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文渊:第四范式

2018/04/23

戴文渊:我认为,上个时代中西方科学的主要差别在于是否足够去强调理论。以中医和西医为例,西医比中医更强调理论,而中医则更强调经验。这可以联系到范式问题,第一范式强调的是经验,第二范式就进化到了把过去见过的事情形成理论,从而积累下来不断推动学科的提升。而现在到了一个阶段,就是过去理论是由一群科学家探索发现的,而今后发现理论的如牛顿、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家,很可能不再是人类,而是计算机了。未来科学理论应该是由计算机通过数据去发现。

张树新:你认为被下一代技术革命所替代的行业包括科学家,对吗?

戴文渊:这观点其实不是我提出的。第四范式不是我提出来的,是图灵奖获得主、关系数据库鼻祖Jim Gray提出的,同时提出未来的科学家都叫数据科学家,就是把计算机教成像牛顿一样的科学家。

张树新:沈教授同意吗?

沈志勋:人类科学家会在理论的基础上有更多的抽象和升华。牛顿是把天上的事物和地上的事物结合在一起,爱因斯坦则用完全崭新的方式来重新看待时空,而不只是数据上的简单发现。

张树新:你是说机器想象力不够?

沈志勋:计算机能否拥有跳跃式的、完全断层的思想?例如从经典科学到量子科学的跃进,只有拥有完全断层的思想才能实现,这也许是人和机器最根本的差别。

戴文渊:我们想象下,如果每一个细分的场景都能拥有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社会会变成什么样?我们现在有很多场景并没有足够优秀的人去在研究,比如银行信贷员,他怎样去放贷是否做的足够科学?如果说我们能让计算机干这些事,它不需要到爱因斯坦的水平,它只要达到爱因斯坦30%,哪怕3%的水平,把这个计算机复制出去,对整个社会的科学水平提升也是一个难以想象的事情。这是我觉得科技革命对今天最大的改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