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的“海量”
很多7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见到俞敏洪恐怕都会喊他一声“校长”或“老师”,因为他们大都上过新东方,听过俞敏洪的课。我也上过新东方,但很遗憾,我没有听过俞敏洪亲自讲授的课。
1998年,我大学毕业,因为工作不是很顺利,就有了出国留学的打算。留学必须考托福或GRE,于是我报名了新东方,开始了每个周末骑自行车从南三环到北四环中关村去上课的生活。也是在那时候,我知道了有关俞敏洪的第一个“海量”——庞大的学生数量。
我还记得,当我第一次走进新东方教室时,就被眼前几百位的学生给震住了。那是我第一次拥有“海量”的同班同学,也是第一次意识到,想出国的人太多,出国这件事很难。当时我们上课的地方不是常规的教室,而是有阶梯的大礼堂教室。人多,教室大,我们几乎看不清老师的脸,好在新东方在上课前会给学生发一个“先进武器”——耳机,戴上它就能清晰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了。
在新东方上课的日子里,相比于成绩,我最大的收获是在精神上。“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这句新东方的校训成为了我的座右铭,后来注册公司起名字时,也不知不觉用了“辉煌”两个字。这句话印在了我的脑子里,一直激励着我,也让我意识到,任何事业想要取得成功都需要经历考验。这份考验不仅仅会出现在创业伊始,也可能出现在成功之后。现在来看,我们的俞敏洪校长和他的新东方,就正在考验中寻找着希望。
我见识到俞敏洪的第二个“海量”是在2010年,那时正值亚布力论坛10周年,也是他第一次来亚布力。在三天的亚布力论坛年会中,他体现出了“海量”的豪爽与亲和。
我清楚地记得,在亚布力论坛年会报到的第一天中午,我突然接到了俞敏洪的电话,他说他已经到亚布力了。这可把我吓一跳,当时嘉宾基本都在哈尔滨机场和牡丹江机场等我们用车去接,而负责接站的同事说并没有看到俞敏洪。细问之后,我才明白,原来俞敏洪早已自己从哈尔滨做火车到了亚布力西站。
俞敏洪人缘极好,也没有任何架子,任何人敬酒,他都会回敬。之后,俞敏洪加入了亚布力论坛理事会,几乎每年都来亚布力做演讲,他演讲的《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做不动荡的自己》,在当时也产生了“海量”的传播。
说到“海量”,自然绕不开俞敏洪校长的酒量。他有一档热播节目叫《酌见》,和嘉宾一边喝一边畅聊天下事,很尽兴,也很深刻。我建议大家去看看《酌见》,感兴趣的也可以尝尝他们在节目中喝的酒,虽然赞助商不是我们亚布力论坛的合作伙伴。
俞敏洪还多次讲过自己的一个经历:由于他的酒量大,所以被绑架劫持时被注射了兽用麻醉剂。这个经历细想太过惊险。
扯远了,接下来我要说的关于俞敏洪的第三个“海量”,其实并不是酒量。
2021年,对于校外培训机构来说,日子不太好过。“双减”政策落地,新东方面临着业务转向和生存的问题。新东方是校外培训机构的标杆,俞敏洪更是焦点,这期间,我和俞敏洪校长见过两次,他没有任何抱怨,没有任何不满,没有任何牢骚,虽然眼神中透露出疲惫但比以往更加坚毅。他告诉大家要向前看,新东方一定还是新东方,同时,还专门安排一位副总裁参加了北京召开的关于“双减”政策的新闻发布会,表态将全力配合退费工作。
通过这些,我看到了他的第三个“海量”——气度。
其实很多亚布力论坛企业家都有着直面问题、困难和绝境的气度,我相信,只要拥有“海量”的朋友、决心、气度和勇气,就可以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究会再次辉煌!
(文 |张洪涛 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秘书长)