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离发达国家还有多远?

2022/10/28

8月15日,在印度独立日当天,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ī)在德里红堡(Red Fort)城墙上发表演讲,提出未来25年的五项决心(PanchPran)。其中第一个决心是,以最大的决心让印度继续向前迈进,到2047年印度独立100周年的时候,成为发达国家。



对于绝大多数国人而言,印度给人的印象一是“穷”,二是“脏”,比如不讲卫生、随地大小便、火车“拥挤不堪”、车顶都挂着人,等等。因此,媒体报道莫迪提出2047年成为发达国家的消息后,多数人认为是莫迪的“政治秀”。作为最近频频对中国企业下手、而且对“一带一路”抹黑报道最多、与中国存在领土争端、美欧日澳甚至东盟等竞相拉拢的国家,印度真实的发展情况如何?发展前景怎样?离发达国家还有多远?


走向民主共和:一个文明古国的政治演进


和中国一样,印度也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间创造了印度河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亚的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确立了种姓制度,婆罗门教兴起。公元前4世纪孔雀王朝统一印度大多数地区。阿育王统治时期,佛教兴盛并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2世纪孔雀王朝灭亡,到6世纪小国林立,印度教兴起。1526年,蒙古贵族后裔建立莫卧儿帝国,成为当时世界强国之一。


161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西北部建立首个据点。1757年起,印度逐渐沦为英国殖民地,1849年被英国全部占领。


1947年6月,英国公布“蒙巴顿方案”,将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地。同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独立。(1971年,巴基斯坦分裂,东巴基斯坦独立为孟加拉国)。由于英国侵占缅甸后,曾在1886年将缅甸划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因此在印度部分民族主义者眼里,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及缅甸都应属于印度领土。


1949年11月26日,印度制宪会议通过了独立后的首部《宪法》。该部《宪法》在序言中开宗明义:我们印度人民已经庄严决定,将印度建成为主权的、社会主义的、非宗教性的民主共和国——社会主义的非宗教性的民主共和国这一表述,在后来印度《宪法》的历次修订中,从来未做过改动。


根据这部《宪法》对印度的定性,印度在政体上为联邦制民主共和国,采取英国式议会民主制。印度议会由联邦院(Rajya Sabha)和人民院(Lok Sabha)构成;联邦院为上院,共250席,其中12名由总统指定专家或具有专门学识和实际经验的人担任,其余的238名议员为各邦及中央直辖区代表通过选举产生,联邦院议员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人民院为下院,共545席,其中543席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每五年举行一次大选。人民院是主要立法机构,有权对联邦政府提出不信任案,并有权弹劾总统。印度总统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的统帅,由联邦议会及邦议会组成选举团选出,每届任期五年。印度总统没有实权,依照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的建议行使职权。7月21日,2022年印度总统选举结果揭晓,执政的全国民主联盟推举的候选人德劳帕迪·穆尔穆击败反对党联合提名的候选人亚什万特·辛哈,当选印度新一任总统,穆尔穆也成为印度首位来自部落地区的总统和历史上第二位女总统。而印度的总理由人民院多数党议会党团领袖担任。


整体看,印度自独立后,政局相对稳定,权力交接越来越规范有序。而印度公民的自由权利随着《宪法》的修订、完善也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与实施。比如,印度《宪法》在基本权利篇中规定,一切公民均享有“和平而无武装之集合”“言论和表达自由”“结社或建立工会”以及“在印度领土内的任何地方居住和定居”等权利。以“建立工会”的权利为例,根据印度《工会法》,印度任何企业的工人阶层都有成立工会的权利,任何9人或以上的团体均可申请注册成立工会。这使得印度的工会组织极为发达,常常组织工人们举行罢工,以维护自己的权益,表达自己的诉求。2015年、2016年、2017年,连续三年,印度都爆发了多起大规模工人罢工。除工会组织之外,印度其他的非政府组织活动也十分活跃,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印度《宪法》保障的公民迁徙与居住权,也导致城市里大量贫民窟的出现。对城市建设而言,这或许不美观,但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印度公民的迁徙与居住权没有受到恣意侵犯。


在教育、医疗方面,印度1950年实施的《宪法》规定,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到1960年时,对14岁以下所有儿童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后来发展为12年一贯制中小学免费义务教育。在医疗方面,印度政府也建立了覆盖面较广的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大部分国民健康花费由政府支出。1950年实施的《宪法》明确规定“所有国民都享受免费医疗”,只要不是大病,无论是谁都可以接受免费医疗。


