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高峰会上,东软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积仁在开幕演讲中表示,“大健康承载着各种各样的产业,但当大量的钱涌入这个行业时,当人们都进入到这个行业时,我们会突然发现这是一个跟想象完全不一样的空间。”
他认为这一领域有几个基本逻辑。第一,医疗领域里没有快钱。第二,在医疗领域里如果没有价值创造就绝对没有持续。第三,不论这个产业有多大,一定要服务于总体的社会性。
以下为演讲全文:
现在我们谈到了初心和再出发,刚才大家都谈到了很多困难。事实上,走过了创业的过程,我第一个感受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自出生第一天起就是为了困难而来的,为了困难而存在、而生存的。回过头看创业走过的这么多年,我们会发现,大概没有哪一天是顺利的,或者说我们所期待的那么好的环境也是根本不存在的,因为外部环境在不断地变化,这个变化是我们不可控的,或者说也是我们国家不可控的。所以我们最兴奋的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我们经历了困难、经历了挑战,我们在困难中变得更加智慧、更知道怎么处理这些问题、更知道怎么能够完善自己。我想,这个初心可能是在我们今后10年和20年的发展过程中,都需要坚持的,这是因为我们永远无法想象未来会比过去简单,只能越来越复杂。
如果再出发,我们所有的出发都是选择了一个困难,都是选择了一个挑战,凡是容易的事都是过时的、过剩的。大家可以看到,在我们自己创业的过程中,只要选择了一个热闹的事基本上就是灾难的事,只要选择了一个别人不认可、挑战的事,可能就是有机会的事。
所以今天,我从大健康来看一下我们再出发的这个领域,有什么样的逻辑?
首先,我们看到大健康这波热浪让所有人的心动。互联网公司把大健康看作是入口,地产商看作是转型,保险公司看到未来的健康保险是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政府则看到大健康是一个产业。保险公司,特别是十分智慧的保险公司、商业保险公司,已经意识到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巨大的国家,光靠政府的保险是绝没有可能在未来保障中国13亿人口的健康的。所以商业保险的发展在未来就具有一个巨大的空间。大家会看到,在美国保险中,最大的都是健康保险,中国最大的则是财险,这可能是由于我们对财产的热爱远远高于了我们对健康的热爱。
在这个过程中,商业保险公司突然发现他如果从事这个行业,又不进入健康管理、医疗管理行业,就没有办法控制风险,这也是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全力进入大健康领域的一个根本原因。因为当我卖了一个保险,却不能够控制保险交付的成本和质量,我怎么能够控制我保险的风险呢?所以保险跟医疗产生了直接的联系。
再看互联网。我们看到,医疗是最大的内需、最大的需求,每个人从小到大都会有医疗的需求,当然它就成为最大的入口。我们也看到互联网公司真正地做医疗,用不着完全做医疗,互联网公司在医疗入口之下可以卖各种各样的食品、可以卖旅游、可以卖所有跟这个入口相关的东西,那么也就是说,医疗是一个导流的过程,是一个流量的过程。
地产公司,我们看到越来越多地产公司从卖房子到开始卖服务,从一个地产的开发商变成一个生活方式的管理者,最后一公里的服务变得十分有价值,在家养老,在家提供医疗服务,到家里进行护理,所有的这些都成为未来地产商十分有价值的空间。所以为什么现在很多物业公司变得有价值了?因为在最后一公里的时候,物业公司正在从保洁、保安变成保健、变成教育、变成生活方式的管理。
在政府看来,大健康会承载着各种各样的产业。因为未来还有哪一个产业的需求像大健康这样,这么不满足,这么不对称,供需之间还有这么大的矛盾。但是,当大量的钱涌入这个行业,当所有人都进到这个行业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这是一个跟我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的空间。
