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路明:二十年前,我就已经开始研究、实践、参与一些扶贫工作。1995年,我开始对一个村进行扶贫,我担任这个村的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坚持了20多年,直到去年我才卸任了村委会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职务。因为这个村的扶贫工作已经基本上完成了,这个村已经从一个农村变成了一个城市的社区。
我觉得扶贫、致富都是一种制度性的变化,是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带来的变化,因为离开了这样一种变化,扶贫、致富都没有可执行的基础。也正是因为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大部分老百姓分享了这一成果,迈入了小康生活,但也仍然有几千万人需要脱贫。这就涉及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动力之外,使我们对这些贫困人口有所发觉,从而做到精准扶贫。其中,我觉得应该大力发挥企业家精神,来推动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
这里我跟大家分享几个案例。在云南的原始森林地区还居住了一些人,他们都属于贫困人口。尽管那里资源丰富,但是为了保护当地环境,这在某种程度上会限制当地居民致富行为。比如,本来他们可以通过伐木出售来养家糊口,但是环境保护条款又不允许他们砍树。那么该采用什么样的办法使当地的老百姓脱贫致富呢?这就涉及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如何精准扶贫的问题,于是我们在当地推广了喜马拉雅蜜蜂的养殖。只有在环境非常好的原始森林里,喜马拉雅蜜蜂才能非常好地生长,并且生产优质的蜂蜜。喜马拉雅蜜蜂对环境的高要求,就促使农民不去砍树,因为不砍树,喜马拉雅蜜蜂就可以采到更好的蜜,就可以卖更高的价格。这就不仅使环境得到了保护,也使产品的价值因为环境的保护而更高,而一部分公益机构和社会也认识到这类产品的价值,愿意出更高的价格来收购,从而更好地实现了通过养殖来脱贫。我觉得,在未来的扶贫过程中,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模式。
还有一个案例,我们资助了喀什地区的一个扶贫机构,他们组织当地农民种甜瓜。售卖之前,我们会将所有的甜瓜买下来,然后通过互联网卖出去。互联网上销售甜瓜的所得,多出我们当时购买所有甜瓜的部分,都归瓜农所有,我们只是回收本金就行。这一种方式刚推行的时候,只有一百多人参与,但到2017年的时候,参与人数已有一千多人。当地政府希望我们大面积培训当地农民,把当地的水果都以这样的方式推动起来。现在也有一些年轻人愿意回到家乡,在当地做一些具体的工作,从而推动当地民族的村民脱贫致富。这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很大的好处,除收入上得到了提高,他们还通过学习和培训获得了技能的提升。这样的扶贫方式,我认为应该让所有企业家来关注和推动,也就是说,在精准扶贫这件事上,我们应该把企业家精神发挥出来,由企业家们去探索和推动市场上的机会,并且把这种机会转移到贫困地区,让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和市场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