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概括一下,公司治理理论是从西方引进来的,西方发展理论建立在两权分离的基础上,即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聚焦点在于委托人、股东怎么去防止经理人偷懒或者腐败,它有一整套公司治理的理论和基本框架。我对这个框架很早就提出了质疑,我在牛津大学写的博士论文《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中就有详细阐述。
为什么要创立企业?人口和企业家精神的分布是不均衡的,有些人善于决策,有些人不善于决策,我们把善于决策的人叫做企业家。企业就是由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创办的一个组织,使得企业家精神能够放大。
一个企业一旦成立就面临两个核心问题:一是谁来做决策,如何把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放在企业决策的位置上;二是如何激励这些人更有积极性地做好决策。传统西方公司的治理理论只集中在第一个问题上,完全忽略了第二个问题。对国有企业来说,可以采取承包制或者激励机制解决第二个问题,但没有办法解决第一个问题,因为选人是政府官员,政府官员不是股东,怎么能有积极性呢?这是我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不断说明的一个问题。
去年我写了一篇文章分析公司治理的六大误区,其中之一就是目前的公司治理都是经理人中心主义的,做什么都是为了防止经理人偷懒,而我认为一个好的公司治理,要以企业家为中心,要能让企业家精神得到发挥。再通俗一点来讲,传统的公司治理关注的是,蛋糕别让经理人都拿走了,在我看来,一个成功的公司要关注如何把蛋糕做大,因为价值创造比价值分享更重要。
企业家具备折腾精神
经济学术界对企业家精神也没有统一的说法,现在对企业家的概念有所延伸,包括制度企业家、政治企业家等。综合这些概念,企业家就是具备折腾精神的一种人。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概括出了生产性的企业家精神,另外还有一种反生产性的企业家精神。这两类人都在折腾,但又不完全一样,生产性的企业家是创造更多财富,而反生产性的企业家是毁灭财富。
一般我们讲的企业家精神仍然是商业上的企业家精神,我自己在好多场合谈到过这个问题。我们理解,如果一个人只适合当一把手不适合当二把手就具有企业家精神。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也有差别,企业家是去做正确的事,做他脑子里认为正确的事,并不是别人认为正确的事;而职业经理人是用别人认为正确的方式去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