首先,医疗根本就不是一个自由的市场。我们可以预测到,在过去几年中投资的互联网医疗和所有的医疗,可能在未来的几年都会从市场上消失,因为大家最开始的想法是,它是自由的。我们会发现,医疗有几个东西不是开放的。第一,医生资源永远是有限的。大家说你可以通过互联网拿到医生资源、拿到好的医院,但大家可能对医生这个群体了解得还不够深入,最好的医生都是没有时间的医生,最好的医生都不是挣小钱的医生,最好的医生都是看不见的医生。所以在这方面,医生的资源有限,而且永远有限,因为医生这个资源从来不跟好和坏相关,永远和比例相关。也就是说,最好的10%就定义为最好的医生,跟医疗水平与过去比好不好没什么关系。所有人都会说,我一定要找最好的医生,找最前几名的医生,那么有限的医生资源而且是一个定数,就导致你找最好的医生永远有困难。
第二,费用谁来支付。大家都说医疗挣钱难,我们看到公立医院收费的70%、80%都来自于社会保险,商业保险还很不发达。为什么不发达?因为数据不透明,大家不敢卖商业保险,卖一个赔一个,一个人买保险全家人受益,商业保险当然不发达。一个商业保险发达的国家一定是医疗信息充分透明的国家,而在这方面,我国的城市很少有这种基础设施。如果能够把看什么病多少钱、哪个医院多少钱、哪个医生多少钱这些信息公布给老百姓,让老百姓像选择餐厅一样地有所选择,那么保险公司就可以据此来制造商业产品。但目前我国在这个过程中,需求永远地不对称,而且这个不对称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解决不了,因为大医生都在大城市,好医生都在一级城市。我去过一个省,省领导跟我说,我们这个地方有一半的农民给农民看病,因为有一半的医生根本就没有受过医学的教育。我们改革的时候要强调分诊,当我们要把养老放在家的时候,有一个基本的道理:对生命的爱护和尊重导致了所有人的医疗移动。生病一定找个最好的医生、找个最好的城市,而绝对不会在我家门口的医院来看病,因为家门口的基础医疗不被信赖。没有质量这件事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没有中国医疗费用的降低,也就没有中国医疗改革的成功。
我们没有看到老百姓存钱去北京总部存钱吧?他可以在当地存钱。我们也没有看到老百姓买保险一定要到总部买,为什么?因为建立了一个完全信赖的机制,使得基层和总部同属一套标准化、流程化、可监控、有责任、有信赖的体系。而目前我国的医疗个体化、艺术化,医生都是艺术家,今天看一个诊断,明天去就不一样,到这个医院和到那个医院看病的结果也不一样。如果有大病、特别不好诊断的病,建议用投票制,一定要找三个以上的医生,少数服从多数,这种可能会让人觉得安全一些。
所以当大家都看好大健康,都要奔赴这个新方向的时候,有几个基本的逻辑是确定的。
第一,医疗领域里没有快钱。如果哪个人认为进到这个领域里能够迅速挣到钱的话,我认为那绝对是个错误,他一定会失望。
第二,在医疗领域里没有价值创造绝对没有持续。你可能进去赚了一部分钱,但是你想持续地赚下去,你就一定要为每个人创造价值。
第三,不论这个产业有多大,一定要服务于总体的社会性。也就是说,你不在一个系统里面考虑自己存在的价值,你就不会有发展的空间,所以我们认识医疗要从医疗的社会性开始,医疗要有质量、公平、安全、成本、指标的根本保证,无论是民间的医疗还是政府的医疗,脱离了这几个社会问题的基本认识,在医疗领域里你就绝对没有持续发展的空间。而在医疗中,我们服务者、支付者,包括市场环境都是一个大的生态。大家今天以为到医院看病是自己掏钱,本质上不是你自己掏的钱,是你把钱交给了社保,社保跟医院谈判制定了一套规则——什么药可以报销、什么病可以看、按照什么规则。社会保险和未来的保险是你健康的代理人,是你支付的代理人。你听过有哪个人到医院去跟医生说,你能不能给我换个别的药,或者你为什么这么看?你能给我打折吗?那是不可能的,原因就是你本身并没有任何力量来控制医疗服务的交付。
支付能力和公平性是未来医疗体系变革的根本动力。大家说互联网颠覆医疗,人工智能颠覆医疗,都是瞎扯,不可能的。真正的颠覆医疗,第一就是谁来支付,谁能改革医疗;第二为了公平性所进行的所有变革,这是政府的职能,政府就会推动医疗不断地变革。支付者现在十分困难,现在支付的能力越来越弱,政府承诺得越来越多,改革并没有那么简单。现在大医院人数越来越多,大医院越来越大,小医院越来越弱,上大城市看病的人越来越多,基层医疗越来越差,这也可以看出,目前民营医院还任重道远,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推动大健康未来发展的力量或者机会是什么呢?
