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显文:中国企业有能力改变和服务世界

2018/09/11

我在金融行业做了三十年,参与了不同的中国企业海外收购项目,根据过去的经验,我总结了三个重点。


第一,是战略性问题,即收购的目的是什么,和我们的企业达到了怎样的协同效应,这一点要想清楚,要明确定位是什么以抄底为目的买东西最终不一定成功。我认为目前中国有些企业,在海外的拓展是非常成功的,比如小米在印度和印尼的手机业务拓展就非常快,也由于定位明确,产品在当地的知名度很高。另外,华为在海外的扩展也非常好,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


其次,那些不成功的例子,问题就出在没有做到足够的尽职调查,没有进行全面的合规性风险、法律风险、文化融合等很多方面的风险评估。很多投资方的中国企业没有看清楚对方与中国的文化差别,对他们的工作方式、价值观、生活习惯、行为习惯都没有真正做好调查和了解,只是一味地用国内的思路方式确保对方接受中国的管理。


第三,是人才方面的问题,国内企业在海外收购方面都很重视一把手,通常会把一把手送到海外去管理团队,却没有真正理解海外管理团队当地本土化的重要性。而企业的成功要依赖本地的团队,单靠一把手的能力往往不能在短期内把协同效应和整合遇到的困难很好地解决。

如果单纯从财务收购方面,相对来说成功率比较低;而从战略收购层面,做好战略准备、尽职调查和人力资源,成功率就会比较高。

金融科技在本质上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在西方社会,金融科技是非常大的推动力。在中国,金融科技往往被认为是和P2P(person to person,点对点网络借款)、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首次币发行)等一些大家认为的比较负面的融资行为有关。随着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从支付方面到现在不同领域的人工智能帮助银行去做一些人脸识别等的应用,其实对中国经济在国际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对于融资需求很大的企业,P2P(person to person,点对点网络借款)金融科技是非常有效的,其实美国的P2P(person to person,点对点网络借款)早于中国就成立了,而美国之所以成效非常好非常成功,是因为美国比较注重道德风险而且比较规范的,因此没有像中国这样出现这么多的道德风险。美国有很多透明的信贷模式,每个人的信贷库里有信用卡的历史,而中国却没有这些,因此我认为中国也可以创造一个信用库。另外,中国的投资者有时候比较盲目,于是就会出现单纯地通过谈收益率,来判断哪个公司的投资好的情况,这其实也是过去银行的理财产品遗留的一些后遗症。

其实我对中国在全球的服务能力是乐观的,因为中国本来就有能力和能量去改变的和服务世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