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细嘉:景德镇是一座“五生一体”的世界瓷都

2018/09/11

我的发言题目是“景德镇——一座讲好中国故事的城市”。我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一座与世界对话千年的小镇;二、生计、生产、生活、生命和生态融为一体的世界“瓷都”;三、一座文旅融合的全域旅游城市。


一、一座与世界对话千年的小镇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瓷器的国家,景德镇对世人的影响及在世界上的地位都是通过瓷器开始和实现的。景德镇千年以来以单一陶瓷产品立世,在全球独一无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景德镇是汇天下良工之精华,集天下民窑之大成的“世界瓷都”。


景德镇陶瓷乍始于汉室,发展于唐五代,称名于宋朝,繁荣于元时,鼎盛于明清,衰落于清末民初,继往开来、发扬光大于现当代。延绵近2000年窑火不衰,这是中国乃至世界制造业的奇迹、造物史的壮举,是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史的辉煌篇章,是中国对于人类不朽的贡献。


无论是大汉时期的新平镇,还是隋唐时期的昌南镇,还是两宋以来的景德镇,自古以来,她都以镇为名,至今还叫景德镇,只不过现在叫作景德镇市。但这座既不是通都大邑,也不是闹市巨埠的小城,尽管相对来说还地处偏远、关山阻隔,却是一座与世界对话千年的城市。它与世界对话的资本是什么呢?全有赖于一种造物,这种造物就是陶瓷。


这样一座小镇为中国和世界创造了无数美轮美奂的瓷器,造就了多少人间神话,成就了多少财富梦想和人生传奇,这里面有一些材料可以说明。宋代以来这个地方就是“村村窑火,户户陶埏”。明代缪宗周讲“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整个的长江都是舟船。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说景德镇制瓷工序“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明代王世懋又讲,“万杵之声殷地,火光冲天,夜令人不能寝,戏目之曰:四时雷电镇。”景德镇当时生产的火热程度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清代凌汝锦《昌江杂咏》云:“重重水碓夹江开,未雨殷传数声雷。”清代龚鉽《景德镇陶歌》说:“寻常工作经千指,物力艰难哪得知。”清代蓝浦《景德镇陶录》告诉我们,景德镇瓷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说的就是景德镇瓷器在中国到处都有,而且运输到国外。


尤其是在清代有一个叫朗费罗的美国人,他写了《景德镇神游》,这里面写得很有意思,“偶作飞鸟来此地,景德镇上望无余。俯看全境如焚火,三千炉灶一齐熏。充满天际如浓雾,喷烟不断转如轮。苍黄光彩凝画笔,朵朵化去作红云。”可见当时生产的场景、场面之热闹、之热烈,说明她确实是一座在全力生产瓷器的城市,应该说是一座工业化的城市,也许景德镇就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工业化的城市。


景德镇的瓷器走过五大洲,七大洋,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喜不自胜的器物。景德镇的瓷器,迈过万里无垠的沙漠,越过浩瀚无边的大海,走向世界的每个角落。


景德镇的瓷器成为欧洲皇宫的珍品,成为上流社会珍爱的奇物,成为人们身份尊卑的象征。一些欧洲宫廷纷纷造出所谓的“瓷屋”,摆设中国的瓷器(尤其是景德镇的瓷器),英国、法国、德国、奥地利的皇宫里面都曾经这么干过。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部落,景德镇所产的瓷器还具有诸如硬通货的功能,可作为婚嫁的彩礼和赎身的信物等等。


19世纪一位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来景德镇考察,将景德镇生产的瓷土,就是高岭那座山出产的瓷土称为高岭土,命名为“Kaolin”,让景德镇市浮梁县高岭山出产的高岭土成为瓷土的代名词,奠定了高岭、浮梁、景德镇在瓷土、瓷业、瓷都方面的正源地位。


新中国成立以后,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国礼瓷先后三四百次采用景德镇的瓷器。


自唐五代景德镇烧造出水平较高的青瓷、白瓷后,一些伊斯兰国家首先开始模仿景德镇的瓷器,其后东亚的朝鲜和日本、西亚、欧洲均走上了学习景德镇制瓷技艺的漫漫长路,一路多有收获和创新。法国传教士殷宏续分别于1698和1721年对景德镇进行了两次详细的考察调研,把景德镇瓷器的制作工艺描绘得非常详细,引进到欧洲,于是欧洲出现了第一个以景德镇工艺为模仿对象的瓷器生产线,也正因为如此,欧洲的瓷器才开始赶上中国的瓷器。


很有意思的是,China既是中国又是瓷器,在英语语系的国家中两者是统一的,我们也不清楚他们到底是通过瓷器认识中国,还是通过中国认识瓷器。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对于瓷器的认识更多的是来自于景德镇,这是不可撼动的事实。这里面存在着两种逻辑关系,一是景德镇(昌南)——瓷器——中国,而是中国——瓷器——景德镇(昌南)。以瓷器为媒这一点是不变的,而瓷器的代表产地和来源是景德镇,这又是铁的事实。1965年郭沫若来考察景德镇留下一句话,“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这可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奠定景德镇“瓷都”地位的最后一个最有权威的定论。