首先,我认为大家一定要知道,医疗机构一定是医疗变革的根本动力,他们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他们如果不变革,那真是变革的门儿都没有。你让一个干活的人不参与改革,看热闹的人参与改革,永远是不可能的,所以关于医院的变革,这是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第二,没有强大的基础医疗永远没有改革的成功。比如云南,大家都说到云南养生,但看到前几天公布的死亡率,你会发现云南是人均寿命排在倒数第几名的地方,那么好的地方为什么人活得不长呢?急救、基础医疗差是根本的问题,大病不出县,我们县一级医疗有市一级医疗水平,这是下一步改革一定要进行的。
技术,今天没有技术,医院就根本不会看病,我们医院60%是靠技术,过去也靠技术,而在今天望闻问切全部变成设备和传感器了。
数据,互联网正在加强这个融合,我相信中国未来最有光明前景的事业是商业的健康、保险事业。中国需要特别强大的健康险公司,来帮助政府,让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互补,使医疗更加和谐。
机会是创新与忍耐的回报,这句话我认为很准确。在大健康这个领域里,你不创新没戏,你不忍着也没戏,要想获得机会,你就得创新,还得忍耐。
走出误区,我认为有几个。第一,互联网颠覆不了医疗,如果哪一天有了互联网没有医生了,那是不可能的。第二,互联网一定要成为医生和医院的工具,大家看病肯定不会找我们做软件的人、IT的人、找互联网人。看病是个连续的过程,是一个服务交互的过程,是一个特别个性化、精准的过程,单纯的线上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第三,我们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价值只有跟医疗服务融合起来,才能表现人工智能技术的有用和没有用。我们做医疗设备的,不会就拿一个医疗设备读出个片子,做出我们的诊断,因为背后还有服务,还有大量其他的信息和数据,需要据此做出更精确的判断。
医疗大数据有多重要呢?现在大部分是垃圾,是数据的鸡肋,真正有价值一定要表现在解决方案上。通过各种病才能够看到你的数据有没有用,而不是你有多少数据。当一家公司说我们有多少数据、多少片子,能够扫描什么东西时,对我来讲,我觉得这只是一个技术的产品,而真正的这些技术产品在未来的20年、10年间,会渐渐成为公共的产品。什么是公共的产品?就是一个不要钱的产品,是给医生的一个辅助工具。越来越多的算法会开放、会透明,很多科学研究会变成社会的公共产品,而最终它会贡献于我们医疗事业的质量、公平、成本等。
我认为,大概没有任何一个领域像健康医疗这样,跟经济周期没有关系。医院的收入是成长的,老百姓为医疗要花的钱是热情高涨的、盲目的,也是浪费的。而在这样一个领域里,任何一个城市都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区,因为医疗服务有特别强烈的区域性。南昌人看病几乎要以南昌为主,每个县里也要以县里为主,如果哪个产业还要被边缘化、被冲击的话,医疗是一个最不容易被其他区域所冲击而又强大的。
很遗憾的是,如果我们的城市统计一下医保费用支付,一般数据是这样,北京的肯定都花在北京了,或者花在美国、日本了。像南昌这样的城市,我认为至少有30%没有花在本地,而花在了外面。这就让我们看到,我们本来存在着一个经济和能力,但我们忽略了,而试图找到一些更大的空间、更新的产业。事实上,我们手里面所拥有的这些资源,我们并没有那么珍惜,这就是对数据财富的忽略、对融合的忽略、对新需求的忽略。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