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欢:我从13岁开始就做机器人,一直到现在。最近我和世界上最好的工程师一起,不分昼夜地对工业机器人的大脑进行研究,有幸能全身心投入到新一轮的机器智能所引领的大潮中。
今天我想和大家讨论一下无人生产。第一,我们为什么要做无人生产?第二,为什么我们还没有实现?第三,我们如何去实现无人生产?
我先跟大家分享几个数字。第一个是8500万,这是8500万平方米/年,每年我们国家在营业性仓库面积的平均增加数。这个面积相当于1/5的亚布力。
第二个数字是200万辆/年,这是三年来平均每年汽车销售增长的数字,去年就更多了,每年我们要多生产这么多辆汽车。
第三个数字是12639人/天。很遗憾,这个数字是我们国家现在全国16岁到65岁劳动人口减少的数字,乘365天的话,就相当于450万。什么概念呢?如亚布力的人口是4万人,也就是说每4天就失去相当于整个亚布力人口数量的劳动力。
这三个数字意味着什么?我们必须用更少的人力运作更多的仓库,来造出更多的商品,必须要提升生产效率,否则人们的生活质量就会受到影响。那么如何提升生产效率呢?用工业机器人进行无人化的生产。
工业机器人能够帮我们把人类从一些枯燥、简单、危险的工作中解放出来,真正让人做一些有创造力的工作。我们国家目前机器人应用的密度是1/300,就是300个人里面对应有1台机器人。我个人认为这个数字应该倒过来,就是300比1,1个人应该管300个机器人。
首先我们定义一下什么是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主要分为两个部分,机器人的身体和控制器,就像人类身体和大脑,身体负责执行,大脑负责发信号。这样一个机器人的系统用好,其实是不容易的。我们总结下来,有四个比较大的挑战。
第一,工业机器人的操作方式非常复杂,并且有很多的生产厂商,每家的工作界面完全不一样的,就相当于汽车一样,你换一个品牌的汽车,就得重新考一个驾照。
第二,更不幸的是,每一个工业机器人的编程过程非常繁琐,要在一个非常复杂的界面上进行操作,就要要经过专业培训。
第三,再举一个汽车的例子,现在想让机器人搬运东西,从A点搬到B点,以开车导航为例,输入一个起始位置和终点位置,导航会告诉我怎么走。但对机器人来说,没有这样的GPS,如果要从A点开到B点,我必须告诉他这条路直走,下一条路转弯、再直走,需要人工事先把工作输入给机器人。可见这个过程真的非常难,因为一旦发生任何变动,所有动作都要重新编一遍,一旦公式变得更加复杂,环境变得更加复杂,机器人也要进行一些相应的变动。如果按照现在的规则方式,我还得提前考虑到包括交通堵塞、中途被拦停等等几百类这种突发事件,需要提前编这几百个问题,处理视觉的感知,这样就大大限制了工业机器人的发展。
第四,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有时我们会做一些定制性的设备,但是和定制应用不同,如果要定制比较好的工业系统至少需要几年时间,这就导致了机器人的技术跟不上生产需求的变化。
所以综上所述,机器人做不好有四个方面的挑战,第一,机器人操作方式各不相同,因为机器人控制器互不兼容;第二,对机器人编程困难又低效,控制器操作繁琐,控制方法原始;第三,把高级感知引入机器人运动很难,因为控制器功能固化,缺乏智能;第四,研发新机器人很难,开发门槛很高,目前为止只能在汽车行业中应用,因为汽车生产线至少可以生产三年。
因此,目前尽管机器人的身体很好,但是它的控制器,即它的脑袋达不到我们的要求。如果我们能做出一个这样智能化的机器人,那么将可以广泛应用到无人生产中,如智能化的无人仓库。
最后分享一个实际的案例,上海京东全流程无人仓。首先是供应商把手机送到现场,我们机器人把它拿下来,在空中完成每一个包裹的扫码工作,完毕后一个一个放下去。之后箱子入库,扫码,验证,接着是打包,随后根据箱子的尺寸放到打包机,打包机就自动贴标进行包裹。这样就可以实现足不出户的自动化打包。打包之后,由机械臂把包裹放在机器人上,根据之前扫码得出的不同目的地,对他们进行有效分类,等大包裹装满了,就进行出库。整个流程,从供应商入库,到下单,再到最终出库,在世界上首次真正实现了全流程机器人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