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亦兵:教育扶贫要善于发现社会问题

2018/09/11

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和今天的公益论坛有三点连接:


第一点,名字叫企业家扶贫基金会,是2007年由王平理事长和三地两岸的企业家发起。它叫企业家扶贫基金会,是由有很多企业家,像陈东升董事长、郭广昌董事长、陈建新董事长等发起的。而且在友成十年的运作过程当中,也得到了很多企业的支持和帮助,所以首先向所有的企业家和企业表示我们的敬意和感谢。


我刚才说三点连接:第一点是企业家。第二是创新,在友成发起的时候就提出要物质和精神双扶贫。精神扶贫,我们理解就是和教育的相关,因为教育的两个最大本质是改变认知。


第三是和教育扶贫相关,2007年刚开始接受亚行的一个研究项目,叫“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在这个计划当中,我们经过调研发现,贫困最大的问题是资金匮乏,最主要的是人力资源的匮乏。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在乡村人力资源有着巨大匮乏的同时,城市有巨大的冗余。特别是退休的老师和企业当中的一些高级白领,还包括一些国家干部。他们退休以后身体都特别好,而且有意愿做一些和志愿者相关的事情。我们的志愿者行动计划通过在各地建志愿者驿站,号召有意愿参加扶贫志愿者的这些人力资源到乡村去。2008年这个计划就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的同意和批准,2010年这个计划开始正式实施,并进入了国务院扶贫办的全国扶贫纲要。


2013年的时候,一位老师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乡村和城市之间的教育资源太不平衡了。比如说像人大附、清华附这些特别好的老师,有各种各样特别好的教学方法和理论,然而农村老师普遍在这方面有所欠缺。所以在调研过程中就产生了一个新的计划,叫“双师”计划,在人大附开第一课堂,再选择一个乡村学校进行第二课堂,暨通过网上直播进行教学。

最大的困难其实还是认知方面的困难,因为我们接触的大部分都是地方的教育管理部门、学校的领导以及乡村的老师。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让他们改变认识,比如老师的接受程度就是很大的问题,他们缺乏热情。我们其实有两个扶贫,一个是对教师的扶贫,还有一个是农村电商的扶贫。如果没有很好的组织,如果没有很好的催化作用,让他们自己去学习是很困难的事情。社群是学习最大的关键,你必须要有好的社群管理者、催化者,在我们的社群当中有班长、辅导员,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的学习热情才可以高起来,在内部要有一个激励机制。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取得这么大的进步,企业家的作用是最重要的。因为没有你们不竭的驱动力,不可能有这样的成绩。企业家现在做公益和十年二十年以前完全不一样,首先你需要发现一个社会问题,围绕那个社会问题你再去做你的公益,环保、养老、健康、卫生也可以,没有关系,只要是你关注的社会问题。

现在的教育扶贫有两个趋势,一个趋势是越来越多的和教育相关的企业被卷进来了,包括像流利说、沪江、爱课堂、洋葱数学。而且他们的公益价值和主营业务以及社会目标是一致的。所以这些企业是教育扶贫当中最重要的力量,而且友成和他们也越来越多的有这种交流。那么其实在从资金这个角度来说,当然任何一个公益机构都需要资金,我觉得这是一个需要企业和企业家去认真辨识的,辨识的前提是你关注什么样的社会问题。

现在大家提出的教育其实都在说学校教育,其实家庭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对一个人的成长,其实0—7岁的教育特别重要,所以父母的陪伴很重要。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是我们国家最大的问题,友成做了一个所谓的电商扶贫,是什么项目?就是让妈妈回家,对年轻的乡村母亲进行电商培训,让她们有一个电商技能可以回家创业。目前为止已经培训了1万多个乡村母亲,效果特别好。她们回到家以后不仅是自己创业脱贫,更重要的是陪伴孩子成长。第二个我觉得为什么在教育扶贫的攻坚战当中社会组织应该起到更重要的作用,社会组织因为它的使命使然,可以更敏感的发现问题,可以用创新的方法发现问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