展历程中比较困难的时候,瞬利解决了在高铁产业链里面非常关键的火车部件火车轮对工业化的问题,从公益技术、材料、生产加工、可靠性的全面检验,由于它是我们全资百分之百的中国的企业,我们对他所有的知识产权、历史上的业绩,包括对中国供货的资质有百分之百的拥有权,也填补了国内在关键零部件方面的不足。在此之前有两家企业投入了几十年时间,一直想突破这块难度非常大,因为高铁列车的可靠性是非常挑战的。收购以后,应该说作为一个中国企业,顺利解决和工会的问题,和职工委员会的问题,获得他们工会充分理解的情况下,我们对这个企业做了一个全面的转型升级,可以这么讲是中国企业对德国企业进行转型升级,虽然在技术上是明显高于我们的,但是整个企业管理,在信息化、在整个研发的诉求各个方面远没有中国企业来得那么有冲动,来的那么直接。在过去的二年当中,我们逐渐在中国高铁市场份额从原油的20%增加了50%,我希在这个期间研发了三种新的材料为未来的400公里、600公里的轮轨式高铁做了一些知识储备,基本木在欧洲、北美的主要客户扩大了我们整个的市场份额。这是我的亲身经历。很多人会担心中国企业走出去会不会被人所歧视,不接受,觉得我们是落后的国家。其实我以亲身的经历告诉大家,中国现在细在世界上的为止就像20年前世界人看日本人一样,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有钱的人,最慷慨的业主、对员工最好的业主,这是一个评价。因为BVV还有一个子公司在巴西,巴西的员工就这么看待我们的。当然我们做的也不差,总体上是善待员工的,国际化直路未必那么坎坷。国内因为对国外工会谈股色变,至少从德国人和巴西人来看,巴西是很难缠的过程,我觉得中国人应该凭自己的智慧还能够去撼动。

       眼前我们遇到了问题,我们所有企业考虑战略,海外扩张海外战略的时候,2018年后半期到2019年有很多的犹豫,在反全球化势力抬头的情况下还有没有这样的机会。这两天在网上流传了一个所谓中美达成协议的几个要点,路边社消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尽管我们从多边,像张总讲的从全球化走向孤立化,从单边转向多边,全球的趋势一定是一体化,或者是低关税,或者是走向特朗普说的公平贸易,当然公平贸易某种意义上来讲,对发展中国家确实是不太公平(我不知道我们还是不是发展中国家)。

       中国在这个方面,在国际方面另外一个很大的推动力就是我们“一带一路”的基本国策,很多人讲我们“一带一路”是纯粹的输出落后产能,其实不是这样的。不是讲一个官话或者是一个漂亮话,当中国成为一个第二大经济体的时候,尽管你有很庞大的内需的市场,但是如果你仅仅是一心想内,你的发展空间还是有限的。我们虽然不像日本、韩国,从他所有的企业诞生哪一天起就往两眼往外,所有的中国企业,包括中国政府的领导人能够在这个时候,在国家经济发展到这样的程度的时候,提出“一带一路”这样一个国策是非常重要的,也为我们中国所有企业的国际化奠定了一个重要的国家战略的基础。我个人觉得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未来是持续不断的浪潮,会越来越猛,也有利于中国企业国际化和大型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