从计划经济到开放市场:印度的经济转型与发展


如上所述,根据印度《宪法》一直坚持声称的“社会主义的非宗教性的民主共和国”的定性,印度独立以后,在政治上借鉴英国的议会制,实行民主共和制;在经济上,印度借鉴苏联的模式,奉行社会主义经济路线,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采取国家主导市场的政策,大力发展国有经济,建立了大批国有企业,并通过工业许可证制度、信贷控制、价格政策等手段限制私营经济部门的发展。1951年7月,印度模仿苏联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持续至今。


这种半管制的经济导致了印度经济发展的缓慢、不稳定和不均衡。从印度独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印度经济平均年增长率只有3.5%。


1984年10月,拉吉夫·甘地任总理后,试图放宽对私人部门的限制,解除对大企业的信贷配额限制,并通过税收减免等方式鼓励投资。拉吉夫·甘地的尝试虽然提高了经济增长率,但由于两伊战争导致的石油价格上涨,使得印度财政赤字扩大,出现外汇短缺、通货膨胀等问题。


1991年7月,总理纳拉辛哈·拉奥正式展开经济改革,放松对工业、外贸和金融部门的管制,大幅降低关税,放宽外汇管制。自此,印度在经济上开始向自由市场迈进,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大幅减少,金融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在印度“八五计划”(1992—1997年)期间经济年均增长6.7%;“九五计划”(1997—2002年)期间经济年均增长率有所下降,为5.5%。


1999年,印度开始实行第二阶段经济改革,加速国有企业私有化,改善投资环境,精简政府机构,削减财政赤字等。“十五”(2002—2007年)、“十一五”(2007—2012年)期间,印度GDP年均增长率均达到7.6%。而如果以印度本币卢比计算,在1990年到2009年期间,印度的经济总量年均增长率达13%以上。


虽然中国的崛起完全盖住了印度经济增长的风头,但印度的发展还是获得了国际市场的巨大关注。2001年,美国高盛首席经济师吉姆·奥尼尔在提出“金砖四国”这一概念的时候,将印度列于其中。与此同时,在国际外交舞台,“亚太”这一传统概念频频被“印太”取代。尤其是美国奥巴马上台后,提出了“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亚太战略转向,加强与印度的合作,将印度纳入美国亚太战略成为其最新战略考量。“印太”这一概念也频频出现在美国智库的各种报告和政府官员的讲话中,并提出建设“印太经济走廊“(indo-pacific economic corridor)的构想,美国与印度的合作也不断深入。


而随着新一轮全球产业链的转移,如同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印度经济迎来了快速增长。在各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之际,近十年来,即使印度在2020年GDP受疫情影响经历了6.6%的大幅下跌,但平均依然取得了5.48%的年增长率。


针对印度经济的前景,就在8月12日,摩根士丹利就预测,印度将在2022—2023财年成为亚洲增长最快的经济体,印度GDP增长率预计平均为7%,将分别为区域和全球增长贡献28%和22%。


印度也雄心勃勃,早在2017年,莫迪就提出了“印度十五年发展愿景”,希望力争到2032年将印度建成繁荣、良好教育、健康、安全、廉洁、能源充足、清洁、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


此次借独立75周年庆典之机,莫迪宣称要在印度独立100周年之际,把印度建成发达国家。


莫迪的这一个愿望能实现吗?


“自吹”还是“自信”,印度离发达国家有多远?


什么是发达国家(Developed Country)?目前尚未有对发达国家的明确定义,国际组织也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来评定哪些国家或地区已属于发达国家。从英文字面看,发达国家为已开发国家,其普遍特征是较高的人均国民总收入(GNI)、较高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较高的人类发展指数、较发达的科技、较高的工业化水准和生活品质等。


一些机构评估某个国家或地区是否发达,通常使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工业化水准和科学技术水准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因此,人均GNI和GDP高的并不一定被认为是发达国家,比如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等依托能源贸易实现了较高的人均GDP和GNI,但这些国家通常并不被人们视为发达国家,而只是视为高收入国家。依据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以2021年为例,人均GNI达到12695美元就列为高收入国家,这样的国家目前有80个。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定义,人均名义GDP达到20000美元以上就进入了发达国家门槛。按这一定量标准,它目前全球有39个发达国家与地区。


抛开其他评价因素,我们先从人均GNI和人均GDP看,印度离高收入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两个硬指标还有多远。


首先是人均GNI。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21年,印度的人均GNI是2170美元,较2020年增长7.69%,而全球进入高收入国家的标准是12695美元(2020年为12696美元)。这一标准近十年来几乎没有太大变化,按世界银行的数据,2012年进入高收入国家的人均GNI门槛是12615美元,十年后只上升了80美元。假定到2047年进入高收入国家的人均GNI标准为15000美元,如果印度人均GNI只要能保持7%的增速,则在2047年其人均GNI就将达到15736美元。显然按近10年甚至前25年的数据,25年后,世界银行进入高收入国家的人均GNI还不太可能达到15000美元的水平。毋庸置疑,印度将在2047年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其次是人均GDP。2021年,以美元计,印度的人均GDP为2277.43美元,同比增速是8.95%。以人均GDP达到20000美元为迈入发达国家的最低标准,如果印度要在2047年迈入发达国家行列,那么每年的人均GDP增速必须达到8.72%才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