二、一座将生计、生产、生活、生命、生态融为一体的“世界瓷都”


在景德镇这座城市,人们的生计来源于瓷器,人们的生活依靠瓷器,人们的生产依托于瓷器,人们的生命融入瓷器,景德镇的生态就是为瓷器而生的,因为这里有瓷土,这里有瓷石,这里有运输的通道,所以“五生”一体,成为城市的重要的表现。


但说景德镇是一座可以亲近陶瓷的“世界瓷都”,是因为它拥有两千年的冶陶史,一千年的官窑史,六百年的御窑史。说景德镇是“瓷都”还在于她生产的瓷器成为世人追捧的器物,历史上远销世界120多个国家,几乎走遍了世界每一个角落。说景德镇是“瓷都”还在于她成就了世界陶瓷技艺的高峰,历史上主要陶瓷生产国和现代陶瓷大国都曾借鉴和学习过景德镇的陶瓷制作工艺。说景德镇是“瓷都”还在于她以陶瓷立市、以陶瓷兴市、以陶瓷荣市,既以陶瓷入世又以陶瓷出世,是一个因陶瓷而繁荣千年的唯一城市。说景德镇是“世界瓷都”还有一个“景漂”的现象可以说明。为什么?因为自古以来,世界各国人都到景德镇来学艺,现在也有三万多“景漂”在景德镇寻找自己的梦想,寻找自己的生命价值。


三、一座文旅融合的全域旅游城市


景德镇是一座具有“恒与变”对立统一特征的城市。


所谓“恒”,就是恒古不变的“千年小镇”和“世界瓷都”,就是千百年来靠单一的陶瓷手工业(工业)立世的城市。同时它的城市规模和人口,和历史上最盛时期相比,变化也是很小的。这点很有意思。


历史上沿河建窑、因窑成市,形成“陶阳十三里”“廿里长街半窑户”的街市格局,而今天景德镇市的建城区规模,如果仅算其长度,大概也就20-30里,变化不大。


明朝嘉靖时期景德镇从事瓷业的人数已达十万余人,城市总人口即使以从事瓷业人数乘以三来计算,那时也有30万。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建立的十大国营瓷厂,拥有职工10多万人,若以该数乘以三,城市人口也是30多万。2017年,景德镇市总人口约165万,其中中心城区人口也只有44万,说明城市规模和人口基本没有多大变化。


   但有一个形势在变,就是人居环境。其实景德镇在古代是不太适宜人居的,所以有钱人不在景德镇住。毕竟“村村窑火,户户陶埏”、“全境如焚火,三千炉灶一齐熏”,这谁受得了?“重重水碓夹江开,未雨殷传数声雷”,没有大雨就好像打了雷。“万杵之声殷地,火光冲点,夜令人不能寝”,还有“昼间白烟掩空,夜间红焰烧天”。所以,世界上第一座因工业而污染的城市也许是景德镇。


所谓“变”,就是景德镇的生活和生产的环境在变,因为技术的进步、工艺的改进、窑炉的改善,古代那种严重污染的情况逐步得到彻底改变。景德镇的瓷业生产逐渐绿色化和洁净化,景德镇早已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生态之城、陶瓷文化之城。


有人说景德镇太偏太小,其实这是她恒久不变的选择和价值取向。千百年来它就是一座小镇、一座小城,至今她的名字还叫景德镇。


有人说景德镇太老太旧,其实这是她对传统的尊重和传承。千百年来她专注做一件事——制瓷,她专门成就一样东西——瓷器。


有人说景德镇太乱太杂,其实这是她对艺术的执着和追求。千百年来,她只为瓷而活、只为瓷魂而守,其他都不是她关注的,有谁见过艺术也能整齐化一?所以她乱一点,这是艺术家的风采。


有人说景德镇太土、太板,其实这是她对技艺的守望和回归。千百年来她就是在这七十二道工序中淘洗掉尘埃和杂质。不土何来这“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风姿?


正因为如此,她才有与世界对话的资本,才有与世界交流的底气,才有将自己展示给世界的底蕴,她才有成为文旅融合的无景点旅游城市的可能。


我查阅了景德镇的景点,发现网上介绍景德镇的景点一共520个,且每个景点都有电话、地址和营业时间,不会是假的。景德镇是一个户户有瓷人、家家有瓷器、人人谈瓷艺、街街有瓷馆、村村有瓷窑的城市。景德镇是古窑分布最广、陶艺工作坊最多的一座露天陶瓷博物馆和艺术馆,景德镇是博物馆、陶瓷馆、美术馆、艺术馆、民俗馆、古窑纪念馆等最多的陶瓷历史与文化之城。


最后,景德镇是江西省最具海外魅力的旅游城市。江西2017年接待入境旅游者188.9万,而景德镇就接待了43万人次之多,占28% ,“景漂”一族中就有两千多海外“景漂”。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