25年后,印度会成为发达国家吗?仅从数字上看,印度有成为发达国家的可能性,印度历史上人均GDP增速有超过9%的纪录。而放眼全球,在经济上升时期,人均GDP增速超两位数的国家也较多,中国就是先例,人均GDP增速相当长时期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


那么,印度的经济能保持高速增长吗?从目前的情况看,印度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可能性极大。


首先,如上所述,印度政局相对稳定。虽然印度的民主体制也有种种弊端,印度国内也有势力庞大的政治家族,但因为体制及各方的制衡难以形成一家独大的集权,政权过渡也有序平稳,有较强的自我修正机制,这为印度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最基础最重要的方向性保证。


其次,印度的改革在不断持续。印度的改革始于上世纪90年代,以自由化、市场化、私有化和全球化为导向,政府重在给经济整体松绑,通过构建自由市场经济机制来推动经济增长。2014年,莫迪就任总理后,改变经济政策重点,在对外经济政策上,莫迪虽然倾向保护主义,但在国内,莫迪更强调对制造业的扶持,国内主要经济改革都围绕“印度制造”展开;制度层面,莫迪政府致力于推进税收、征地和劳工制度改革,降低制造业企业投资设厂门槛,改善营商环境,相继放开建筑、医药、保险、畜牧、通讯、采煤等行业,提高私人投资和外资的持股比例上限。


再次,目前国际环境发生有利于印度的变化。俄罗斯是印度的传统盟友,而近年来,欧盟、日本和美国等都积极发展与印度的合作。尤其是中美关系趋紧,美国、日本及澳大利亚等国家为遏制中国,不断拉拢印度,打压中国,升化与印度在各领域的合作,为印度提供各种便利,使印度发展的外部环境更为有利。


第四,印度正在成为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受疫情、俄乌战争及中美交恶等因素的影响,全球产业链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尤其是在美国与中国“脱钩断链”图谋的推动下,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进程中,印度凭借国内庞大的市场与发展潜力,成为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高地。


第五是印度本身的市场规模。印度拥有14亿人口,人口规模超过全非洲人口之和,市场规模巨大。2017年,印度在全球零售业发展指数排名中就超过了中国,位居30个发展中国家的首位。目前,印度已成为世界第五大销售市场,到2026年,印度的零售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7万亿美元。如今,印度的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信心指数排名已升至第16位。根据中国商务部网站的资料,目前,印度还是世界上第一大摩托车消费国、第三大电力生产国与消费国、第四大乘用车市场、第七大商用车生产国,印度的医药业规模也位居全球第二。


此外,印度的产业布局也为未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印度的工业体系比较完善,主要包括纺织、食品、化工、制药、钢铁、水泥、采矿、石油和机械等。2014年,莫迪上台后,重新将工业化确立为经济建设的目标,将制造业确立为发展重点,并推出“印度制造”(Make in India)计划,确立了汽车、航空、化工、国防军工、电子设备、制药等25大产业发展重点,并宣布到2025年要将制造业占GDP的比重提升至25%,推动印度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


从人口结构看,目前印度也处于人口红利的初期,65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只有6.77%,老年抚养比仅10%,0—14岁人口占比高达25.77%,人口平均年龄不到29岁,比美国低10岁左右。


在城镇化方面,印度的城镇人口比例仅有35.3%,相当于中国2000年的城镇化水平,应该说,印度的城镇化还有极大的红利释放空间。


综合以上分析,不可否认,印度经济在未来将保持较快增长。在2047年,25年之后、印度独立100周年之际,印度人均GDP达到发达国家标准还是有较大的可能。但印度也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根深蒂固,或将影响印度的发展,比如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腐败问题、种姓制度问题、孤芳自赏自大的国民心态等。这些问题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社会矛盾、诱发社会动荡,掣肘经济发展。


当然,有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即使印度的人均GDP达到发达国家标准,也可能名实不符,难以成为令人信服的发达国家。


表1 印度与中国及美、日、德等发达国家部分数据对比

数据来源:亚布力企业家论坛研究中心根据世界银行、联合国贸发会议等数据整理


对于中国而言,我们认为,应坦然看待印度的发展。目前,印度的多数经济发展指标仍处于中国2000年—2007年的水平,印度与中国尚存至少15年的差距。中国只要坚持真正的改革、坚持全面地开放,不折腾、不走回头路,以中国人的勤奋、智慧与吃苦耐劳的精神,必将继续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


(文 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